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工作坊教学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肺复苏(CPR)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名ICU规培医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名学员。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员CPR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的成绩,并调查两组学员对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结果 研究组学员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90.50±3.42)分vs.(85.47±4.66)分,t=4.769,P<0.001),研究组学员操作考试成绩也高于对照组[(90.17±2.79)分vs.(86.33±3.12)分,t=5.012,P<0.001],学员对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模式(93.3%vs.73.3%,χ2=4.320,P=0.038)。结论 在ICU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CPR培训可以提高培训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化疗是恶性肿瘤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化疗周期长、反复穿刺和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强烈刺激,很容易引起化学烧伤性静脉炎及局部外渗致组织坏死.尤其是长期或多期化疗病人静脉损伤严重,造成静脉穿刺困难,且容易发生药物渗漏[1].我科用喜疗妥乳膏外涂治疗化疗性静脉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53-miR-34a-SIRT1反馈环在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复制性衰老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并鉴定由脐带血来源的EPC;观察第三代和第六代EPC在衰老、凋亡、周期和血管形成等方面的差异;检测第三代和第六代EPC中p53、乙酰化的p53(Ac-p53)、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的表达情况;构建携带微小核糖核酸(miR)-34a抑制因子的慢病毒载体,明确外源性miR-34a抑制因子能否延缓第六代EPC的凋亡。结果:成功培养了脐带血来源的EPC。第六代EPC的衰老率和凋亡率明显高于第三代EPC,细胞周期主要停留在G0/G1期;第六代EPC的p53表达量高于第三代EPC,Ac-p53和SIRT1表达则相对较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转染携带miR-34a抑制因子的慢病毒载体后,第六代EPC衰老情况有所改善,血管形成能力也增强,晚期凋亡率明显减少。结论:p53-miR-34a-SIRT1是EPC复制性衰老过程中的重要反馈调节机制,miR-34a抑制因子可能是延缓EPC衰老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siRNA对博来霉素(BLM)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72只Wister大鼠分为4组,即对照组(control组)、BLM组、BLM+非特异 siRNA 组(BLM+N组)和BLM+PAI-1 siRNA组(BLM+P组)。BLM 5 mg/kg气管内滴入制作肺纤维化模型,control组注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于局麻下BLM+P组每周2次气管内注入PAI-1 siRNA 7.5 nmol (0.2 mL);BLM+N组注入相同剂量的非特异siRNA;control组和BLM组注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8 d共给药8次。分别于第7 d、14 d和28 d每组处死6只,左肺行肺泡灌洗测定PAI-1活性,右中叶肺组织RT-PCR法检测Ⅲ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mRNA表达。结果: 造模后,7 d、14 d和28 d肺泡灌洗液中PAI-1活性持续升高,每周2次气管内注入PAI-1 siRNA可以使肺泡灌洗液中PAI-1的活性降低,与同一时点BLM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均P<0.05);模型组7 d、14 d和28 d  Ⅲ型胶原、α-SMA和TIMP-1的mRNA表达明显增高,BLM+P组3个时点Ⅲ型胶原、α-SMA和TIMP-1的mRNA表达明显减少,分别与同一时点BLM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每周2次气管内给予PAI-1 siRNA可以持续减少PAI-1表达。PAI-1 siRNA不但直接抑制肺纤维化进展,而且可以打破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组织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白细胞介素-12(IL-12)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免疫逃逸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收集12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IL-12、STAT3 mRNA的表达水平。构建人肺腺癌A549细胞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腺病毒对照组、IL-12腺病毒组、质粒对照组、STAT3质粒组、IL-12与STAT3共转染组。比较各组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2、INF-γ、TNF-α的分泌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L-12、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织较癌旁组织IL-12 mRNA表达量降低、STAT3 mRNA表达量增高。IL-12腺病毒组较各对照组细胞增殖及活力降低、凋亡增加。STAT3质粒组细胞增殖及凋亡结果则与之相反。IL-12、STAT3共转染组细胞增殖、活力以及凋亡情况介于IL-12腺病毒组与STAT3质粒组之间。此外,IL-12腺病毒组细胞培养液中IL-12、TNF-α、IFN-γ含量明显高于STAT3质粒组,而STAT3质粒组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IL-12腺病毒组。结论IL-12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具有抑制增殖、降低活力及诱导凋亡的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STAT3途径以及免疫逃逸而实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