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2.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8 (IL-18)与冠脉搭桥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行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80例,根据AKI诊断标准,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分别留取术前及术后2、4、6、8、12、24 h等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和尿液标本,测定标本中血清肌酐(Scr)、血液及尿液中IL-18水平.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评价尿液及血液的IL-18对AK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80例患者共有13例发生AKI,发病率为16.25%,AKI组Scr升高峰值出现在24 ~ 48 h内.血、尿IL-18峰值均出现在术后4h,ROC曲线显示术后2h血及尿IL-18的AUC均>0.8.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后2h血、尿IL-18是冠脉搭桥手术后AKI发生的有效预测指标.结论 冠脉搭桥手术后血液及尿液IL-18可作为冠脉搭桥术后AKI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急性肾损伤是心脏外科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血肌酐及尿量作为急性肾损伤的标志物缺乏敏感性,延误了早期有效的治疗.近年来对于诊断急性肾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有些指标已逐步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其中包括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胱抑素C、肾损伤分子-1、白细胞介素-18等.本文旨在对心脏外科术后急性肾损伤早期生物学标志物基础及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明确体外循环是否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AKI诊断标准:选择2010年9月-2013年11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209例,分为AKI组55例和非AKI组154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AKI组中的性别(女性)、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基础血肌酐水平、心脏射血分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数目、体外循环、主动脉球囊反博的循环支持、术后的低心排血量、乳酸水平均比非AKI组高(P<0.05).多因素分析中,AKI组与非AKI组相比,基础血肌酐水平、心脏射血分数、体外循环、术后的低心排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的多种因素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AKI的发生密切相关,基础血肌酐水平、心脏射血分数、体外循环、术后的低心排血量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独立危险因素,采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有利于肾脏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胆固醇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236例脓毒症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236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以及其他生化指标;将脓毒症患者按预后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脓毒症患者存活率为60.6%(143/236),病死率为39.4%(93/236),生存组为143例,死亡组为93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TC[(2.51±1.20)mmo/L与(3.42±1.33)mmo/L,t=6.385、P<0.05]、HDL-C[(1.62±0.91)mmo/L与(2.53±0.79)mmo/L,t=5.526、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LDL-C[(1.95±0.93)mmo/L与(2.11±0.84)mmo/L,t=0.958、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症患者死亡组年龄较存活组增大[(75.4±10.3)岁与(64.3±16.0)岁,t=4.984、P<0.05]、血肌酐较存活组升高[(252.3±65.2)μmol/L与(168.3±47.8)μmol/L,t=5.604、P<0.05],而死亡组与存活组TC[(2.20±1.46)mmo/L与(2.91±1.12)mmo/L,t=6.157、P<0.05]、HDL-C[(1.41±0.51)mmo/L与(1.95±0.65)mmo/L,t=5.090、P<0.05]、LDL-C[(1.71±0.67)mmo/L与(2.02±0.84)mmo/L,t=4.525、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5,95%CI 1.012~1.049,P=0.008),而TC则是保护因素(OR=0.748,95%CI 0.693~0.822,P=0.015)。结论TC、HDL-C在脓毒症患者中呈显著下降特征,而死亡者较存活者TC、HDL-C、LDL-C均进一步下降;其中TC作为保护因素可以成为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搭桥(CABG)患者围术期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变化。方法 前瞻性纳入41例确诊冠心病(CAD)并接受CABG患者,监测术前及术后当日、第3日及第7日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根据术前左心室GLS分为3组:正常组(A组,GLS≤-18.1%)6例、轻度下降组(B组,-18.1%-14.0%)13例。以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广义估计方程及多重比较分析各时间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差异。结果 A、C组围术期各时间点G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P均>0.05);B组术后各时间点GLS均低于术前,术后当日最低(校正P均<0.001),而术后第3日与第7日G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P=1.00)。术后当日及第3日左心室基底段,术后各时间点左心室中间段和心尖段纵向应变(LS)均较术前下降(校正P均<0.05),尤以术后当日心尖段下降幅度最大;左心室各节段术后第3与第7日L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校正P均>0.05)。结论 CABG术前GLS轻度下降的CAD患者术后当日左心室GLS明显下降并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智能全闭环控制通气模式在心脏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4~10月非急诊心脏手术术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分别接受 Intellivent-ASV 和 ASV 通气模式。记录两组入 ICU 时(T0)、1 h 末(T1)、2 h 末(T2)、SBT 前(T3)的呼吸机设置参数,呼吸机监测(潮气量、肺顺应性、通气支持程度等)等指标;观察比较两组 T0,T1,T2,T3、停用呼吸机后1 h (T4)的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等指标进行统计。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82例, Intellivent-ASV 组患者43例(52.4%),ASV 组患者39例(47.6%)。①呼吸机参数设置:两组在吸氧浓度(FiO 2)、呼气末正压(PEEP)、MinVol 后期设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在Intellivent-ASV 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血气分析指标:两组 T1点 PaCO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ntellivent-ASV 组组内 PaO 2/FiO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Intellivent-ASV 组内 PetCO 2与PaCO 2之间呈正相关(R2=0.607,P <0.05)。结论 Intellivent-ASV 通气模式在成人择期心脏术后患者中使用具有安全性。应用 PetCO 2可以连续、及时的监测呼吸指标变化,为患者提供有效的通气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creatine phosphate sodium,CP)对创伤性脑心综合征患者心脏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射血分数值、心肌酶及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影响。方法:选择创伤性脑损伤患者45例,年龄18~65岁,均行手术治疗后入ICU,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22例和治疗组(CP组)23例。C组进行常规治疗。CP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1.0 g/次,2次/d,静脉滴注3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 d由同一位医师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值(RWMA),同时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血浆脑钠肽(BNP)的水平。结果: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CP组室壁运动较C组明显改善。CP组心肌酶和BNP水平较C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能减轻心脏局部室壁运动障碍,改善心肌收缩力,降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心肌酶和血浆BNP水平,对防治脑心综合征有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术后出现低T3综合征,即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euthyroid sick syndrome,ESS)的早期预后分析。方法 入选2022年4月至2022年8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的354例心脏手术的成年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水平分为ESS组及非ESS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甲状腺激素水平、最大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 max,VISmax)、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的差异,分析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出现低T3综合征的早期预后。结果 ESS组患者的年龄(66.38±8.49)岁、手术时间(4.76±1.22)h、APACHEⅡ评分(14.16±3.41)、基础合并糖尿病的比例(31.25%)、基础合并冠心病的比例(70.31%)均高于非ESS组(62.75±11.19)岁、(4.44±1.07)h、(12.2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