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氏骨折是儿童一种比较常见的肘部损伤,早期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均可取得满意疗效,而对于陈旧性孟氏骨折,国内外均采用手术治疗.传统的环状韧带重建术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结果仍不令人满意.本科1996年2月~1999年1月,采用环状韧带成形手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7例,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闭式冲洗引流治疗术后椎间隙感染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隙感染是椎间盘术后最常见并发症 ,如能早期诊断和治疗 ,不仅能减轻病人痛苦 ,而且明显缩短病程。我院自1990年 12月至 1998年 12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76 8例 ,其中并发椎间隙感染 2 6例占 1.47% ,1995年以前的病历均采用非手术治疗 ,效果不理想 ,1995年 1月以后的采用手术埋管冲洗引流。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将两种治疗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1.1 非手术组 15例 ,为 1990年 12月~ 1995年 12月的病例 ,其中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2 4~ 5 6岁 ,平均年龄为 42岁 ,椎间隙感染部位为L3~ 4 2例 ,L4~ 58例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臂后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5—2018-06采用上臂后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治疗的20例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5(65~9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34(90~230)mL,住院时间平均8.5(7~10)d。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5(7~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7(4~8)个月,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等级:优15例,良3例,可2例。结论上臂后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操作方便,固定牢固,可有效的保护断端血供,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人工骨结合AO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平台骨折是下肢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它常常由于弯曲和垂直暴力造成,其结果为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塌陷,往往需要植骨才能解剖对位,由于自体骨移植受到很多限制,我们采用人工骨植骨,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取髂骨植骨支撑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6—2019-05采用髂骨植骨支撑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0例桡骨干骨折,术前根据桡骨干骨折端的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发现桡骨干楔形骨折端粉碎严重、复位困难者,取同侧髂骨松质骨制成骨条,置入骨折断端远近端,再取较为粉碎的桡骨皮质骨覆盖在断端,固定锁定钢板及远近螺钉,在断端周围置入髂骨松质骨。结果 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3.5周。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及折断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照Anderson前臂骨折功能等级评价疗效:优18例,良2例。结论取髂骨植骨支撑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干骨折可以提供坚强的内固定,保证了断端的充分植骨,骨折端的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颈前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方法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80例。病变部位位于C3-4 5例,C4-5 4例,C5-6 31例,C6-7 1例,C4-6 18例,C5-7 9例,C3-6 4例,C4-7 8例。结果:随访73例,平均随访时间3a 2个月,均于术后3—4个月植骨融合。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分级,术前术后比较:BB1例,CC2例,CD21例,CE10例,DE39例。术后恢复的椎间高度再丢失4例,颈椎生理弧度平直3例、反曲1例,颈僵硬活动受限2例,邻近减压节断再发者2例。结论:经颈前路椎管减压加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加用带锁钢板内固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小切口椎弓根钉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3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其中胸椎结核6例,胸腰椎结核15例,腰椎结核9例。术前采用四联正规抗结核治疗2~4周,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小切口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内固定,同期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结果随访11~54个月,平均28个月,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均达到骨性愈合标准,腰背疼痛及神经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Cobb角平均为5.7°,随访1年平均为6.9°。结论一期后路小切口椎弓根钉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是一种创伤相对较小、骨融合率高的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脊柱结核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的手术疗效。方法: 89例脊柱结核病灶彻底清除后一期植骨融合,前路椎间植骨82例(92%),后路椎板植骨7例(8%)。结果: 随访13~101个月,85例(95.5%)治愈,4例(4.5%)复发。结论: 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效果良好,前路植骨优于后路植骨。  相似文献   
9.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闭式冲洗联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闭式冲洗引流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闭式引流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29例,按照FRANKEL分级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根据X线片评价植骨融合时间,测量术前术后脊柱后凸角度及随访期内的角度丢失。结果29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结核治愈无复发,后凸角度平均纠正18.6度,X线显示所植骨骨性融合时间平均6~8个月。结论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闭式冲洗联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确切,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后路AF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后路AF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脊柱结核患者,术前行异胭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等抗结核治疗2~3w后,采用后路AF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随访24~38个月,平均29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椎体间植骨3~6个月融合,平均4个月,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无1例复发。结论后路AF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矫正和预防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