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生物可降解材料聚-β-羟基丁酯(poly-3-hydroxyburate,PHB)的生物相容性.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鼠皮下植入PHB,分别在0.5,1,3,6mo取出,研究其周围的组织反应和PHB的降解情况.结果:PHB能被组织很好的相容,在其植入的临近部位无急性炎症反应,无脓肿形成及组织坏死发生.取材分别做HE染色,Van-Gieson染色,在0.5,1,3,6mo比较纤维包膜的厚度及各种炎细胞浸润程度.在0.5mo组炎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纤维包膜疏松相对较薄;在1mo,3mo组炎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比例高于中性粒细胞,纤维包膜致密,胶原纤维成分增多;6mo组炎细胞数进一步减少,成纤维细胞明显减少,纤维包膜变薄而致密.植入的PHB在2wk内引起轻微的反应,在1mo~3mo后反应明显下降,6mo后PHB出现部份降解.结论:PHB植入引起的组织反应变化轻微,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有部分降解,是具有应用前景的生物可降解材料.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不同的灭菌方法对聚羟基丁酸酯(PHB)可吸收缝线的降解性和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聚羟基丁酸酯(PHB)可吸收缝线进行酒精浸泡、环氧乙烷、紫外线照射三种方法进行灭菌处理后,用细菌培养检测灭菌效果,用粘度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从而观察缝线的降解性,用拉伸试验测定缝线的力学特性。结果:①酒精浸泡灭菌组有10%检出细菌,环氧乙烷及紫外线灭菌组未检出细菌;②紫外线照射灭菌和酒精浸泡灭菌组可使缝线黏度下降并具有显著性差异,环氧乙烷对缝线黏度下降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③经酒精和紫外线灭菌后缝线的断裂强度降低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经环氧乙烷灭菌后缝线的断裂强度降低无显著性差异。经紫外线灭菌后缝线的断裂伸长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经酒精和环氧乙烷灭菌后缝线的断裂伸长率无明显降低。结论:环氧乙烷灭菌对PHB可吸收缝线的降解性和力学特性影响较小,是PHB可吸收缝线较理想的灭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胶原膜与聚-β-羟基丁酯在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技术中的应用进行比较。方法:对照研究胶原膜和聚-β-羟基丁酯膜在材料结构、皮下包埋和细胞生长对照实验情况。结果:胶原膜呈网太结构,皮下包坦8周仍保持膜状结构,皮下包坦8-12周完全降解,生物相容性优地聚-β-羟基丁酯膜。结论:胶原膜在材料结构特征、降解率和生物组织相容性方面均优于聚-β-羟基丁酯,其适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种植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肺结核、肺癌患者T细胞亚群、sIL-2R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 APAAP法和夹心 ELISA法分别测定肺结核、肺癌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 s IL- 2 R水平 ,结果如下 :1肺结核组 :进展期病人 CD3 +、CD4 +、CD4 +/CD8+显著低于正常组。 CD8+百分值显著低于正常组 ,进展期病人 CD4 +、CD8+、CD4 +/CD8+和好转期病人相比有显著差异 ,CD3 +无显著变化。 2肺结核组 :进展期、恢复期血清 s IL- 2 R水平显著高于好转期 ,和正常组值相比也有显著差异性。 3肺癌组 :手术前肺癌患者 CD3 +、CD8+、CD4 +/CD8+显著低于正常组 ,CD8+和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 1月各测值和正常组无显著差异。 4肺癌组 :肺癌患者血清 s IL- 2 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手术前、后 s IL - 2 R水平也有显著差异 ,提示 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 s IL- 2 R水平是监测肺结核活动性 ,评价肺癌治疗、恢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新型聚β-羟基丁酯作为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经改性处理后的可降解生物材料聚β-羟基丁酯(PHB)作为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免血管平滑肌细胞接种在经胶原包埋处理后的管型PHB支架材料上,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粘附和生长情况,并行HE染色观察。结果:免血管平滑肌细胞在改性后的管型PHB支架材料上粘附生长良好,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生长融合成片状,HE染色示细胞在PHB材料上生长良好。结论:改性后的聚β-羟基丁酯材料与兔血管平滑肌细胞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细胞与聚羟基丁酯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文周  董兆麟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4):3698-3699,T005
目的 评价新型可降解生物材料聚羟基丁酯(PHB)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相容性。方法 采用培养的牛血管内皮细胞接种在PHB膜片及胶原包埋的PHB膜片上,并与PGLA和空白对照作比较,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粘附和生长情况,并对细胞增殖用MTT法进行测定。结果 牛血管内皮细胞在四个实验组中粘附良好,生长符合其生长曲线,胶原包埋PHB较单纯PHB细胞更易粘附生长,较PGLA略关。结论 牛血管内皮细胞与PHB细胞相容性好,其用胶原包埋可增加细胞亲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新型可降解生物材料聚羟基丁酯(PHB)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培养的牛血管内皮细胞接种在PHB膜片及胶原包埋的PHB膜片上,并与PGLA和空白对照作比较,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粘附和生长情况,并对细胞增殖用MTT法进行测定。结果牛血管内皮细胞在四个实验组中粘附良好,生长符合其生长曲线,胶原包埋PHB较单纯PHB细胞更易粘附生长,较PGLA略差。结论牛血管内皮细胞与PHB细胞相容性好,其用胶原包埋可增加细胞亲和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索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新型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酯(PHB)的细胞相容性,为组织工程血管的构建寻找理想的支架材料。方法:将组织块法体上培养与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种植在PHB膜片和PHB三维微孔支架上,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粘附和生长情况。用MTT法测定细胞粘附率和细胞增殖指数,复合培养7天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用流式细胞仪(FCM)的测定细胞周期,DNA指数。结果: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在PHB膜片上粘附率为77%,细胞增殖符合细胞的生长曲线,在PHB三维微孔支架上生长情况良好,并被证实为二倍体细胞。结论: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聚羟基丁酯(PHB)的细胞相容性较好,但细胞与材料间的粘附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