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湘西土家族、汉族人群不明原因反复流产(URSA)的遗传关联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76例湘西土家族、68例汉族人群URSA患者和82例湘西土家族、75例汉族人群健康对照者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①土家族、汉族URSA组的DRB1*04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土家族及汉族对照组(RR>1,PC<0.01);DRB1*12的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RR<1,PC<0.01).②土家族URSA组的DRB1*07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汉族URSA组(18.08%比5.28%,PC<0.01).结论 HLA-DRB1*04可能是湘西土家族、汉族人群不明原因反复流产的易感基因,HLA-DRB1*12可能为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湖南湘西土家、苗、汉族老年妇女绝经前后血脂含量、血压水平,探讨年龄,绝经年限与妇女血脂、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163例绝经前后及绝经期妇女进行病史询问,对月经史着重注意绝经情况,凡绝经者均统计绝经年限,除测量血压外,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脂。结果血压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年龄、绝经年限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年龄、绝经年限无相关性,且与种族不同无相关性。结论 绝经后妇女血脂含量、血压水平随绝经年限增加而增加,HDL-C在妇女一生中水平较稳定,重视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及绝经后妇女激素替代治疗的应用,以便提高老年妇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1病例简介 患者,25岁,农民,孕2剖宫产1存1,因妊娠32+3周,无痛性少量阴道流血4 h于2010-05-30入院.孕期经过顺利,定期产检及B超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否认近期创伤史.2008年外院行剖宫产手术.2010-05-29 T 22:00突然无诱因出现无痛性少量阴道流血,量约10 ml,有轻微下腹坠胀感,自觉胎动正常.孕期无阴道流血、流水史.入院查体:体温37 ℃,脉搏86次/min,血压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质量63 kg.宫高27 cm,腹围89 cm,右头位(ROA),头先露,浮,胎心140次/min,未扪及宫缩,腹部软,无压痛.入院诊断:孕2产1(G2P1)宫内妊娠32+3周,ROA,单活胎,先兆早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在诊断"λ"型脐带入口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全部经临床证实的"λ"型脐带入口的声像图特点并随访胎儿预后。结果产前超声诊断的12例"λ"型脐带入口出生后皆经临床证实,其声像图特征是:脐带在未插入胎盘前脐血管分支过早,脐带和脐血管分支呈"λ"型分别插入胎盘;按照脐血管分支类型分为三型:脐动脉分支型、脐静脉分支型及混合型。经过随访,10例发现血性羊水,2例胎儿死亡,9例合并胎盘形态异常。其中脐静脉分支型容易断裂,引起血性羊水,但其预后良好,而脐动脉分支型断裂,可导致胎儿出血,甚至死亡。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直接显示脐带胎盘端分支情况,是诊断"λ"型脐带入口的首选方法,对解释血性羊水的成因及不明原因的胎儿死亡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女性内分泌系统会发生一定变化,影响母体整体代谢状态,血脂代谢是典型的变化之一。妊娠期女性的血脂水平会随着孕周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当血脂水平超过一定限度,会导致孕妇出现妊娠期合并症或并发症,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等,且对产妇及新生儿可能存在远期影响。本文就血脂水平与妊娠期并发症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患者22岁,孕0。因阴道流脓性白带、外阴疼痛10月,发热、盗汗2月,于2006年1月15日入院。患者于2005年3月开始阴道流脓性白带,逐渐出现外阴溃烂,疼痛加重,外院抗感染治疗无效。近2月来午后发热,体温有时在39℃以上,有晚上盗汗、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现象,无咳嗽、咳痰、胸疼。平素体健,患者本人及家族成员均否认结核病史及结核病接触史。既往月经正常,现闭经半年,闭经前经量减少半年。结婚1年半未孕。体查:T 37·6℃,体重44 kg。心肺正常,腹部体查无异常。妇科检查:外阴:大阴唇正常,双侧小阴唇基底部大部分溃烂,挛缩至阴蒂处,粘附脓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阴道分泌物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预测早产的价值。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在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选择先兆早产(62例)与同期正常孕妇(58例)共120例,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宫颈阴道分泌物中sICAM-1的含量,并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先兆早产组、正常妊娠组sICAM-1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9.80±33.61)μg/L和(32.82±22.95)μg/L;早产者、足月产者sICAM-1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9.48±31.98)μg/L和(28.17±17.24)μ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阴道分泌物sICAM-1的质量浓度35.54μg/L为预测早产的最佳界限值。结论宫颈阴道分泌物中sICAM-1有望成为早产预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ER、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ER、PR检测,结合临床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ER、PR在47例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4%和61.7%,ER、PR的双阳性、双阴性分别为48.9%和29.8%。ER、PR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随组织学分级的增高,其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的表达与肌层浸润、子宫外病灶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R均反应了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是一个可以综合反映病程、病情和病变性质的客观指标,其测定对估计患者预后,指导临床选择激素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药物流产清宫的增多以及剖宫产率的升高,胎盘植入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的妊娠并发症之一,常导致严重的产后出血、子宫穿孔和继发感染,甚至危及产妇生命。本文对我院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6例胎盘植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该病的发生率、病因、诊断和处理方法。1资料与方法我院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诊治的胎盘植入病例共26例。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7岁。初产妇10例(38.5%);经产妇16例(61.5%),其中生育2胎以上的经产妇8例。足月产13例(50%);早产12例(46.2%);引产1例(3.8%)。既…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湘西自治州少数民族地区20年间不同民族妇女子宫颈癌患者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新时期子宫颈癌的发病特点,为本地区子宫颈癌的早期预防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对1987-2006年间湘西自治州少数民族地区七县一市共18家县及县级以上医院收治的103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民族分布、患者年龄及病理类型逐年统计后进行分析。结果近20年来我国自治州子宫颈癌发病总人数呈持续增加趋势,不同民族又各有其分布特点,苗族妇女为子宫颈癌高发人群,20年间发患者数所占比例一直位居首位且逐年持续增加;土家族妇女则基本维持在15%~25%的水平,两民族间变化比较差异显著。好发年龄苗族妇女呈年轻化趋势;土家族妇女则一直为45~55岁。<35岁的年轻患者占患者总数的比苗族妇女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土家族妇女基本维持在7~9%的水平。腺癌所占比例苗族妇女逐年上升,而土家族妇女则维持在7%~8%水平。≥65岁子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苗族妇女呈下降趋势,土家族妇女维持在4%~6%之间。以上各方面的变化两民族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筛查干预年龄应从传统的围绝经期延伸到年轻、有性生活的妇女;要关注不同民族间的差异,根据子宫颈癌在不同民族分布特点的不同选择该民族防治的重点人群;加强卫生知识宣教,节制、约束不良性行为;健全妇女保健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