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静  杨睿  张磊  康华  范志娟  刘树业 《天津医药》2018,46(10):1033-1038
摘要:目的 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筛选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代谢标志物。方法 收集100例乳腺癌患者和50例 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轨道离子阱质谱联用(HPLC-LTQ Orbitrap XL MS)代谢组学研究平台分 析乳腺癌未转移患者、乳腺癌转移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标本的代谢轮廓,并通过模式识别方法结合非参数检验对数 据进行分析。结果 由乳腺癌未转移组、乳腺癌转移组和健康对照组的代谢轮廓构建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OPLS-DA)模型具有很好的判别能力(R2=95.2%,Q2=86.7%),可以鉴别出用于区分乳腺癌转移与否的8个代谢标志 物,包括溶血磷脂酸[18∶1(9Z)/0∶0]、溶血磷脂酰胆碱(18∶0)、溶血磷脂酰胆碱[20∶3(5Z,8Z,11Z)]、胆碱、磷酸二羟 丙酮(18∶0e)、2R,3S-番石榴酸、芥酸、L-氢化乳清酸。结论 利用代谢组学方法获得的血清代谢轮廓可以用来构建 区分模型和寻找乳腺癌转移相关的代谢标志物,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治、预后评估和药物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支持和 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体内抗F蛋白循环抗体的产生。方法检索1968年至2012年11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万方医学网、维普、SinoMED、Medline、Pubmed、Splinger—link、Cochrane、Sciencedirect的相关文献,手工检索查全补充,严格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将最终纳人文献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数据合并与分析。采用OQAQ量表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HCV感染者与健康人群对照,共纳入14项病例对照研究,合计1348例HCV感染者,F蛋白抗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合并率的优势比〉1,总体比值比(OR)达64.81[95%可信区间(CI)为29.90—140.49];HCV感染者与非HCV感染者对照,共纳入11项对照研究,合计923例HCV感染者,F蛋白抗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HCV感染者F蛋白检出率是非HCV感染者的53.09倍(95%CI为23.56—119.66);HCV感染者F蛋白抗体检出率与核心蛋白抗体检出率对照,共纳入8项对照研究,合计770例HCV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率差(RD)为-0.42(95%CI为-0.59--0.25),核心蛋白抗体检出率比F蛋白抗体高42%。结论HCV感染者体内抗F蛋白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人和非HCV感染者。F蛋白可诱导HCV感染者产生抗F蛋白特异性循环抗体,是HCV产生的特异蛋白,可为实验室诊断HCV感染和监测干扰素联合治疗HCV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HPLC/MS平台探索血清代谢物对于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6例就诊于天津市 第三中心医院住院患者,包括27例乙肝DNA阴性乙肝肝炎患者、24例乙肝DNA阳性乙肝肝炎患者、2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27 例乙肝相关性HCC行手术/射频治疗患者以及24例乙肝相关性HCC行介入治疗患者,另选取查体中心健康志愿者25例为对照 组。将血清样本上机所得数据进行前处理,构建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基于乙肝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代 谢物初筛。根据非参数检验的结果,最终筛选和鉴定特征代谢物。利用ROC分析这些特征代谢物的临床潜在应用价值。结果 筛选并鉴定出25种特征代谢物,包括9种溶血性磷脂酰胆碱、2种脂肪酸、17 α-雌二醇、二氢神经鞘氨醇、5-甲基胞苷、维生素 K2、溶血磷脂酸、甘氨胆酸以及报道较少的8种物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2种代谢物在乙肝相关性HCC组中存在差异表达。 与乙肝肝硬化组相比,4种代谢物在乙肝相关性HCC组中存在差异表达。与乙肝相关性HCC行手术/射频治疗组相比,10种代 谢物在乙肝相关性HCC行介入治疗组中存在差异表达。从正常对照组到乙肝相关性HCC行介入治疗组,许多代谢物呈相同的 变化趋势。结论基于LC/MS平台,本研究成功地构建疾病区分模型并筛选和鉴定出25种特征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对乙肝相关 性HCC具有一定诊断和分期效能。有些特征代谢物呈连续性的变化预示着癌变的可能;有些代谢物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也具有 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虽然目前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延缓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患者的复发,但早期诊断对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诊断和监测结直肠癌的常规方法是便潜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 FOBT)和结肠镜检,然而, FOBT并不敏感,结肠镜检费用较高,属于侵入性操作.微小RNAs(micro RNAs, miRNAs)作为监测CRC早期诊断和转移、治疗与预后的新型标志物,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miRNAs能在CRC组织、细胞和循环体液中检测出来,起抑癌或促癌作用.现就mi RNAs在CRC诊断和预后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全血铜/锌(Cu/Zn)比值在多种恶性肿瘤(包括肝癌)中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1〕。本实验评估肝癌病人血微量元素Cu、Zn水平及其比值的变化及其诊断效率。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0年510月肝癌住院病人125例,其中男68例,女57例,平均60.0岁。均经过病理学明确诊断,并排除其他疾病。肝癌的诊断标准依照1999年第四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的标准。