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香柿蒂汤加味治疗呃逆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呃逆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笔者自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应用丁香柿蒂汤加味治疗呃逆2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均为我院住院病例,住院期间出现呃逆,符合呃逆的诊断标准,观察组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在45岁~70岁,平均年龄57.5岁。对照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在40~70岁,平均年龄55岁。2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治疗方法治宜降气止呃。观察组:方用丁香柿蒂汤加味,药用丁香10g,柿蒂10g,竹茹10g,陈皮5g。若痰浊明显者加法半夏10g,茯苓10g,木香5g(后下),砂仁5g(后下…  相似文献   
2.
醒脑静合并可拉明治疗肺性脑病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静合可拉明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6例肺性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综合治疗,治疗组给予醒脑静及可拉明治疗,对照组给予可拉明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合可拉明治疗肺性脑病,效果满意,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陈刚  莫健平  张浒  莫松柳 《河北中医》2006,28(12):891-892
目的观察双黄连合止泻汤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小儿秋季腹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用双黄连针静脉滴注合止泻汤口服治疗,对照组36例用思密达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72 h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89%,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黄连合止泻汤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将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吸入舒利迭。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改善及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舒利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利迭能增强患者肺功能,对其咳嗽、咳痰、气促症状以及肺部湿啰音体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预防直肠癌手术低位吻合口瘘发生的方法。方法 将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在我院收住院的直肠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2 4例 ,改进组术中用自制的灌洗器从阑尾根部置入一尿管于远端结肠残端口 ,接已消毒的洗衣机排水管持续灌洗结肠 ,术后行双管式持续冲洗骶盆 ,经典组则用经典传统法治疗。结果 改进组无吻合口瘘发生 ,经典组发生吻合口瘘 2例占 8.3 3 %(2 2 4) ,经统计学处理 ,其差异极为显著P <0 .0 1。结论 本法可有效地减少术中、术后的污染 ,减少吻合口周围的感染 ,从而起到预防直肠癌吻合口瘘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莫松柳  周永立  魏九金 《吉林医学》2012,33(13):2801-2802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在基层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IE 16例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7例患者漏诊而转上级医院后确诊为IE,1例因冠状动脉栓塞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3例无明显并发症康复出院,2例感染控制后转送上级医院行手术治疗,先后送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3例出院后反复出现发热,病程迁延。其中6例在抗感染过程中出现心力衰竭,1例出现冠状动脉栓塞,2例死于心力衷竭。结论:在基层医院,对于发热超过2周,伴有胸闷表现,听诊时可闻及心脏杂音,血培养未见病原菌生长时,仍应考虑IE可能,并早期、足量、足疗程抗生素治疗。对于有彩超提示有赘生物或出现并发症者应及时转送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为外科手术作准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01~2018-12间住院治疗的41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20 mg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第1天口服80 mg阿托伐他汀,后继续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等指标改变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2周、4周及24周的血清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2周及4周时,对照组TC、LDL-C水平低于治疗组,而TG水平高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TC、LDL-C、TG水平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20 mg/d)与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在降低血脂及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上有着相似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莫松柳  周永立  魏九金 《内科》2012,7(3):243-244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治疗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心肌梗死患者60例用半随机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安慰剂治疗。结果随访1年,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心前区疼痛完全缓解、无室性心律失常、CK-MB值下降至正常者,观察组26例(86.7%),对照组18例(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FVC,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美托洛尔能使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心肌梗死患者心前区疼痛缓解,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降低CK-MB,而未加重呼吸系统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癌合并阻塞性肺部感染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以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东莞市桥头医院收治的肺癌合并阻塞性肺部感染者10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肺癌合并阻塞性肺部感染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临床指标,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50/52),高于对照组[82.69%(4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981、P = 0.026)。研究组患者体温复常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t = 4.107、2.359、6.017,P均<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PCT、hs-CRP、MMP-9、IL-6及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2.324、3.531、10.156、20.866、21.583,P均< 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727,P = 0.030)。 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癌合并阻塞性肺部感染者的疗效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可有效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硬化并细菌感染者预后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并细菌感染者120例。对入组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52例)和存活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血钠以及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水平,以及年龄、性别、消化道出血、Child-Pugh分级、合并肺部感染、合并泌尿系感染等基本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上述各项因素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死亡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分别为(11.70 ± 8.27)× 109/L、(10.20 ± 7.50)× 109/L、(61.38 ± 30.24)mg/L,均高于存活组患者[(8.92 ± 6.38)× 109/L、(7.48 ± 5.66)× 109/L、(48.52 ± 20.1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079、2.264、2.793,P = 0.040、0.025、0.006)。死亡组患者年龄≥ 50岁、消化道出血、Child-Pugh分级C、合并肺部感染人数分别为42例(80.77%)、25例(48.08%)、41例(78.85%)和32例(61.54%),均高于存活组患者[33例(48.53%)、16例(23.53%)、38例(55.88%)和27例(39.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068、7.894、6.908、5.620,P = 0.000、0.005、0.009、0.018)。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年龄≥ 50岁、消化道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合并泌尿系感染均为肝硬化并细菌感染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 0.05)。 结论导致肝硬化并细菌感染者死亡风险的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应综合分析,并制定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