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何伟  陈晶  孟雅静  汤洪  白芸  刘佳 《河北医药》2011,33(23):3584-3585
近年来,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具有创伤少、恢复快、疗效确切,同时具有检查、治疗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普外科或消化科医生处理结石或肿瘤引起肝胆道梗阻问题比较成熟的一项技术。为了提供一个良好的手术操作条件,以及确保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2.
锦灯笼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启福  李向阳  白芸 《中成药》2010,32(2):179-181
目的:建立锦灯笼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法,Hypersil ODS2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以甲醇-0.6%冰乙酸(40∶60,v∶v)(三乙胺调pH6.5)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为290 nm,流速:1.0 mL/min。结果:锦灯笼药材共有12个共有峰。结论:本分析方法具有稳定、可靠和重现性好等优点,为锦灯笼药材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直肠异物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占全消化道异物的3%~5%,且大部分异物来源于性自慰或恶意侵害。现报道海军安庆医院采用结肠镜引导下辅助圈套器取出巨大直肠异物1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诺贝特对胃癌MGC 803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非诺贝特对胃癌MGC 80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非诺贝特对MGC 803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非诺贝特对MGC 803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及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非诺贝特对MGC 803细胞p-ERK1/2、p-AKT、ERK1/2 和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非诺贝特对MGC 80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非诺贝特使MGC 803细胞的周期阻滞于G2/M期,并诱导其凋亡,Bcl-2表达逐渐减少,Bax表达逐渐增加,且下调 ERK1/2和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但对ERK1/2 和AKT蛋白表达水平没有影响。结论: 非诺贝特能够抑制胃癌MGC 80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包括下调ERK1/2和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海军安庆医院行ERCP治疗的226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结果 226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ERCP治疗后,一次性取石成功215例(95.13%),术后发生并发症30例(13.27%),其中15例术后并发胰腺炎、13例并发胆道感染、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并发急性心肌梗塞.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病史(OR=1.432,95%CI:1.104~4.832)、体质指数≥30 kg/m2(OR=1.349,95%CI:1.108~3.687)、多次插管(OR=1.115,95%CI:1.023~3.698)及胰管反复显影(OR=1.205,95%CI:1.046~2.684)为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胆管结石病史(OR=1.253,95%CI:1.118~3.742)、胆管手术治疗史(OR=1.456,95%CI:1.246~2.766)及胆管中上段梗阻(OR=1.595,95%CI:1.082~4.884)为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绪论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胰腺炎及胆道感染,其危险因素包括SOD病史、体质指数≥30 kg/m2、胆管结石病史、胆管手术治疗史、多次插管、胰管反复显影及胆管中上段梗阻.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的静脉穿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更高,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难题。我院自2005年5月开始对200例住院患儿选择头皮静脉和大隐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其间对穿刺成功率、留置针的相关问题及留置时间进行了观察、分析。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头皮静脉留置效果明显优于大隐静脉。现将两种部位留置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将本院儿科2005年5月至2006年10月住院期间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200例分为两组,头皮静脉留置针及大隐静脉留置针各100例。患儿年龄2 d~3岁。1.2方法采用苏州碧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0、5、10、20mmol/L四种浓度的二甲双胍分别对人胶质细胞瘤细胞系U251和T98G进行体外干预,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其对细胞侵袭性的影响;Annexin V/双染法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AMP活化蛋白(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二甲双胍可显著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而对细胞的侵袭影响不大;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二甲双胍可增强细胞内AMPK、p38 MAPK的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同时特异性的p38 MAPK通路阻断剂可抑制二甲双胍的促细胞凋亡作用。结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激活神经胶质瘤细胞内的AMPK信号传导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以期对临床预防及治疗神经胶质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海军安庆医院行ERCP治疗的226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结果 226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ERCP治疗后,一次性取石成功215例(95.13%),术后发生并发症30例(13.27%),其中15例术后并发胰腺炎、13例并发胆道感染、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并发急性心肌梗塞。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病史(OR=1.432,95% CI:1.104~4.832)、体质指数≥30 kg/m2OR=1.349,95% CI:1.108~3.687)、多次插管(OR=1.115,95% CI:1.023~3.698)及胰管反复显影(OR=1.205,95% CI:1.046~2.684)为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胆管结石病史(OR=1.253,95% CI:1.118~3.742)、胆管手术治疗史(OR=1.456,95% CI:1.246~2.766)及胆管中上段梗阻(OR=1.595,95% CI:1.082~4.884)为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胰腺炎及胆道感染,其危险因素包括SOD病史、体质指数≥30 kg/m2、胆管结石病史、胆管手术治疗史、多次插管、胰管反复显影及胆管中上段梗阻。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七氟烷两种麻醉方式对行胸腺切除术的老年重症肌无力(MG)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行胸腺切除术的老年MG患者59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丙泊酚组及七氟烷组。评价两组气管插管优良率、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气分析、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当天是否拔管、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前、术后均没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后,丙泊酚组pH值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显著高于七氟烷组,氧分压(PaO_2)显著低于七氟烷组(P<0.05)。结论采用丙泊酚或七氟烷均可在不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对行胸腺切除术的老年MG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麻醉,七氟烷对术后患者自主呼吸功能的恢复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