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48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死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院 48例死亡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病历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院 1993年 3月~ 1997年 3月 4年期间共死亡 5 3例 ,剔除资料不全者 5例 ,共调查 48例。其中男 37例 ,女 11例 ;年龄 2 1~ 91岁 ,平均 (5 3.5± 3.4)岁 ;住院时间 36天~ 42年 ,平均 12年 ;诊断精神分裂症 32例 ,情感性精神障碍 5例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5例 ,人格障碍 2例 ,精神发育迟滞2例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例 ,诊断未定 1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情况 :按氯丙嗪等效日量计算 ,<30 0 mg19例 ,30 0~ 5 0 0 m g10例 ,>5 0 0 mg8例 ;剂量范围为 5 0~ 10 0 0 mg/d。用药品种有氯…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接受足疗程奥氮平单一治疗无效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逐步替换为帕利哌酮缓释片单一治疗后,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对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5例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3例,由原先的奥氮平替换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6周;对照组22例,由原先的奥氮平替换为利培酮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精神病理分自基线降低,以及PSP总分自基线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发生失眠、嗜睡、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血清催乳素升高各1例,但均可耐受。结论:对于奥氮平治疗无效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替换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或能安全有效地控制阳性/阴性症状,且明显改善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慢性精神病患者自我意识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自我意识障碍在慢性精神病中的临床表现、特征、诊断价值及预后。方法对我院1996年底在院的住院患者,符合CCMD—2—R精神疾病的有关诊断标准,病期5年以上,按Jasper的自我意识障碍分类,由二名医师分别逐例填写“自我意识障碍”调查表。结果符合入组标准的367例慢性精神病中有63例出现自我意识障碍。以自我能动性和自我界限性意识障碍同时出现为多见(21例;33.3%),也有自我存在性和自我界限性意识障碍同时出现。结论自我意识障碍症状以慢性精神分裂症为多见,也可见于情感性障碍和癫痫伴发精神障碍。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上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排除其他精神疾病、方能作为一项有较高诊断价值的特征性症状,提示具有自我意识障碍症状者近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是以缺少确切对象和特定内容的担心和紧张不安为主的神经症,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和运动不安等临床表现。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当前临床上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一线药物,而艾司西酞普兰是剂量依赖性、高选择性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能迅速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具有明显的抗焦虑作用[1,2]。为观察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和副反应,本资料以阿普唑仑作为对照。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博思清(药品名:阿立哌唑)是喹啉酮衍生物,由日本大冢公司最先开发,于2002年11月份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该药物是多巴胺D2受体和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同时对5-HT2A受体有拮抗作用。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它能下调亢进的多巴胺活性,改善阳性症状;上调低兴奋状态的多巴胺神经元,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同时维持正常的多巴胺生理功能,不影响运动功能和催乳素水平[1]。这种独特的作用机制,已被广大临床医生所接受。笔者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其治疗Ⅱ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为2004年1月~2006年…  相似文献   
6.
一类是扰乱社会治安的精神患者住在社会病区;另一类是有严重肇事,有违法行为被强制收容人院的危害社会治安的精神患者和精神病疑似者住在监管病区。作者试图对这两类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探讨如何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社区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对社区居民影响的规律及防范措施。方法:对社区精神病患者,社区工作人员及居民进行自制量表的问卷调查。结果:精神病患者与社区居民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管理,暴力行为的防范等问题上缺乏良好的理解与互动。暴力行为较易在精神病患者病情不稳时由诱因引起、早8点至晚8点的时间段内频发、被攻击的邻居多系熟人或就近居住者。居民倾向于将精神病患者进行预防性的隔离。结论:社区居民对精神病患者的理解有限、偏暴力认识,不利于精神病患者的社区康复。设立预防性的隔离空间有利于避免某些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建议加快精神卫生立法工作,保障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