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燕波 《广东医学》2006,27(12):1798-1798
我科2003~2006年期间对因抗结核药所致的肝脏损害48例患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苏燕波  唐建光  刘晓敏  苏艺群 《内科》2011,6(2):169-17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0岁,退休教师.因"反复腹泻、发热8个月加重伴消瘦半年"于2008年6月23日入院.2007年10月初,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黄色稀烂便,无脓血,量不多,3~4次/d;有轻微里急后重,伴少量黏液,无腹痛,体温37.5℃~38℃,双下肢水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8例由结石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高龄(≥70岁)患者,随机分为内镜组(n=60)和手术组(n=58)。急诊内镜治疗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和(或)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及取石术。急诊外科手术予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和(或)胆囊切除术。分析2组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内镜有效率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治疗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内镜治疗的疗效与手术相仿;急诊手术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而内镜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NEVB)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桂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96例NEVB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NEVB多数为急性出血,少部分为慢性出血,以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肝源性溃疡为主要出血原因(86.5%)。NEVB发生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和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 NEVB在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中占有相当比例,门脉高压和肝功能损害是NEVB发生的危险因素,急诊胃镜检查对明确出血原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在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US诊断,并接受内镜微创或外科手术治疗后病理确诊为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95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病变的部位、病理结果、EUS特征及比较术前EUS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95例中病变部位以胃底(58.95%,56/95)、胃窦(22.11%,21/95)常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间质瘤(56.84%,54/95),其次为平滑肌瘤(22.11%,21/95)。95例中,EUS诊断起源于黏膜肌层28例、黏膜下层23例、固有肌层42例,层次不清2例,EUS对病变起源层次的诊断符合率为88.42%(84/95)。EUS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0.53%(86/95)。[结论]EUS可较好地对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层次起源、回声特点及病变性质作出准确判断,但对起源于黏膜下层、固有肌层的低回声病变的误诊率较高,对纤维瘤、脓肿等少见病变的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镜NBI对Barrett食管黏膜象观察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2例经胃镜诊断为内镜Barrett食管的患者,依次在普通胃镜和胃镜NBI下观察食管黏膜病变轮廓、腺管开口结构并计算图像清晰度评分,在NBI下改变最显著部位靶向活检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在观察病变轮廓方面,NBI与普通胃镜间差异有显著性,NBI比普通胃镜清晰;对于腺管开口结构的观察中,NBI优于普通胃镜.72例中内镜表现类型以岛状型多见,病理类型以胃底型多见,而腺管开口形态不规则的9例均为特殊肠化生型.结论 NBI对Barrett食管病变轮廓、腺管开口结构显示清晰,有助于提高病变的靶向活检准确率,且操作转换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超声内镜图像特征与术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7年5月至2022年6月65例在桂林市人民医院经超声内镜检查并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计数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级。比较不同危险度分级胃间质瘤患者的一般资料、超声内镜图像特征;分析超声内镜图像特征与不同危险度分级胃间质瘤患者的相关性。结果 超声内镜图像显示,65例患者中以胃固有肌层起源最常见,病灶多呈低回声改变、回声均匀、边界规则,少部分存在溃疡及囊性变。根据术后病理危险度分级,其中极低危组36例(55.38%)、低危组19例(29.23%)、中危组7例(10.77%)及高危组3例(4.62%)。不同危险度分级胃间质瘤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起源层次、回声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肿瘤大小、边界、回声均匀性、溃疡、囊性变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内镜下肿瘤大小、回声均匀性、囊性变与胃间质瘤危险度分级密切相关(P<0.05)。结论 在不同危险度分级的胃间质瘤患者中,超声...  相似文献   
8.
38例艾滋病患者消化系统表现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燕波  陈远能 《内科》2009,4(1):24-26
目的总结38例艾滋病患者相关消化系统表现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的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1月至2008年6月38例以消化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艾滋病相关消化系统疾病中口咽部和胃肠道病变发生率为27例(71.1%),肝胆胰病变发生率为24例(63.2%),表现为腹泻、腹痛、肝脾肿大等消化道症状,伴随发热、消瘦、浅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结论艾滋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消化系统是最常见累及的系统之一。临床医师接诊消化道症状突出的患者时,对伴随有发热、消瘦的患者应警惕艾滋病可能性,并作相应检查。  相似文献   
9.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食管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除目前常规内镜检查加病理活检诊断之外,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内镜诊断技术.该文主要针对其内镜诊断及新的内镜成像技术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染色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探讨NBI在大肠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3月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样病变的患者46例。分别采用常规模式、NBI模式及染色方法对病变进行黏膜表面细微腺管开口(pit)形态分型及微血管(CP)形态分型,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46例患者发现息肉样病变54个。NBI与普通内镜对病变轮廓、pit及CP图像清晰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NBI明显优于普通内镜。NBI与染色内镜对病变轮廓与CP的显示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NBI优于染色内镜;两者在病变表面pit的观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NBI内镜下pit分型对大肠肿瘤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7%、90.9%和90.0%,CP分型对大肠肿瘤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6%、95.3%和81.8%。结论 NBI内镜能更为清晰地显示大肠息肉样病变轮廓、腺管开口及微血管形态;能较好地区分大肠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操作转换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