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石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的临床注意要点。方法对80例胆石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得资料进行分析后总结胆石性胰腺炎手术治疗注意事项。结果 80例胆石性胰腺炎患者大多实施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手术治疗(46.25%);95.00%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死亡率仅为5.00%,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及评估,根据其病情实时给予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案,从而保障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捆绑式胰肠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彭淑牖教授设计的胰肠捆绑式吻合法进行胰肠吻合并加以改进,游离胰腺断端3cm,胰管内置硅胶小儿胃管,两者用丝线固定,空肠3cm反折处用电凝破坏其黏膜,目的是破坏空肠黏膜的分泌功能,有利于与胰腺粘连愈合,胰断端套入空肠内3cm,空肠断端与就近胰包膜缝合4针,于空肠断面旁系膜第1、2支血管间用7号丝线环绕空肠壁捆绑,使空肠壁与胰腺紧密相贴并用4针缝线固定,松紧度以能插入14号弯钳为准。结果经过连续82例临床应用,均未发生胰瘘,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本法操作方便、省时、并发症较少,是胰肠吻合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肝吸虫合并肝癌胆道损害患者腔镜下切除治疗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肝吸虫合并肝癌胆道损害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白细胞介素(IL)-6及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术中出血量、绝对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等围手术指标均少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6、IgG数据均高于治疗前,IgA、IgM低于治疗前(P<0. 05);实验组IL-6低于对照组,IgG、IgA、IgM高于对照(P<0. 05)结论腔镜下切除治疗肝吸虫合并肝癌胆道损害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管结石并积气患者的胆汁病原学、胆道镜下胆管改变、乳头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53例胆管结石并积气患者的胆汁病原学、胆道镜下胆管改变和乳头特征,并比较各亚型乳头的胆管直径、肠内容物返流及胆管反复炎症发生率,应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胆管结石并积气患者胆汁病原菌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分别占42.1%、57.9%和1.8%,其中细菌类以肠球菌属(36.6%)、大肠埃希菌(19.3%)、肺炎克雷伯菌(15.8%)为主.十二指肠乳头黏膜炎症、乳头关闭不全、Oddi括约肌松弛及胆管慢性炎症为其特征.16例患者胆管壁呈肠道绒毛样、黏膜小凹样、网状裂隙样改变,7例患者胆管局部形成肿物.12例患者胆管内出现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不同亚型乳头患者其胆总管直径不全相同(P0.001),Ⅱb和Ⅱc组胆总管直径显著大于Ⅱa和Ⅱd组(P0.05),其中Ⅱb、Ⅱ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a、Ⅱd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亚型乳头组间肠内容物返流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Ⅱa组肠液返流发生率高于Ⅱb、Ⅱc、Ⅱd组;但4个亚型乳头组间胆管反复炎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胆管结石并积气型患者感染以细菌为主,其中革兰氏阳性菌比例有所升高.胆道镜下以乳头黏膜炎、乳头关闭不全、Oddi括约肌松弛及胆管慢性炎症为特征.不同亚型乳头间胆总管直径、肠内容物返流发生率存在差异,但4组间胆管反复炎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与肝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与肝癌的关系及免疫治疗的作用。方法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回顾性分析肝癌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及肝癌免疫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现状。结果肝癌患者均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异常,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与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肝癌患者难以治愈和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免疫治疗通过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在肝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肝癌免疫治疗有望为肝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可作为辅助治疗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手术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09年~2012年接受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手术中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法的患者30例和接受传统治疗方法的患者30例,比较接受两种治疗方法后患者康复情况(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同时快速康复组并发症(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及切口感染)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概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法可有效促进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手术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脾脏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近2年来收治的脾脏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关脾脏囊肿诊治的经验。结果脾脏囊肿,特别是巨大囊肿患者选择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脾脏囊肿(特别是巨大和/或累及脾蒂)的治疗,为达到根除囊肿、避免复发的目的,腹腔镜下脾脏切除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对腹腔内脏器干扰少、患者痛苦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普遍应用腹腔镜切开胆总管,联合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的手术方式开始报道后,腹腔镜手术拓宽了道路。随着腹腔镜及胆道镜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双镜联合手术技术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使部分既往需开腹完成手术的原发性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患者,可以在不开腹的状态下得到与开腹手术同样效果。我科在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使用腹腔镜联合术中、术后胆道镜取石治疗老年原发性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患者共52例,并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收治的29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动脉导管栓塞术(TAE)治疗组和TAE+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TAE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门静脉癌栓缩小率和AFP转阴率分别为43.75%、18.75%和37.50%,TAE+门静脉灌注治疗组分别为76.92%、61.54%和61.54%,2组比较后者优于前者(P<0.05)。TAE+门静脉灌注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半年及1年生存率高于TAE治疗组(P<0.05)。TAE治疗组患者生存时间为4~1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TAE+门静脉灌注治疗组患者生存时间为5~1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结论TAE+门静脉灌注化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可延长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包卷式胰肠吻合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预防胰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02年11月至2009年5月6年间26例行LPD术中术后的情况。结果 26例LPD中行22例包卷式胰肠吻合术式的手术时间(490.7±77.8)(382~660)min,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2±1.3)d,胰漏发生率9.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5%,住院时间(29.3±14.5)d,无死亡病例。结论包卷式胰肠吻合术在作为LPD术中胰肠吻合方式是一种积极的可靠的安全的外科治疗术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