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约60%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在晚期才被确诊,因而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于HCC诊断的血清标志物的灵敏度均偏低。本研究通过分析血浆外泌体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鉴定可能用于HCC诊断的候选外泌体蛋白质标志物。方法:首先,采用鸟枪法蛋白质组质谱分析方法,对发掘人群[包括4名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组和4例HCC患者组]的血浆外泌体进行全蛋白质组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筛选差异表达蛋白质。然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在独立的验证人群[包括56例HCC患者组、20例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患者组和48名HC组]中进行验证实验,并评估候选蛋白质分子在HCC诊断中的潜在价值。结果:在发掘人群中,共鉴定到1 434种血浆外泌体蛋白质,其中的CD48蛋白在HC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C组个体。进一步采用ELISA在独立验证人群中证实CD48蛋白在HC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LC和HC个体,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86。当联合检测血浆外泌体中的CD48蛋白和血浆中的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时,AUC可提升至0.970。结论:血浆外泌体中的CD48蛋白可能作为HCC的候选诊断标志物,当其与AFP联合应用时可能进一步提高HCC的临床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尿液代谢轮廓进行分析,建立疾病区分模型并筛选出具有潜在诊断价值的特征代谢标志物。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代谢组学研究平台对27。例HCC患者,31例肝硬化患者及22例健康志愿者尿液样本进行分析,利用Mzmine2.7软件对数据进行数据前处理及归一化;利用SIMCA—P+12.0.1.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e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聚类分析,构建疾病区分模型;筛选特征代谢物,并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构建了HCC与肝硬化及健康对照尿液代谢轮廓的PCA(R2X:66.9%,Q2=35.4%)及OPLS—DA疾病区分模型(R2X=59.4%,R2Y=92.1%,Q2=82.8%),并且筛选18个对比HCC组与肝硬化组或健康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的特征离子,并鉴定了其中的15个。3葡萄糖苷、四氢醛固酮3葡萄糖甘酸等15种特征代谢离子在HCC组与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a-双氢睾酮葡糖苷酸等12种特征离子在HCC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利用代谢轮廓分析方法所找到的尿液中特征代谢物具有很好的区分HCC患者与肝硬化及健康人群的能力,可以作为潜在肝脏疾病的诊断标志物及其新的治疗靶点,在临床领域可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类物质对乙肝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乙型肝炎患者141例,按照疾病类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20例、乙肝肝硬化组34例、乙肝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组87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测定并分析各组受试者静脉血中肝功相关指标[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游离胆红素(I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甲胎蛋白(AFP)及LPC 14:0、LPC 15:0、LPC 16:0、LPC 17:0、LPC 18:0的含量,利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比较不同指标对乙肝相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4组受试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而肝功相关指标、AFP、LPC类物质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乙肝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组LPC 14:0、LPC 16:0、LPC 18:0含量均明显高于乙肝肝硬化组(P均0. 05),且CTP分级B级患者LPC 16:0和LPC 18:0含量明显高于同级乙肝肝硬化组(P均0. 05)。LPC 14:0、LPC 16:0、LPC 18:0诊断乙肝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的AUC分别为0. 725(95%CI[0. 606,0. 843])、0. 873(95%CI[0. 807,0. 936])和0. 785(95%CI[0. 693,0. 876])。结论 LPC类物质对乙肝相关性肝细胞肝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含量高低能够反映肝脏损伤状态和储备功能,不同CTP分级患者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分析平台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代谢轮廓变化,建立疾病区分模型并寻找特征代谢物,探讨其可能的代谢机制。方法用代谢组学分析平台对25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和23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样本进行分析,用基于模式识别的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差异性代谢物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血清代谢轮廓的主成分分析模型(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OPLS-DA),从模型中筛选出60个具有显著差异的特征离子,在35个被鉴定的内源性代谢物中,缺血性脑梗死组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25个代谢物含量明显升高,剩余的10个代谢物呈下降趋势。结论通过对该类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代谢轮廓的分析,找到了与疾病相关的一组特征代谢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