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嗅觉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刺激家兔嗅区黏膜记录的诱发电位的波形及其稳定性,探讨一种可以客观评价嗅觉功能的方法。方法:将双极刺激电极经家兔前鼻孔置于嗅区黏膜,给予电刺激,在颅顶记录嗅觉诱发电位(OEPs);改变刺激参数和部位,观察对电位潜伏期、阈值和波形的影响。结果:在颅顶前方近嗅球处记录到一组波形稳定的N1-P1-N23相复合波。潜伏期为:N1波20.6ms,P1波33.5ms,N2波58.3ms;改变刺激强度对各波无明显影响;改变刺激频率对各波影响较大,频率过高.波形分化较差。结论:正常OEPs是一组波形稳定的负-正-负3相复合波,波形稳定、重复性好,各参量可作为评价嗅觉功能变化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
APP17肽对Aβ25-35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形态学和生化学指标观察APP17肽对Aβ25-35诱发SH-SY5Y细胞凋亡是否有保护作用,并对其保护作用机制作进一步的探讨.方法选用细胞形态观察、半定量LM-PCR DNA ladder Assay和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细胞凋亡率的方法观察APP17肽是否对Aβ25-35诱发SH-SY5Y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通过测定细胞MTT代谢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β25-35和APP17肽对细胞内过氧化物含量、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以及Western Blotting 观察细胞内凋亡诱导因子AIF及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情况,探讨了APP17肽的保护作用机制. 结果 APP17肽可以明显改善Aβ25-35造成的细胞形态损伤,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比率;与Aβ25-35损伤组相比,APP17肽预孵育能明显提高细胞MTT代谢率,稳定线粒体膜电位,减少AIF的表达;有效降低Aβ25-35引起的细胞内过氧化物含量增高;并且使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增加. 结论 APP17肽可以稳定线粒体功能、降低细胞内过氧化物含量,激活NF-κB并使其持续表达,对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有比较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e,并观察其在Bewo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用PCK方法从质粒pMD18T-HBV中扩增HBeAg基因,克隆到pcDNA3.1(+),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e,通过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并将该裁体转染Bewo细胞,72 h后,用Western 免疫印迹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HBeAg蛋白在胞内和上清中的表达.结果 通过酶切、PCR及测序鉴定,成功构建HBeAg表达载体,该载体可以在Bewo细胞系中表达HBeAg,并可分泌HBeAg.结论 构建了HBeAg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e,为研究胞内HBeAg对Bewo细胞Toll样受体表达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损伤性嗅觉功能障碍动物模型 ,了解电刺激嗅觉诱发电位的特性及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立体定位和电解损毁技术 ,对动物一侧或双侧嗅球造成损伤 ,动态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点 (2 4h、4 8h和 1周 )嗅觉诱发电位的变化 ,并观察嗅球与嗅黏膜病理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一侧嗅球损伤后 ,诱发电位N2波消失 ,N1和P1波潜伏期延长 ,波幅减小 ;双侧嗅球损伤后 ,表现为N1、N2波消失 ,仅记录到P1波 ,其潜伏期明显延长 ,波幅变化较大 ,以上改变均以 2 4~ 4 8h变化最显著。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显示 ,2 4~ 4 8h嗅球周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神经元变性样改变。结论嗅球损伤程度不同 ,对嗅觉诱发电位的影响也不相同 ,这种改变是以其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变化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在MCV<82fl的小红细胞人群中,红细胞(RBC)数和其它五种参数或公式区分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携带者和铁缺乏症患者(ID)的诊断价值.方法 1 673名"健康"人参加了该次研究.笔者检测了所有参加体检者的七项红细胞参数、血清铁,并对血样进行了血红蛋白电泳.以血清铁作为铁缺乏症(SI)的诊断指标(男性:SI<10 μmol/L,女性:SI<9.0 μmol/L),同时对所有的MCV<82fl的参检者全部检测了6种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17种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绘制RBC数和其它参数或数学公式用于诊断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通过ROC曲线确定它们的诊断临界值(Cut-off值),并比较它们的敏感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结果 1 673自然人群中共检出小红细胞164例,47.6%为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5.2%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35.4%为铁缺乏症.基于ROC曲线,推算出RBC数目对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诊断能力优于其它参数或公式.在男性群体中RBC的最佳诊断界值为5.41×1012/L,敏感度为82.5%,特异度为92.3%,Youden指数为74.8;在女性群体中RBC的最佳诊断界值为4.93×1012/L,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94.4%,Youden指数为76.1.结论 RBC数目能准确、简捷地在小红细胞人群(MCV<82fl)中区分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携带者和铁缺乏症患者,值得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高发地区,特别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尿液培养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主要利用BD Phoenix100仪器。念珠菌利用显色平板分离和鉴定,K-B法药敏试验。数据分析用WHONET5.6软件。结果尿液中常见的病原菌有大肠埃希菌(39.5%)、粪肠球菌(9.1%)、肺炎克雷伯菌(6.0%)、屎肠球菌(5.7%)、白色念珠菌(5.1%)。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比例为48.6%,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比例分别为48.6%和53.4%。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耐药率较低的为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葡萄球菌属甲氧西林耐药率为74.4%。革兰阳性球菌(G+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0%。念珠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10.0%。结论尿液中分离病原菌耐药率较高,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降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分离自痰液标本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主要采用Phoenix100分析仪,念珠菌鉴定采用显色平板法,药敏试验采用K-B法。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病原菌分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比例分别为62.8%和52.4%。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率分别为56.2%、95.1%和94.7%。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0%。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耐药率均低于10.0%。结论本院分离自痰液标本的病原菌耐药率较高,应重视合理用药以降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的临床思维和检测结果的临床解读能力,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即“系统疾病诊断小组”模式。该模式借鉴“器官导向教学”和“PBL教学”的指导思想,组织科室检验医师和具有临床医学背景的检验技师从学习疾病诊疗指南和典型案例诊断路径入手,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临床沟通和合作。该模式的目的是打破检验亚专业界限,强调检验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相关临床诊疗知识的学习积累,最终具备将检验结果有效转换为诊疗信息的能力。该工作模式已经运行了2年多,科室陆续成立了8个系统疾病诊断小组,小组成员的临床诊疗参与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受邀参加临床会诊和加入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团队的人次较前明显增多,并尝试创建具有诊疗意义的检验分析报告和疾病临床诊断检验路径等,受到临床广泛好评。然而,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需要制定小组成员个性化培养计划和完善系统疾病诊断小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患者分离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BD Phoenix100仪器。念珠菌利用显色平板鉴定和K-B法进行药敏试验。数据分析用WHONET5.6软件。结果血液科患者分离病原菌中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比例分别为56.1%和33.6%。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率分别为20.0%、88.0%和91.5%。革兰阴性杆菌中耐药率较低的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革兰阳性球菌对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0%,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也为100.0%。念珠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7.0%。结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患者分离病原菌耐药率较高,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降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10.
实验诊断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验诊断学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学制、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应采用不同程度、不同比例的双语教学。本文就实验诊断学在实施双语教学中的几点策略并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