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申振元等曾对2000年河南省疾病监测系统地区居民病伤死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其结果表明:伤害的死亡率和构成比顺位在各类死因中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居第4位。但是伤害的潜在寿命年数损失率和潜在工作年数损失率在各类死因中却均居第1位。由此提示伤害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河南省人群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卫生问题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河南省伤害死亡发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现将2000年河南省居民伤害死亡统计结果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河南省某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职业病危害.方法 对河南省某煤矿职业病危害作业现场进行凋查、采样检测及分析.结果 噪声、煤尘、甲烷是该煤矿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发现接尘作业工种超标率为26.7%,接噪作业工种超标率为18.2%,甲烷超标率为80%.结论该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某些指标偏高,应着重改善作业环境,提高防护措施,控制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玻壳生产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该企业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现状,了解作业工人接触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及其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方法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该企业进行全面的职业卫生学调查,并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进行健康监护。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粉尘超标倍数较高,TWA和STEL最高超标倍数分别为14.1和11.1;噪声超标率和危害程度级别均较高,其超标率为62.5%,危害程度级别最高为Ⅲ级,占总检测点数的8.3%;高温作业分布范围较广,分级级别也较高,其中有70%以上的检测点高温作业分级在Ⅲ级以上。健康监护结果,接尘人员以胸闷、呼吸困难、X线胸片异常及肺功能轻度损伤为主;接触噪声职工以耳鸣、听力下降、疲乏、头晕、头痛、心电图异常、血压升高及听阈升高为主。结论该企业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噪声和高温,且粉尘和噪声对作业工人已经造成不同程度的健康损害。  相似文献   
4.
铬酸盐广泛用于冶金、鞣革、金属表面处理、颜料、气体净化及铬盐系列产品深加工等行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无机化工原料.长期接触高浓度的铬酸盐可危害作业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采样方法及其采样注意事项,以准确采集和评价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浓度。方法通过对两种采样方法的分析研究,比较两种不同采样方法结果的差异、分析两种采样方法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排除影响因素的对策。结果工人佩戴个体采样器的CTWA1和使用定点粉尘采样器计算出的CTWA2的得出的结果无差别。个体采样应正确佩戴采样器、对工人进行培训和对采样器进行流量校正;定点采样应该在粉尘浓度最高时段采样,采样点设置在工人经常活动的区域。结论在注意解决采样中的问题后,两种方法所测结果均能反映作业工人的实际接触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热电厂接尘工人接尘剂量与尘肺发病的关系,根据某热电厂接尘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及车间的粉尘浓度和游离SiO2含量,计算职工肺内石英负荷量,然后采用累积剂量患病率寿命表法研究尘肺患病率与粉尘剂量反应关系,推算该类粉尘的容许浓度。结果:接尘剂量与尘肺患病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23,P<0.005),并推算出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45.4044+11.01012X。提示:如果要求每人平均工作30a,且尘肺患病率低于05%,则接触煤粉(coaldust)者和接触灰粉(flyash)者作业场所平均粉尘浓度分别应控制在1000mg/m3和325mg/m3以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水池贮源型60Co辐照装置建设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放射防护安全设施、措施及其效果,为相关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采用放射卫生调查、职业卫生监测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建设项目60Co放射源初期装源8.14×1016Bq,放射性危害主要是γ贯穿辐射和散射辐射危害、放射性废物以及臭氧、氮氧化物和噪声等非放射性危害;正常运行条件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年有效剂量最大为0.29 mSv,工作场所周围剂量当量率最大为0.29 μSv/h(检测时放射源活度7.38 ×1015 Bq).贮源井水总α、总β及60Co活度浓度分别为<0.01Bq/L,0.53 Bq/L,1.73 Bq/L;辐照室内空气中臭氧含量均低于0.20 mg/m3,其他场所小于0.10 mg/m3,NO含量均低于0.016 mg/m3,N02含量最大为0.12 mg/m3,噪声强度最大为75.4 dB(A).放射防护监测、健康管理、事故应急等制度基本落实.结论 建设项目总体布局及设施布置合理,正常运行状态下,各种防护措施可以保证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工作场所周围剂量当量率、贮源井水放射性物质活度浓度,臭氧、NO、NO2含量、噪声强度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要求,部分管理措施经整改后具备竣工验收条件.  相似文献   
8.
交通噪声对交通警察听力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噪声对交通警察听力影响分析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郑州450052)刘涛程广超许雪春交通警察(以下简称交警)是直接暴露于交通噪声的人群,为了解交通噪声对交警听力的影响,本文进行了这方面的探讨。现报告如下。对象(1)交警组:直接接触交通噪声的交警4...  相似文献   
9.
目的识别和分析该生产线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对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进行分析,针对该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选取与该生产线类似的原有工程为参照,进行类比和分析。结果该生产线正常生产状况下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矽尘、重金属毒物、噪声和高频电磁场等。结论采取密闭产尘设备、安装除尘器降尘,使用非石棉制品代替石棉制品作为隔热材料,设置有效的隔音值班室和减少作业工人接触时间,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是控制职业病危害最为可行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识别洗煤厂浮选剂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检测提供依据。[方法]用活性炭管采集作业场所空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定性、气相色谱定量方法相结合,对某洗煤车间末儿煤浮选工段巡检工接触的化学毒物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果]经气相色谱-质谱定性,该工段使用的浮选剂主要成分有2-溴庚烷、顺式3-甲基2-戊烯、2,4-己二烯、苯、1,1,3,3-四甲基丙二烯、4-甲基-1,4-己二烯、4,4-二甲基环戊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1-甲基-2-异丙基苯、(R)(-+)-柠檬烯等。经气相色谱定量检测,该车间苯、甲苯、乙苯、2,4-己二烯、4,4-二甲基环戊烯的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分别为6.5、10.8、2.3、13.7、14.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STEL)浓度最大值分别为16.0、36.0、9.0、16.9、17.2 mg/m3。[结论]该洗煤车间末儿煤浮选工段巡检工接触的主要化学毒物有苯、甲苯、乙苯、2,4-己二烯、4,4-二甲基环戊烯和二甲苯等。和国家标准相比较,巡检工接触苯的TWA浓度超标,STEL浓度超过国家标准1.6倍,甲苯、乙苯、邻二甲苯不超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