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为临床研究和工伤预防提供有效的烧伤流行病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工伤职工中的483例烧伤患者,分析其性别和年龄分布、单位性质、工伤职工职业分布、劳动强度差异、防护情况、受伤情况、诊治经过和转归情况。结果工伤职工中烧伤患者男女比例为5.71∶1,中青年占据的比例最高。私营企业的工伤职工最多。大部分患者来自于一线工作岗位,病因多为火焰、热物体、电及热液;其预防、急救措施存在着不足。患者住院日期长、治疗费用高、转归情况较差。结论发生在工作中的烧伤防护不足、后果严重,需要加强安全宣传、完善保护措施及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2.
中厚供皮区回植自体刃厚皮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厚供皮区创面回植自体刃厚皮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7年4月43例各种原因致功能部位全层皮肤缺损行中厚皮移植的患者,按中厚供区处理方法分为A组(回植刃厚皮片组,20例)和B组(常规处理组,23例),对两组创面的愈合时间、感染情况及愈合后瘢痕形成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平均愈合时间(11.2±3.2)d,创面感染1例,愈后瘢痕少;B组平均愈合时间(21.5±6.4)d,创面感染5例,愈后瘢痕明显。两组愈合时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厚供皮区回植自体刃厚皮片,可加速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3.
关节部位Ⅲ度烧伤削痂植皮与切痂植皮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Ⅲ度烧伤创面的处理临床上仍然以切痂植皮术治疗为主,由于切痂时切除了并未损伤的皮下脂肪组织,使其愈后外观变化明显。实验拟观察关节部位Ⅲ度烧伤削痂后于脂肪层移植大张自体中厚皮的疗效,并与切痂植皮进行比较。方法:①于2001-01/2007-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关节Ⅲ度烧伤患者中抽取39例(45个关节)作为削痂组,同时抽取45例(共60个关节)作为切痂组。所有患者对治疗及实验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②削痂组削痂植皮,保留正常皮下脂肪等组织。切痂组切痂植皮,切痂平面包括全层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一并切除直至深筋膜层。削痂或切痂后植大张自体中厚皮。③创面修复后4 ̄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关节外观和关节活动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的植皮成活率和创面修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烧伤关节创面修复后与对称的正常关节比较,削痂组外观变化不明显,周径缩小3.6%(P>0.05),功能好,关节活动度减少5.3%(P>0.05);切痂组外观变化明显,周径缩小23.4%(P<0.05),功能较差,关节活动度减少21.9%(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2周植皮成活率和创面修复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脂肪层移植大张自体中厚皮于Ⅲ度烧伤削痂后关节部位,能够维护肢体的美观,保护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切痂植皮。  相似文献   
4.
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体外分选人胎儿表皮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背景:发育生物学研究表明,表皮干细胞是皮肤及其附属器发生、修复、重建的关键性源泉,如何从皮肤组织中分离获得更多的表皮干细胞,并在体外培养过程中保持干细胞特性是其在皮肤组织工程中应用的重要前提。目的:观察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分选的人胎儿表皮干细胞体外生长状态及克隆形成情况,并与角质细胞进行对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1/06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材料:因创伤等原因致意外流产的妊娠24~26周龄胎儿皮肤标本,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提供。Ⅳ型胶原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基为美国Gibco公司产品。方法:将Ⅳ型胶原用磷酸盐缓冲液稀释成100mg/L,均匀涂被培养板后于超净工作台中风干备用。无菌条件下取胎儿皮肤标本,剪成3.0mm×5.0mm皮条片,4℃胰蛋白酶 EDTA联合消化8~10h,表皮真皮分离,用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将表皮反复吹打,获得单细胞悬液接种于预处理好的Ⅳ型胶原培养板,置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20min后吸去培养液和未黏附细胞,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10μg/L表皮生长因子及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表皮干细胞培养液,细胞约70%~80%融合后传代扩增;将未黏附细胞接种于另一培养板中,相同条件下作为角质细胞对照培养。主要观察指标:表皮干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及克隆形成率。结果:经贴壁筛选的表皮干细胞接种后呈圆形,折光性较强;1d后细胞略伸展为扁平的多角形,胞质近中央处有圆形核;3d时出现表皮干细胞克隆;5d时克隆数量明显增多,细胞之间紧密衔接,呈铺路石状;14d左右细胞基本融合。分离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克隆β1整合素、角蛋白19、p63均呈阳性表达。表皮干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角质细胞克隆形成率(t=1.972,P<0.05)。结论:采用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成功筛选出纯度较高的人胎儿表皮干细胞,且呈明显克隆性生长,具有典型的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研究认为表皮干细胞数量及增殖分化潜能的差异,可能是创面愈合能力随年龄增大而逐渐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阶段人皮肤表皮干细胞β1整合素、角蛋白 19、p63转录因子和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特征。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5-09/2007-04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 材料:流产胎儿皮肤标本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提供,4~12周岁少儿、25~45岁成人烧伤整形植皮手术剩余皮片标本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提供。 方法:标本取材后立即用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 ℃保存。所有标本经系列切片后,分别采用鼠抗人角蛋白19、β1整合素、p63转录因子、端粒酶反转录酶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以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皮肤组织中表皮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 主要观察指标:200倍光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测定表皮干细胞标志物阳性表达率。 结果:胎儿皮肤、少儿皮肤和成人皮肤表皮的基底部、毛囊周围细胞β1整合素、角蛋白19、p63和端粒酶反转录酶均呈棕黄色阳性表达。胎儿表皮基底层细胞β1整合素、角蛋白19和p63均呈强阳性表达;少儿表皮基底层细胞中大部分表达β1整合素、角蛋白19和p63,阳性细胞均匀分布;成人表皮基底层细胞β1整合素、角蛋白19和p63呈弱阳性表达,阳性细胞散在分布;胎儿表皮基底层端粒酶反转录酶阳性细胞表达强度>少儿表皮>成人表皮。