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何首乌中10种核苷类成分的QTRAP UPLC-MS/MS分析方法,分析比较生何首乌和制何首乌中核苷类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QTRAP UPLC-MS/MS技术,Waters Atlantis T3色谱柱(2.1 mm×150 mm,3μm),流动相甲醇-5 mmol·L-1乙酸铵(含0.1%冰乙酸),0.4 m L·min-1梯度洗脱,采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何首乌商品药材中10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结果:10种核苷类成分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0.99;何首乌商品药材中核苷类成分尿苷、腺嘌呤、鸟苷、胞苷含量均较高;生何首乌与制何首乌中核苷类成分含量差异明显。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该研究为何首乌药材内在质量的评价和控制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考察不同采收期何首乌中多元功效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何首乌药材的适宜采收期。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MEKC-DAD)测定不同采收期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蒽醌类及儿茶素的含量,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多元功效物质进行综合评价。不同采收期何首乌中多元功效物质的含量呈现动态变化,二苯乙烯苷的含量11月份最高;结合蒽醌的总量11—12月份最高;儿茶素的含量在9月份相对较高;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显示,11月份采收的何首乌药材综合评价指数明显高于其他采收期样品。11月份为何首乌药材适宜的采收期,与当地传统采收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何首乌不同产地及商品药材中无机元素的ICP-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何首乌药材Polygoni Multiflori Radix中无机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方法,并对不同产地何首乌及商品药材中无机元素进行分析比较。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ICP-MS法测定无机元素的量,并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检测了何首乌药材中24种元素,元素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K、Fe、Mg、Ca、P的量较高,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量应引起关注;主成分分析选出6个主因子,得出Fe、Si、Ca、Al、K、Be、Sb、Mn、Zn、Ba是何首乌的特征无机元素。结论为何首乌药材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覆盆子主要含有黄酮类、香豆素类、酚酸类、多糖类、生物碱类和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和抗炎等多种活性,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保健食品等领域。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系统整理归纳了覆盆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以期为覆盆子的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合理使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生长期太子参代谢产物积累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UPLC-Triple TOF-MS/MS技术对闽产太子参21批样品进行测定,通过多级串联质谱分析,结合Mass数据、软件数据库及相关文献对总离子流图主要分子离子峰进行归属,数据处理用Marker View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12种化合物;主成分得分图显示,不同生长期太子参样本能得到明显区分;7月份和8月份样品相对距离较近,说明这2个期点的样品化学差异较小;且与6月份样品有较大差异。通过载荷图筛选出差异显著的13种标志物,且这13种标志物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为揭示不同生长期太子参中代谢物积累动态规律及确定其药材合理采收期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何首乌药材中脂肪酸的组成,并建立其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何首乌中油脂类成分,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脂肪酸组成,以棕榈酸甲酯为参照物,测定其指纹图谱,并作相似度评价.结果:何首乌含20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有7种,占脂肪酸含量的72.14%;初步建立了以9个共有峰为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苍耳草与苍耳子的差异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UPLC-Triple TOF-MS/MS)技术对不同产地苍耳草与苍耳子8批样品进行测定,通过多级串联质谱分析,对质谱数据进行峰匹配、峰对齐、滤噪处理等,以提取特征峰;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数据处理;通过一级质谱精确质荷比和二级质谱碎片信息,结合软件数据库搜索及相关文献进行成分鉴别。结果苍耳草与苍耳子样品的化学组成得到有效区分;初步筛选出44个差异化学成分,并鉴定出41个成分,其中所分析样品的12个共有差异化学成分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从苍耳草与苍耳子化学成分差异的角度,可为揭示二者药性、药效差异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分析乌药中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方法 运用HPLC建立乌药指纹图谱,确认共有峰并进行指认,再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Q-Marker。结果 建立了15批乌药药材指纹图谱,确认了20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4个色谱峰,分别为去甲异波尔定、乌药醚内酯、乌药内酯、乌药醇;经网络药理学确认以上4种成分为活性成分,可作用于10个核心靶点、20条关键通路发挥抗炎、镇痛作用。初步预测去甲异波尔定、乌药醚内酯、乌药内酯、乌药醇为乌药潜在的Q-Markers。结论 乌药Q-Marker预测分析为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的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白术中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UPLC-QTOF MS进行分析,对采集的图谱进行峰匹配、峰对齐、滤噪处理等进行特征峰提取,分别采用热图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干燥白术样品在PCA轴上呈逐步变化的趋势,能有效的区分,与热图的Pearson聚类结果一致,分类结果较为理想;建立的PLS-DA模型结果较好,各样品中化学成分差异明显,根据一级质谱精确质荷比和二级质谱碎片信息,结合软件数据库搜索及相关文献进行成分鉴定,初步鉴定出34种化学成分,并筛选出白术内酯I、苍术醇、白术内酯Ⅱ、芹烷二烯酮、苯乙酸对羟基苯乙酯、白术内酯I(同分异构)、呋喃倍半萜、白术内酯Ⅳ、绿原酸、白术内酯Ⅲ这10种区分不同干燥方法的特征性成分,并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 本研究成果为揭示不同干燥方法对白术代谢产物的影响规律及探讨白术药材的品质形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QTRAP-UPLC-MS/MS同时测定玄参中10种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分析不同"发汗"加工条件对玄参核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Atlantis T_3色谱柱(2.1 mm×150 mm,3μm),流动相为甲醇-5 mmol·L^(-1)醋酸铵(含0.1%冰醋酸),流速0.4 mL·min^(-1)梯度洗脱,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样品中核苷类成分含量;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核苷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玄参中10种核苷类成分的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7 3);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8.7%~101.0%,RSD为0.96%~2.44%。玄参核苷类成分中以鸟苷、尿苷、腺苷、尿嘧啶含量较高;不同"发汗"加工条件对玄参核苷类成分含量具有一定影响,以玄参完整主根、烘箱干燥(35℃)、发汗3 d的"发汗"加工样品中核苷相对关联度质量较优。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为揭示"发汗"加工条件对玄参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建立规范、标准的玄参"发汗"初加工方法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