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0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206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134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217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689篇
内科学   427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1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32篇
综合类   1665篇
预防医学   394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517篇
  3篇
中国医学   668篇
肿瘤学   13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6篇
  1963年   7篇
  1960年   9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位置、最大直径及甲状腺外浸等临床病理特征与甲状腺癌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研究分析初次手术治疗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运用检验临床病理特征与前上纵隔淋巴结阳性率的相关性。 结果 肿块位置、最大直径、数量、腺体外侵、受累腺叶数及Ⅵ区淋巴结转移等特征,以及患者年龄等相关因素中,只有VI区淋巴结对前上纵隔淋巴结状态有影响;60例患者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10/60(16.67%)。相关因素的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对比:≥55岁vs <55岁(20% vs 16.36%, P<0.05);肿块位于下极 vs 上极 vs 中极(P>0.05);最大直径≥1.5 cm vs 最大直径<1.5 cm(18.18% vs 15.79, P>0.05);单灶 vs 多灶(21.88% vs 10.71%, P>0.05);单叶 vs 多叶(17.5% vs 15%, P>0.05);男性vs女性(20% vs 15.55%, P>0.05); Ⅵ区淋巴结阳性vs 阴性(24.43% vs 3.57%, P<0.05); 结论 总体来说,甲状腺乳头状癌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较低。本研究发现VI区淋巴结状态可能与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关,未来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2.
先远勤 《家庭育儿》2020,(3):0176-0176
自从国家开放二孩政策以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将二孩计划拉上日程。因此,不仅两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物质保障要跟上,二孩的家庭教育指导也需要积极开展—幼儿教师需要借助专业的教育知识与二孩家庭的教育现状分析为各位家长提供有效的教育引导,以期借助详细的二孩家庭教育研究为各个生育了两个孩子的家庭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持、促使每一位家长都可以得心应手地应对两个孩子在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大事小情,进而保证每一位幼儿都在愉快的成长氛围中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精准注射、杜氏正骨大手法配合杵针疗法在颈椎病急性期(气滞血瘀型)康复护理中的运用。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精准注射、杜氏正骨大手法及杵针疗法。每隔三日治疗一次,一次治疗时间为120分钟,每周治疗两次,连续治疗3周后。并在治疗结束后1、3、6月进行随访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上肢麻木等症状均有改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精准注射、杜氏正骨大手法配合杵针疗法治疗达到通督活血、通经活络、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的作用,将"力"、"能"、"信息"有机结合从而缓解颈椎病急性期(气滞血瘀型)的症状,其具有操作方便、患者依从性高的特点,且疗效稳定持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飞行中高空迅速减压飞行人员的临床诊治经验和医学鉴定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空军发生的5起19人次高空迅速减压病例资料,暴露高度为8300至10000m。结果①5起高空迅速减压中有3起10人(A组)返航后未经休息、吸氧和高压氧治疗,其中7人发生了Ⅱ型高空减压病,发病率为70%,另2起9人(B组)返航后及时休息、吸氧并送就近医院行高压氧治疗,均未发生高空减压病,两组高空减压病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两组对比分析发现,除了已明确的迅速减压时的高度外,在本组资料中个体敏感性、减压后高空缺氧以及空中和返航后的处置是否得当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③所有发病者经治疗均重返飞行岗位,但发病后治疗不适当或飞行员出现心理障碍会延长康复时间。结论高空迅速减压可对飞行人员造成显著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并且发生高空减压病的危险很大,减压后空中及返航后处置是否得当是影响病情发展的莺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日新月异,以自动化和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正推动我们这个时代飞快地朝着未来迈进,也唤起人们对未来世界前所未有的关注。未来的中医学前景如何?未来的中医诊疗水平又是怎样?这不仅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重视,而且也成为制定中医决策的有关中医发展的战略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7.
胸腰段脊柱的爆裂型骨折是脊柱损伤中较严重的一种类型 ,大多合并截瘫 ,其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椎体的骨折片、破裂的椎间盘或后纵韧带等直接压迫 ,损伤脊髓或马尾神经。本文收集我院 92年 10月 -98年 8月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瘫 34例 ,均获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分两种 :前路减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戊二醛熏蒸、喷雾消毒柜在不同情况下,对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杀灭效果,选择消毒迅速、效果可靠的消毒方法,用于耐湿忌热的医疗器械的及时消毒.[方法]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使用不同剂型、不同浓度的戊二醛,以熏蒸和喷雾方式释放入消毒柜,用载体定量杀灭枯草芽胞杆菌黑色交种芽胞试验,观察其消毒效果.[结果]使用熏蒸、喷雾消毒柜,相同pH值的戊二醛消毒液随着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对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杀灭作用随之增强.相同浓度的戊二醛,对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杀灭作用,碱性比酸性强.达到相同的消毒效果,喷雾与熏蒸消毒柜相比,前者用时短.[结论]戊二醛喷雾消毒柜和熏蒸消毒柜均为高效、安全的消毒设备,可用于耐湿忌热的医疗器械的及时消毒.  相似文献   
9.
吴远先 《中外医疗》2009,28(21):94-94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依那鲁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95例,30例使用葛根素治疗,30例使用依那普利治疗,35例使用葛根素联合依那瞢利治疗,治疗后观察尿白蛋白(uAER)排泄率和肾功能(*BUN,Cr)变化。结果各组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葛根素和依那瞢利治疗姐下降明显(P〈0.01)。结论采用葛根素联合依那瞢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减少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善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郭盛  方胜先  孙大勇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4):1326-1327
目的:明确冠心病在心脏瓣膜疾病中的发生率.方法:对301例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并结合其他临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01例患者中43例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男28例,女15例.其中二尖瓣膜病患者男12例,女7例,主动脉瓣膜病患者男6例,女1例,联合瓣膜病患者男10例,女7例.结论:冠心病在心脏瓣膜疾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但在不同瓣膜疾病中并没有发现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