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目的:探究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缺失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集的EC患者术后石蜡包埋子宫内膜组织标本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法检测MMR蛋白表达,包含MLH1、MSH2、MSH6及PMS2,观察MMR蛋白表达缺失率,对不同年龄及EC病理特征的MMR蛋白表达缺失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50例EC患者MMR蛋白表达缺失发生率为36.00%。MMR蛋白MLH1、MSH2、PMS2、MSH6表达缺失率分别为22.00%、6.00%、30.00%、6.00%,其中单项缺失4例(8.00%),两项表达缺失14例(18.00%)。(2)≤50岁EC患者MMR蛋白缺失表达率(56.00%)高于> 50岁EC患者(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不同细胞分化程度、肌层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MMR蛋白表达缺失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MR蛋白在EC中表达缺失率较高,以PMS2表达缺失为主,且MMR蛋白表达缺失率在≤50岁EC患者中更高,故需...  相似文献   
2.
赵文健  陈春燕  眭文妍  罗招阳 《医学综述》2009,15(22):3430-3433
B7同源性3(B7-H3)是2001年新发现的B7家族成员。B7-H3mRNA广泛表达在人体各种组织中。其受体可能是髓样细胞触发受体家族的成员TLT-2。B7-H3分子的确切作用及其机制尚不确定,可能存在双重作用,即共刺激作用和(或)共抑制作用。研究发现,B7-H3蛋白在很多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的多种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目前认为B7-H3是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原发性颅内Rosai—Dorfman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包括病史、影像学资料、手术标本病理HE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原发性颅内Rosai—Dorfman病好发于中年男性;术前影像学检查常诊断为脑膜瘤;组织学显示“明暗”相间的特征(多量淡染的组织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伴纤维化,同时组织细胞内有多量吞噬的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组织细胞表达S-100蛋白和CD68。结论:原发性颅内Rosai-Dorfman病是一种极其少见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性病变,较容易误诊或漏诊。病理诊断时需与颅内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和浆细胞肉芽肿、富于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等鉴别,该病变组织学特征及组织细胞S-100蛋白和CD68阳性表达是诊断本病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左半结肠癌(left sided colon cancer,LSCC)与右半结肠癌(right sided colon cancer,RSCC)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6月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53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将其分为LSCC组(28例)和RSCC组(25例)。采集两组临床特征及MSI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MLH1、MSH2、MSH6、PMS2蛋白阳性率。比较两组MSI情况,分析免疫组化阳性切片。结果:两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神经浸润、组织分化、组织学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LH1、MSH2、MSH6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CC组PMS2阳性率明显高于RS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CC组微卫星稳定(MSS)占比高于RSCC组,低频率MSI(MSI-L)、高频率MSI(MSI-H)占比低于RS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和Caspase-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77例乳腺癌和11例乳腺正常组织石蜡包埋标本中PARP-1及Caspase-3的表达,分析正常乳腺与乳腺癌组织中两者表达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在277例乳腺癌组织中,PARP-1阳性表达率(62.09%,182/277)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27.27%,3/11)(P=0.009)。乳腺癌中有淋巴结转移者PARP-1阳性表达率(76.47%,130/17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48.59%,52/107),表明PARP-1与淋巴结转移相关(r=-0.286,P<0.001)。同时PARP-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相关(r=0.018,P=0.002)。Caspase-3在正常乳腺组织的阳性表达率(72.73%,8/11)高于乳腺癌(42.24%,117/277)(P=0.046)。Caspase-3与PARP-1的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呈负相关(r=-0.722,P<0.001)。结论PARP-1表达上调可能与乳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Caspase-...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肥胖相关性肾病(OR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0例ORG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及饮食、运动指导等基础治疗,同时口服缬沙坦胶囊及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观察组实验室指标BMI、WC,血TC、TG、LDL-C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且临床治疗效果及中医证候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治疗ORG可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尿蛋白及改善肾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病理学诊断为标准,比较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乳腺癌导管内浸润的价值。方法 60名患者共有62例浸润性乳腺癌。乳腺癌导管内浸润的超声影像学特征为:①可见与肿块相连的扩张导管;②卫星病灶与癌性肿块在同一节段而不伴有导管的扩张;③癌性肿块与卫星病灶之间有乳腺导管扩张。乳腺癌导管内浸润的MRI影像学特征为:①在癌性肿块的边缘有条索状强化;②癌性肿块周围有卫星病灶围绕;③癌性肿块与卫星病灶之间有桥形强化。乳腺导管内的浸润性病变被分为朝向乳头和朝向外周两类。结果病理证实,大于15 mm的、向乳头方向浸润的导管浸润性病变在62例乳腺癌中为18例(29.9%),向外周浸润的导管浸润性病变在62例乳腺癌中为3例(4.8%),有1例癌变距离乳头过近而不能判定其浸润方向。在17例乳头方向浸润的癌变中,超声检查和MRI能准确地检测出向乳头的浸润性病变分别为14例和8例,超声检出向乳头的浸润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6.5%、87.3%、87.1%,而MRI则分别为51%、78.1%、71.1%,当把这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综合考虑,敏感度上升至92.7%。结论超声检查比MRI在检出向乳头的乳腺导管浸润性病变方面更敏感,两种方法联合诊断乳腺癌导管内浸润的敏感度则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GCG对肺癌耐药细胞株A549/DDP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EGCG对A549/DDP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AO/EB染色法检测EGCG联合顺铂处理A549/DDP细胞前后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观察EGCG作用前后耐药蛋白GST-π、Survivin表达的变化。结果MTT比色法显示20、40、60μg/mL EGCG均可增加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EGCG处理后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发现,不同浓度的EGCG处理细胞24 h后GST-π、Survivin蛋白表达均下调。流式细胞术显示,20、40、60μg/mL EGCG联合顺铂处理细胞24 h后,凋亡率逐渐增加,说明EGCG联合顺铂能够促进肺癌耐药细胞株A549/DDP凋亡。结论EGCG能够增加A549/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GST-π、Survivin蛋白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