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肪乳剂是肠外营养药能量补充剂,营养支持对危重病人、外科手术后病人治疗很重要。脂肪乳剂具有含热量高、等渗、提供必需脂肪酸、在体内氧化无需胰岛素参与等特点。因而是肠外营养支持配方中的重要能源物质。我院ICU自2003年1月-2004年3月,由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滴注脂肪乳剂注射液167例,其中男96例,女71例,年龄27~89岁,平均年龄59.5岁,共发生不良反应5例。其中2例表现为皮疹、瘙痒,2例表现为胸闷、气急,1例表现为心跳呼吸骤停2次,因发现早,处理及时,均无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
改进鼻饲法对危重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改进鼻饲方法对降低危重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92例接受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常规置管后,对照组通过胃肠输液泵持续输注营养液16-18h/d}观察组采用注射器抽吸间歇喂养,200ml/次,间隔2~3h,鼻饲1h后于腹部顺结肠方向间歇行环形按摩。结果观察组呕吐、反流、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采用注射器间歇推注鼻饲液及腹部按摩可显著减少危重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提高喂养耐受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胃癌放疗患者心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进行D2根治术后行放疗的胃癌患者87例,依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行人文关怀护理.分别采用SAS/SDS量表、SF-36量表及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F-36评分除在MH、RE两个维度上统计学差异不显著外,观察组其他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8.3%(P<0.05).结论 对胃癌放疗患者行人文关怀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坚定后续治疗的信心,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同时也能大幅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丙泊酚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持续镇静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共收集62例ARDS患者,机械通气后使用丙泊酚镇静治疗,观察镇静效果达Ramsay氏分级Ⅲ-Ⅳ级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唤醒时间;动态监测给药前、后和停药时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结果:丙泊酚镇静治疗后5 min内即能达到满意镇静效果,用药后呼吸频率、气道峰值压力、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明显改善(P<0.05);血压、心率稳定,较用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丙泊酚能快速达到ARDS机械通气患者所需的镇静要求,并维持满意的镇静深度,有效保证机械通气从而改善ARDS患者的呼吸功能,对循环影响小.  相似文献   
5.
许大云  冯玉玲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4):2293-2295
目的预防和降低PICC导管相关的早期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本院肿瘤科95例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95例患者在留置导管期间发生3例导管相关的静脉血栓,均早期发现和处理,最终导管通畅,顺利留至治疗结束。结论针对导管相关的早期静脉血栓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预防早期静脉血栓的发生,是PICC安全留置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无肝素抗凝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人无肝素抗凝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期间,护理干预对减少透析器内凝血,延长血滤治疗时间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高危出血和出血患者应用无肝素CRRT治疗及护理过程。结果12例患者共CRRT治疗21次。其中CRRT连续治疗时间≤24h7次;24-48h10次;48~72h4次。结论血液透析滤过是当今最佳的肾脏替代疗法技术之一,特殊病人无肝素化CRRT治疗期间,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 )是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及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的置管。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是一种新型的、多腔道可选的、耐高压型PICC ,最大输注速度可达5 ml/s ,在完成静脉治疗的同时,可满足监测中心静脉压或高压注射造影剂、多通道叠加给药的治疗需求,解决了普通PICC在重症患者急救中单腔、输液速度慢、不耐高压等局限,以及CVC置管并发症多、留置时间短的综合问题。尤其对于疾病原因存在多部位置管受限的复杂重症患者,避免了 CVC盲穿可能导致的置管失败和急救用药时机延误,真正实现“一针式输液”。我院老年科于2013年1月经治1例全身多部位静脉置管受限的重症急救患者,在超声直视引导配合微血管鞘(MST )技术下经左股静脉顺利置入Bard 5Fr 双腔耐高压PICC,为患者建立了快速有效的急救静脉通道,使患者病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且由于导管日常维护和指导到位,留置425 d治疗结束后拔管,未发生任何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现将置管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和传统开放式气管切开术(OT)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6例ICU气管切开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成PDT组(45例)及OT组(41例).对手术操作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操作相关的病死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操作时间PDT组(12±4.9)min与OT组(24±6.1)min比较,P<0.01;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PDT组2/45例,COT组12/41例(P<0.05),操作相关的病死率两组均为零.结论 PDT较OT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并发症发生率低、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患者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过程中继发急性渗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人工通气是抢救、治疗ARDS的重要方法,但传统的有创通气治疗病人及其家属均难以接受,往往延误抢救时机,使ARDS抢救成功率降低.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ARDS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我科自2003年来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RDS早期患者2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重症,我院ICU自2003年1月以来将有创一无创序贯性通气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ARDS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