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缨  裴林林 《河北医药》2010,32(24):3465-346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43例AMI患者分为青年组(〈45岁,39例)、中年组(45~60岁,63例)及老年组(〉60岁,141例),回顾性分析其危险因素、性别差异、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和并发症等多方面特点。结果青年组、中年组患者吸烟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多有典型的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而老年组症状多不典型。老年AMI患者中女性比例较非老年组高,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P〈0.05)。结论鉴于不同年龄组AMI患者有不同的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冠脉病变特点,宜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AS)常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同时存在,近年研究已证实,颈动脉AS与冠心病(CHD)存在相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危险因素[1],二者有密切的关系;颈动脉AS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身AS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周缨  裴林林 《安徽医药》2010,14(6):720-721
目的观察国产厄贝沙坦(irbesartan,吉加)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国产厄贝沙坦片150mg,每天1次,观察组30例口服进口厄贝沙坦片150mg,每天1次。治疗时间为8周。治疗4周后对舒张压(DBP)≥90mmHg者,药物剂量增至300mg,每天1次。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治疗组血压由155/97mmHg降至138/86mmHg,对照组血压由155/98mmHg降至136/85mmHg。两组与服药前比较,血压均有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25.94,29.35,P均〈0.01),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83.33%(χ^2=0.004,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也无明显心率变化。结论国产与进口厄贝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相近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并发呼吸衰竭32例机械通气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国刚  裴林林 《海南医学》2010,21(23):48-49
目的了解机械通气对脑卒中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脑卒中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成功撤机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2例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23例成功撤机,与治疗前比较,撤机后患者的pH、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上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脑疝。结论除外呼吸中枢不可逆的损伤,机械通气对脑卒中并发的呼吸衰竭有确切疗效,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是治疗脑卒中并发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与动态血压持续监测在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昆山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肾性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118例,分为肾性高血压组42例、原发性高血压组46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对三组受检者同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动态血压变量、心律失常发生率及HRV时域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性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非勺型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73.8%(31/42)、23.9%(11/46)、10.0%(3/30);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69.0%(29/42)、43.4%(20/46)、10.0%(3/30),肾性高血压组非勺型高血压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原发性高血压增高(P=0.01、0.01),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肾性高血压24 h内全部窦性心律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NN)与24 h内每5 min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低于原发性高血压[分别为(59.2±19.5) ms vs (95.4±25.2) ms、(17.5±6.3) ms vs (40.4±12.5) ms,P<0.05],但24 h平均心率,相邻R-R间期的差值超过50 ms的心搏数占监测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与原发性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性高血压患者非勺型高血压较正常及原发性高血压明显增多,心率变异性降低,夜间更易发生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与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超声与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优劣。方法对80例有两项以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动脉管腔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无斑块及其性质、部位,有无狭窄并计算狭窄率。结果颈动脉斑块的总体发病率左侧高于右侧,斑块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其次为颈总动脉主干及颈内动脉。超声与造影对颈动脉斑块和(或)狭窄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78.1%和73.8%;诊断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43.5±0.6)%和(46.5±0.7)%(P>0.05)。以血管造影为诊断参照标准,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07%、63.64%、86.44%和73.68%。结论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偏低,但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高于血管造影,联合应用颈动脉造影对其病因、诊断、临床治疗及术前评估与术后随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证实,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踝-肱动脉压力指数、肱动脉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脉压、动脉弹性功能的测定可以作为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