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探索取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对我科52例患者,按照抓阄法在三种手术方法中任选其一,对比术后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直视下乳房下皱壁外侧缘切开法,硬结消除率为96.1%,乳房形态满意度较低为77.8%。超声定位后穿刺抽吸法,硬结消除率为83.2%,乳房形态满意度较高为95%,但在随访过程中有1例患者发生乳腺导管浸润癌。乳晕切口法,硬结消除率、乳房形态满意度界于前两者之间。其它方面如缓解疼痛、消除移位凝胶、控制血乳及感染方面3组手术方法均有良好效果。结论:经初步比较,乳晕切口法即能安全彻底的取出PAHG,同时伤口较隐蔽,因此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早期乳腺癌手术中临床应用.方法 对2011年5-12月收治的Ⅰ、Ⅱ期乳腺癌患者54例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蓝染法)后再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结果 54例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活检成功率100%,共检出前哨淋巴结123枚,平均每例患者检出前哨淋巴结2.28枚,准确率98.1%,假阴性率10.0%,单纯前哨淋巴结转移5例.54例均为术中肿瘤切除活检,无一例前哨淋巴结活检失败.均未发生亚甲蓝过敏反应和皮肤坏死.结论 对乳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的患者,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检测技术,避免了腋窝淋巴结清除术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p53肿瘤蛋白联合Ki-6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36例为研究组,术前均无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史.取同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癌旁组织36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法检测VEGF、p53、Ki-67表达.结果 研究组VEGF、p53、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6% (29/36)、86.1% (31/36)和52.8% (19/36),对照组大鼠分别为8.3% (3/36)、22.2% (8/36)和5.6% (2/36),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EGF:x2=38.02,p53:x2=29.59,Ki-67:x2=18.94,均P<0.01).结论 VEGF、p53和Ki-67表达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协助诊断指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腋臭又名狐臭,是外科门诊的常见病,目前治疗方法可分为手术和非手术两大类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并不理想,故多推崇手术治疗,早期手术治疗方法是腋部皮肤梭形切口切除术,但瘢痕明显,并不被患者接受,甚至会形成蹼状或条索状瘢痕,影响上臂的外展功能,近几年随着手术的改进,出现腋窝微小切口手术治疗腋臭,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腋窝处变异的背阔肌进行详尽解剖,为降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腋窝处重要神经血管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128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中发生背阔肌解剖变异19例,对该19例患者的背阔肌变异肌束进行详尽的大体解剖,找到其起点与止点,并测量长、宽、厚度,观察与腋窝神经、血管、淋巴结的毗邻关系。  结果  19例发生背阔肌解剖变异的肌束均从背阔肌外侧缘发出一束肌腱,向内上走行,横跨腋血管神经束,在其上方,呈“扇形”腱膜延续为喙锁胸筋膜的一部分止于喙突。其中14例为单肌束走行,5例变异肌束从背阔肌发出后与胸大肌外缘发出一肌束会合,再并行向上。该变异肌束与背阔肌止端健呈“丫”型夹持着腋血管神经束。肋间臂神经从其表面或深面通过。其内下侧毗邻胸背神经及肩胛下血管,后外毗邻肩胛下血管外淋巴组织。  结论  背阔肌变异肌束可造成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解剖混淆,给腋淋巴结清扫术时的定位带来困难。因此,了解此种变异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