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4组各18只(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乌司他丁组于造模成功30min后自大鼠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5万U/kg,q12h;溶剂对照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术后3、7d和14d采用BBB神经功能评分法评估其神经功能恢复状况。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脊髓损伤组织IL-10表达。结果乌司他丁组术后7d和14d神经功能评分优于损伤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乌司他丁组术后3、7d和14dIL-10表达较损伤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明显增加,分别P〈0.05和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上调脊髓组织中IL-10的生成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地佐辛和丙帕他莫用于开放性食管癌三野根治术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 将76例开放性食管癌三野根治术术后主诉疼痛患者随机分成地佐辛组及丙帕他莫组,每组38例,分别予5mg地佐辛注射液或2g丙帕他莫静脉泵入,观察镇痛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舒适度评分(BCS),以及给药2h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氧分压和二氧化碳的改变。结果 两组患者均能达到满意的镇痛的效果,在改善由于术后疼痛所引起的缺氧方面,丙帕他莫组优于地佐辛组(P〈0.01),同时丙帕他莫对呼吸频率的影响小于地佐辛(P〈0.05);两组均对术后血流动力学有影响,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地佐辛及丙帕他莫均可用于开放性食管癌三野根治术的术后镇痛治疗。在改善患者氧合方面,丙帕他莫优于地佐辛,地佐辛存在潜在的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临床术后镇痛优选丙帕他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脑缺血梗死灶周围组织ICAM-1表达的作用。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乌司他丁干预组各18只。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乌司他丁干预组于造模成功后0.5h经尾静脉注入乌司他丁注射液1万U,术后6、12、24h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梗死灶周围脑组织ICAM-1表达水平。结果脑缺血损伤后,缺血坏死周边区ICAM-1的表达逐渐增多,并于24h达高峰;乌司他丁干预组术后6、12、24h脑组织中ICAM-1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脑缺血损伤可诱导缺血周边组织ICAM-l表达,乌司他丁可通过降低脑梗死大鼠ICAM-1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脑组织中突触素(synaptophysi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BMSC治疗组(BMSC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BMSC移植前用DAPI标记,BMSC组于造模成功1 d后经侧脑室注射入BMSC(1×106),vehicle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PBS,术后4 d、7 d和14 d通过平衡木行走、转棒上行走及网屏抓握进行神经功能评估,观察其恢复状况,并断头取脑,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法检测突触素表达情况.结果:BMSC组缺血周边区脑组织中观察到DAPI染色的阳性细胞.BMSC组术后7 d和14 d神经功能评估明显优于MCAO组和vehicle组(P<0.05 or P<0.01);BMSC组术后4 d、7 d和14 d脑组织中突触素表达较MCAO组和vehicle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BMSC移植可以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缺血脑组织中突触素生成,BMSC移植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部分是通过促进脑组织中生成突触素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微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7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ADSC治疗组(ADSC组), 每组18 只, 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 ADSC移植前用DAPI标记, ADSC 组于造模成功1 d后经侧脑室注射入30 μL的经DAPI标记的ADSC细胞悬液, 内含1×106细胞, vehicle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PBS, 术后4 d、7 d和14 d分批处死实验动物, 并断头取脑,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的新生血管及bFGF和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区即可见大量的微血管生成, 2周达高峰.ADSC组较MCAO组和vehicle组缺血区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P<0.01);ADSC组术后4 d、7 d和14 d脑组织中bFGF和VEGF的表达水平较MCAO组和vehicle组明显增高.结论:ADSC移植促进脑缺血大鼠缺血区微血管的生成, 其机制可能与促进bFGF和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术后进入 ICU的食管癌患者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对降钙素原(PCT)及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 ICU某一特定主诊组,全腔镜食管癌三野根治术后患者56例和开放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54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术后1~2天PCT水平,并观察感染情况。结果腔镜组术后 PCT 值及感染率均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可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用于术后机械通气老年患者镇静中的作用。方法将需要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并需要镇静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各30例。右美托咪定组经静脉泵入负荷剂量(1μg/kg)后以0.4μg/(kg.h)维持。咪达唑仑组经静脉泵入负荷剂量(0.06mg/kg)后以0.05μg/(kg.h)维持,比较两组镇静达到满意程度的时间和唤醒时间,及给药4h后心率、血压、呼吸频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给药后均能达到镇静效果,右美托咪定组达镇静目标时间和唤醒时间均短于咪达唑仑组,分别P<0.05和P<0.01。给药4h后,在改善人机对抗方面,二者均可使氧分压上升、二氧化碳分压下降,但右美托咪定组优于咪达唑仑组(P<0.01);在血流动力学方面,二者均可导致心率及血压下降,然而右美托咪定组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更为显著(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能较快达到镇静目标和被唤醒,在改善人机对抗方面优于咪达唑仑,但在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较大。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状况合理选择镇静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对脓毒症大鼠血清中iNOS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前列地尔组、脓毒症组和对照组。脓毒症模型则以盲肠结扎穿孔(CLP)来构建,对照组行除CLP外的相同手术。前列地尔组于制模前1h尾静脉注射注射前列地尔10μg/kg,对照组和脓毒症组则分别静脉注射平衡液5mL/kg,术后每隔8h同样给药一次。术后12、24h尾静脉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清中iNOS和TNF-α水平。结果前列地尔组大鼠血清中iNOS和TNF-α表达水平低于脓毒症组且有显著意义。结论前列地尔可能通过调节iNOS和TNF-α表达量从而起到对脓毒症脏器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白介素10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E、L-选择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介素10(IL-10)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E-选择素及L-选择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脑缺st/再灌注组,溶剂对照组和IL-10干预组.IL-10干预组经侧脑室注射IL-10(1μg溶解于5μl 5 mol/L NaP),对照组经侧脑室注射溶剂(5μl 5 mol/L NaP).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E-选择素及L-选择素的表达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组E-选择素及L-选择素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IL-10干预组E-选择素及L-选择素阳性血管(18.8±1.9,15.8±2.4)明显少于溶剂对照组(24.7±2.4,20.9±3.3)(P<0.05).IL-10干预组E-选择素及L-选择素基因表达(0.431±0.029,0.318±0.048)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0.497±0.019,0.433±0.087)(P<0.05).IL-10干预组E-选择素及L-选择素蛋白表达(0.349±0.037,0.296±0.035)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0.421±0.043,0.348±0.044)(P<0.05).结论 IL-10可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E-选择素及L-选择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静脉注射移植对急性脊髓损伤(SC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 雌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组)、损伤对照组(SCI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BMSCs治疗组(BMSCs组),24只/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大鼠急性SCI模型,BMSCs移植前用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BMSCs 组于造模成功10min后自大鼠尾静脉注射BMSCs悬液1ml(5×106个 BMSCs);vehicle组则注射1ml 0.01m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通过进行BBB神经行为学评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估,观察其恢复状况,免疫组化及RT-PCR法检测Nogo-A表达。结果:BMSCs组损伤周边区脊髓组织中观察到CFSE染色的阳性细胞;BMSCs组术后第7天和第14天神经功能评估明显优于SCI组、vehicle组;BMSCs组术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脊髓损伤区周边组织中Nogo-A表达较SCI组和Vehicle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BMSCs移植可以通过下调SCI中Nogo-A的生成来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