随年龄的增加,β1整合素、角蛋白19、p63和端粒酶反转录酶在胎儿、少儿、成人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F=5.06,P < 0.01)。 结论:胎儿皮肤、少儿皮肤和成人皮肤表皮干细胞主要位于表皮基底层,端粒酶表达阳性区域及信号强度与表皮干细胞的定位分布及阳性表达强度相一致。提示表皮干细胞的数量、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强弱可能与不同发育阶段皮肤组织的修复能力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吡非尼酮(PFD)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 人增生性瘢痕标本取自整形患者,采用组织块法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根据PFD用药的不同浓度分为对照组(0mg·mL-1),实验1组(0.15mg·mL-1)、实验2组(0.3mg·mL-1)及实验3组(1mg·mL-1),加药24、48、72h后,提取细胞上清,EIISA法检测PFD干预下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Ⅲ胶原蛋白的分泌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均P<0.05),但对胶原蛋白分泌抑制作用与干预时间的延长无明显的关系(均P>0.05).结论 PFD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增生性瘢痕的防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源性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基因转染对人胎儿表皮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含有hTERT基因的质粒pIRES2-EGFP-hTERT和卒载体质粒pIRES2-EGFP分别导人体外培养的人胎儿表皮干细胞,并用G418筛选法进行抗性克隆的筛选.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表皮十细胞hTERT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ELISA检测其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非转染组和空载体质粒转染组表皮干细胞弱表达hTERT mRNA和蛋白,而质粒转染组表皮干细胞强表达hTERT mRNA和蛋白;与非转染组和窄载体质粒转染组比较,质粒转染组表皮干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量显著升高,G_0/G_1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而S、G_2/M期细胞比例升高,增殖指数增加.结论 外源性hTERT基因转染能有效增强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hTERT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背景: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异体异种皮肤移植局部免疫与排斥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组织工程人工皮肤移植过程中局部皮肤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情况目前尚不清楚。 目的:采用表皮干细胞联合脱细胞真皮构建人工皮肤并移植修复兔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创面修复效果和局部皮肤组织白介素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变化。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或角质细胞接种到脱细胞真皮支架中,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皮肤;取新西兰白兔常规制作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为4组,表皮干细胞组、角质细胞组用含表皮干细胞或角质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移植于皮肤缺损创面;脱细胞真皮组移植单纯脱细胞真皮;对照组创面空置。观察创面修复情况,局部炎症反应,创面愈合时间。各组分别于术后7d在部分创面取材观察组织形态和白细胞介素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 结果与结论:含表皮干细胞的人工皮肤移植后创面愈合良好,局部炎症反应轻微,无出血、积脓、坏死,创面愈合时间较角质细胞组明显缩短。白细胞介素10在各组均有表达,其中表皮干细胞组表达最强,角质细胞组次之,脱细胞真皮组和对照组最弱。肿瘤坏死因子α在各组也均有表达,其中角质细胞组表达最强,表皮干细胞组次之,脱细胞真皮组和对照组较弱。说明以表皮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联合脱细胞真皮构建人工皮肤可用有效促进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治疗,创面修复过程中局部皮肤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变化可能是其取得较好效果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三毛说:"我们一直粗糙地活看,而人的一生,便也这样过去了"是的,就算我们收入不菲,有豪宅名车,身着名牌面搽高级化妆品,但是我们内心并不快乐幸福更多时候,我们会在过度追求物质的过程中,忘记了清新感情,失去了静谧的心情,丢掉了安宁的节奏有时,生活让我们富足着,又让我们迷惑着,有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自己有时知道不需要什么,但真正需要什么,却突然没有了答案一种小清新,让婚姻从物质欲望和工作压力、人际关系中脱离出来,从而变得更加浪漫、温馨、清新其实方式很简单,就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研究认为表皮干细胞数量及增殖分化潜能的差异,可能是创面愈合能力随年龄增大而逐渐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探讨不同发育阶段人皮肤表皮干细胞B1整合素、角蛋白19、p63转录因子和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特征。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5—09/2007—04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材料:流产胎儿皮肤标本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提供,4~12周岁少儿、25~45岁成人烧伤整形植皮手术剩余皮片标本由南昌大学第~附属医院烧伤科提供。方法:标本取材后立即用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保存。所有标本经系列切片后,分别采用鼠抗人角蛋白19、β1整合素、p63转录因子、端粒酶反转录酶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以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皮肤组织中表皮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 主要观察指标:200倍光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测定表皮干细胞标志物阳性表达率。结果:胎儿皮肤、少儿皮肤和成人皮肤表皮的基底部、毛囊周围细胞B1整合素、角蛋白19、p63和端粒酶反转录酶均呈棕黄色阳性表达。胎儿表皮基底层细胞β1整合素、角蛋白19和p63均呈强阳性表达:少儿表皮基底层细胞叶1大部分表达β1整合素、角蛋白19和p63,阳性细胞均匀分布;成人表皮基底层细胞B1整合素、角蛋白19和p63呈弱阳性表达,阳性细胞散在分布;胎儿表皮基底层端粒酶反转录酶阳性细胞表达强度,少儿表皮〉成人表皮。随年龄的增加,β1整合素、角蛋白19、p63和端粒酶反转录酶在胎儿、少儿、成人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F=5.06,P〈0.01)。 结论:胎儿皮肤、少儿皮肤和成人皮肤表皮干细胞主要位于表皮基底层,端粒酶表达阳性区域及信号强度与表皮干细胞的定位分布及阳性表达强度相一致。提示表皮干细胞的数量、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强弱可能与不同发育阶段皮肤组织的修复能力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