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罗显洪  夏豪  唐东梁  余太辉 《安徽医药》2015,19(9):1704-1708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 LPA)对于不稳定心绞痛( UA)患者不良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该院心血管内科于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7月1日期间收治尚处于UA阶段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NSTE-ACS)患者,收集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以确认预后转归。分析不同预后各项指标的差异性,并评判敏感指标的预后相关性。结果与未转归至NSTEMI( UA组)相比,NSTEMI组患者的LPA等12项危险因素存在显著差异,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 Age)、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危险评分( TI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脂联素( APN)、LPA这5项指标是UA预后转归为NSTEMI的独立、敏感影响因素。其中LPA用于判定UA不良预后的AUC为0.731,联合其余4项指标判定UA不良预后的AUC为0.831,加入LPA后AUC增加至0.854。结论 LPA水平可作为评判UA预后的独立敏感因素,其含量变化对于UA进展至NSTEMI息息相关,将LPA纳入UA的诊疗体系以用于干预高危风险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性心房纤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1年9月~2006年9月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心房纤敷患者82例.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Ⅰ组n=42)美托洛尔治疗组(Ⅱ组n=40).治疗随访时间为0.6~5年。结果Ⅰ组:显效.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22例(52.4%);有效,房颤心率(〈90次)17例(40.5%);无效,3例(2.1%)Ⅱ组:显效10例(25%).有效18例(40.5%).无效12例(30%)讨论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性房颤,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预防复发牢52.4%.未复律患者控制心室率良好(85%,17/20例).明显优于美托洛尔.密切随访完全可以及时预防胺碘酮的严重不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个性特征,及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焦虑自评量表、韦氏成人智力测验量表、韦氏记忆测验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艾森克个性问卷的E维度分均显著低于中国正常人常模(P〈0.05),而N维度分均显著高于中国正常人常模(P〈0.01);焦虑白评量表评分显著升高;智力测验结果虽在正常范围,但偏低;记忆商数也低于中国常模。结论内倾不稳定型的性格特征是导致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发病的内因,而社会环境因素则是导致患者发病的外因;罹患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可导致其智力水平偏低,记忆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小脑顶核刺激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老年VBI急性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44例,药物组36例,均每日给予盐酸丁咯地尔200mg静脉滴注,综合组加用小脑顶核刺激,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2组患者双侧椎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底动脉(VA、PCA、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综合治疗组5~7天时,临床症状出现明显改善( 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双侧VA、PCA、BA的Vm均增加,综合组优于药物组( P<0.05).结论 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丁咯地尔治疗可显著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供血不足区域的血流灌注,改善脑细胞功能,有助于老年VBI患者症状的早期改善,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脑顶核刺激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VBI急性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44例,药物组56例,均每日给予盐酸丁咯地尔200mg静脉滴注,综合组加用小脑顶核刺激,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2组患者双侧椎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底动脉(VA、PCA、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综合治疗组5~7天时,临床症状出现明显改善(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双侧VA、PCA、BA的Vm均增加,综合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丁咯地尔治疗可显著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供血不足区域的血流灌注,改善脑细胞功能,有助于老年VBI患者症状的早期改善,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栓通静脉滴注配合电针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用血栓通静脉滴注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丁咯地尔静脉滴注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源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降低更显著,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血栓通经静脉滴注配合电针治疗在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7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口服胺碘酮(1组)36例,口服胺碘酮+缬沙坦(11组)42例,疗程观察24个月。结果:共75例完成治疗.随访24个月,两组患者治疗12-24个月后左心房内径Ⅰ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治疗后Ⅱ组窦性心律维持12~24个月的均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口服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可逆转左心房扩大,比单用胺碘酮能更有效地转复房颤,维持实性心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