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9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81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85篇
内科学   128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165篇
综合类   513篇
预防医学   163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194篇
中国医学   247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3年7月期间进行胃癌根治淋巴结清扫手术的91例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解剖,收集切除的淋巴结,逐枚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并计算淋巴结转移率。分析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大小、TNM分期、Borrmann分型、肿瘤部位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等方面的关系。结果91例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阳性63例(69.2%)。共收获3149枚淋巴结,平均每例34.6枚。肿瘤直径小于3cm者淋巴结转移率较3cm以上者低(P〈0.05)。TNM分期中Ⅲa和Ⅳ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均为100%,其转移度在30.3%~58.4%之间,较Ⅰ、Ⅱ期者高(P〈0.001);Borrmann分型中Ⅲ型病例的淋巴结转移率(79.6%)较其他型患者高,而Ⅳ型患者淋巴结转移度(35.3%)最高(P〈0.05)。施行D3淋巴结清扫手术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88.2%、38.0%)均高于D1、D2术患者(P〈0.05)。17例(18.7%)患者常规病理检查发现有183枚淋巴结微转移,肿瘤各部位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在第1、2、3、5、7、8、9、12、13和16组,以8组转移度为最高(68.1%);中部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在第1、3、7、12、13和16组,其中最高转移度为第3组(47.6%);远侧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见于1、2.3、5、6、12、13和16组,其中第16组转移度为最高(83.3%)。结论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因此D3淋巴结清扫手术对某些进展期胃癌患者值得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2.
3.
患者,女性,62岁。以眼睑痉挛、撅嘴、缩唇等面肌不自主运动3年入院。常因活动或生气而诱发,安静与睡眠时减轻或消失。发作时说话、喝水、进食均受影响。曾被诊断为眼肌无力症、神经官能症等。经用卡马西平、安定、封闭等治疗,症状可暂时改善,但疗效不能持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颞筋膜瓣或颞肌筋膜瓣与自体全厚皮片移植,在下睑凹陷性瘢痕畸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以颞浅动脉为蒂的颞筋膜瓣,对伴眶下壁骨缺损者同时行以颞浅、深动脉为蒂的颞肌筋膜瓣,并取耳后全厚皮片移植联合矫正下睑凹陷性畸形。结果8例患者,术后组织瓣及皮片成活良好,凹陷处填充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至1年,睑外翻矫正,瘢痕不显,颞部供区毛发生长良好。结论应用颞筋膜瓣或颞肌筋膜瓣与全厚皮片移植,联合矫正下睑凹陷性畸形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且无明显的供区损害的特点,是修复下睑凹陷性瘢痕畸形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正> 1988年元月7日,我市沙北行政区某建筑公司民工食用豆腐乳发生10人中毒,现报告如下; 一、流行病学调查:某建筑公司民工购买我市某酱菜厂生产、罐装密封的豆腐乳,7日18时首次打开食用,10人全部出现中毒  相似文献   
7.
<正> 人被犬、猫咬伤之后,为了预防狂犬病的发生,除了伤口的处理及酌情应用血清外,及时全程注射狂犬疫苗仍为目前唯一有效的预防方法。据有关资料统计,被疯犬咬伤后既使及时全程注射狂犬疫苗仍有7.35%人发病。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其一,狂犬疫苗为生物制品,贮存期间应严格控制在2——10℃温度范围内,冻结或超过规定温度范围均易失效。有些人虽说进行了预防注射,但因疫苗保存不当或过期失效,机体不能产生抗体,起不到保护性免疫的作用。其二、由于伤口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彻底,致使病毒不断进入人体,也增  相似文献   
8.
儿童特发性高钙尿症的一些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进行B超,CT,PTC或ERCP及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检查,比较这些检查的术前诊断符合率。结果: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诊断符合率高于B超,CT及单纯PTC或ERCP检查,可获得清晰胆管树及病变的图像。对恶性梗阻性黄疸其能清晰显示肿瘤与邻近肝组织、胆管、血管关系及有无肝内转移灶。结论: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判断肿瘤能否切除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患者再手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患者再手术的原因、手术方式及其相关问题。方法:我院2002年7月~2003年12月对40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术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复发的患者进行了后路多节段(5个或以上)减压手术。根据其手术治疗方式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再手术原因,并进行术后疗效评价。结果:经前路手术者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1)伴有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因素时,只选择部分压迫重的节段行减压融合15例;(2)经前路多节段(≥3个节段)减压融合后,相邻节段继续退变,出现新的脊髓压迫表现及椎间不稳定9例;(3)伴有OPLL时,行部分节段前路减压融合后,病变呈进展表现,产生或加重对脊髓的压迫8例。经后路手术者再手术的原因为:(1)后路减压节段不够5例(包括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者);(2)后路减压不充分3例。再手术后随访1.3~2.7年,平均2.1年,所有患者脊髓功能获得一定的提高,JOA评分改善率为51.3%。结论: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病例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椎管狭窄因素仍然存在,经后路多节段(5个或以上)减压手术治疗可彻底去除颈椎管狭窄因素,有效解除脊髓前、后方所受的压迫,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