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8篇
  200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旨在检测新的物理模型的预测价值。据模型详细分析预示:9-β-阿糖呋嘀腺嘌呤(Ara-A)(1)的5氧-酰基前药,用于局部治疗裸小鼠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皮肤感染效果甚微。鉴于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为角质层屏障,如设法克服屏障应能显著改善前药疗效。晚近证明,azone 是某些药物的有效透皮促进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牛磺酸钠棉酚合成的新工艺,并进行了其初步抗病毒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新工艺合成的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均好;在实验条件下,只有在小病毒量感染时,牛磺酸钠棉酚才具有较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在体外观察绿茶提取物(GTE)及其中3种成份──没食子酰表没食子儿茶素(EG-CG)、没食子酰表儿茶素(ECG)及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对克隆的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逆转录酶(HIV-1 RT)、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复合体逆转录酶(DHBV RCs RT),单纯疱疹病毒1型DNA聚合酶(HSV-1 DNAP)及牛胸腺DNA聚合酶α(CT DNAPα)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4种化合物的IC_(50)浓度分别为EGCG0.0066μmol/L,ECG0.084μmol/L、GTE0.1μg/ml和EGC7.2μmol/L。动力学研究发现EGCG对HIV-1 RT的外源性模板(rA)·(dT)_(12-18)为混合型抑制,对底物dTTP为非竞争性抑制。牛血清白蛋白可显著降低儿茶素衍生物对HIV-1RT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际抗病毒药物学术会议于1992年11月5~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美、英、比种时、德、瑞典、日本、冰岛、以色列等国家的学者20人,国内学者100人。会议论文集收载论文摘要共107篇。这次会议系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国药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召开的。著名抗病毒药物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药  相似文献   
5.
和对鸡胚纤维母细胞有高度毒性,最大耐受量为1微克/毫升。本文在鸡胚纤维母细胞上研究了和KM对甲型流感病毒WSN株和FPV株的作用。在细胞感染病毒后,加入最大耐受量各种较低浓度的抗菌素溶液,于37℃培养48小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根据血凝滴度的降低来判断效果。结果表明,血凝反应没有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显然,这两个抗菌素有高度细胞毒性,对细胞毒性的作用比对病毒作用表现更早。  相似文献   
6.
在筛选或检测微生物产物的抗单纯疱疹病毒(HSV)体外活性时,需要采用简便、敏感、定量、易于观察的方法,我们在Vero细胞上测定HSV空斑来检查样品的活性。根据文献报道,HSV空斑实验所用上层一般为Eagle's MEM培养基加胎牛或小牛血清及甲基纤维素,有时增加其他成分,但我们用此种上层时,由于血清质量问题,细胞维持不久,很快脱落,经常不能见到明晰的HSV空斑。经过实验研究证明培养基中增加牛血  相似文献   
7.
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发现和临床应用后,使细菌性感染的治疗有惊人突破,以后各种高疗效的抗细菌抗生素相继发现,一些严重的细菌性疾病逐渐被控制。50年代认识到人和动物的某些严重疾病如脊髓灰白质炎、脑炎、流感、口蹄疫的病原是病毒,而对抗细菌抗生素又不敏感,寻找抗病毒抗生素的工作也受到注意。通过大量筛选,在50年代用动物、鸡胚从微生物发酵液和抗微生物的抗生素中找到一些在动物上有效的抗病毒抗生素如角膜干燥菌素(Xerosin),艾氏菌素(Ehrlichin),诺卡型霉素(Noformicin),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正常细胞、感染细胞和病毒之间详细的生化差别已逐步阐明,有选择性的、毒性较低的、作用于病毒特异酶或一定复制阶段的物质正相继出现,尤其在抗疱疹病毒的药物和重组干扰素的制备及临床应用方面更取得可喜的进展。本届会议主要内容集中在无环鸟苷和DNA 重组干扰素的临床应用和评价。此外还包括免疫调节剂,其他抗病毒物质和早期诊断方法等。讨论的病毒病主要有疱疹类、乙型肝炎、乳头瘤和呼吸道病毒感染,本文综合主要内容于下。  相似文献   
9.
阿比朵尔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阿比朵尔(Ar)对小鼠的干扰素诱导和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观察3种剂量Ar灌胃对正常小鼠不同时间血清干扰素(IFN)含量的影响,对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对氢化可的松(Hc) 形成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碳廓清指数和迟发型超敏反应、对正常和环磷酰胺(Cy)所致免疫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小鼠给予Ar后6~24 h,血清中均出现INF,高峰在用药后18 h。Ar灌胃5 d使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使免疫低下小鼠碳廓清指数和迟发型超敏反应增强,使正常小鼠和免疫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升高。结论Ar对小鼠具有明显的体内诱生干扰素作用,对正常和免疫低下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