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9年3月至2002年3月间,对95例冠心病搭桥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延续抗凝指导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抗凝依从性、抗凝知识掌握程度及国际标准化值达标率。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自护能力、自我概念与自我责任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抗凝依从率为98.11%、国际标准化值达标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6.79%、84.91%;观察组抗凝知识掌握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利用延续护理能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与抗凝依从性,提高抗凝知识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术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症 (RDS)称之为灌注肺 ,其发生率虽低 ,但死亡率却可高达 40 - 70 % ① 。我们自1989年 1月至 1999年 5月 ,共治疗灌注肺 34例 ,发生率占同期手术的 4% ,死亡 14例 ,死亡率占灌注肺的 41.18% ,现就诊断与治疗的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34例中男 2 0例 ,女 14例 ,年龄 4- 5 2岁 ,平均 17.5岁。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 1例 ,主动脉瓣加二尖瓣置换术 9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10例 ,法乐氏四联症 14例。全组均在全麻、低温 ,体外循环下手术 ,主动脉阻断时间2 0 - 12 5分 ,平均 98分钟 ,转流时间 30 - 1…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人工瓣膜置换后的血流动力学性能,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外径人工瓣膜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以计算机检索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CNKI:2001/2008)关于人工瓣膜置换相关文献,检索词为“人工瓣膜、瓣膜置换”。检索后对每项研究的资料结果进行提取、分析。 结果:共有13项实验77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符合纳入标准,人工瓣膜置换后左房内径、最大跨瓣压差、平均跨瓣压差和峰值流速均较置换前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较置换前显著升高;双叶瓣与单叶瓣比较,双叶瓣置换后左房直径、最大跨瓣压差、平均跨瓣压差各血流动力学指标下降较显著;与有支架瓣膜比较,无支架生物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优于有支架生物主动脉瓣。为小主动脉瓣患者研制的外径21 mm主动脉瓣,初步研究显示其置换后最大跨瓣压差在22 mm Hg (1 mm Hg= 0.133 kPa)左右,与23 mm机械瓣的血流动力学效果相同。 结论:人工瓣膜置换可明显改善瓣口的血流动力学及左室构型,其中双叶瓣置换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单叶瓣,无支架生物瓣明显优于有支架生物瓣,外径21 mm人工瓣膜置换后左室射血分数、最大跨瓣压差与23 mm人工瓣膜差异不明显,有临床应用价值,但仍需进一步临床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190例冠心病搭桥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190例冠心病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选择性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搭桥。全组搭桥(3.5±0.9)支。移植血管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乳内动脉。结果围术期死亡4例。余全部痊愈。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8例。术后心绞痛症状得到缓解,术后1周和6个月静态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161例,无明显变化25例。结论基于远期疗效,应掌握冠心病搭桥人群的特殊性,充分估计高危因素,有目的的进行围术期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风湿性心脏病围术期处理。方法 1990年~ 2 0 0 2年间 ,对 112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男 48例 ,女 64例。年龄 16— 69岁 ,平均年龄 3 6.2± 9.3岁。术前心功能Ⅱ级 44例 ;Ⅲ级 5 0例 ;Ⅳ级 18例。二尖瓣置换术 65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6例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 3 7例 ,三尖瓣置换术 2例 ,二尖瓣闭式扩张分离术 2例 ,三尖瓣环缩术 10例 ,三尖瓣成形术 7例 ,2例行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所有患者术前用极化液 (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 )治疗 ,加强心肌保护 ,并注意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手术均在常规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术后给予强心和血管活性药应用。结果  112例术后早期存活 10 8例 ,早期存活率 96.4% ,早期死亡 4例 ,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左室肥厚劳损 ,左室舒张未期直径 >65mm者。晚期结果 :随访病人远期死亡 6例 ,随访时间 0 .9— 10 .4年 ,平均随访时间 6.1年 ,随访病人术后 5年、10年实际生存率分别为 93 .2 5± 1.3 4%、89.3 8± 2 .76%。原因为心衰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抗凝过量出血 ,心律失常 ,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结论重视围术期处理是提高生存率 ,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心脏瓣膜手术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 2004年5月至2010年10月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心脏瓣膜手术49例,其中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14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35例,合并左心房血栓5例。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术26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11例,双瓣膜置换10例,二尖瓣成形2例;移植旁路血管99支,平均2.02支。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再次开胸止血1例;发生低心排出量2例,肺不张1例,心包积液3例。49例患者心脏功能明显改善,临床治愈出院;术后随访3~24个月,1例生物瓣置换术后半年再次出现左房血栓,无死亡事件,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心脏瓣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手术治疗36例StandfordA型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8例,择期手术25例,未行手术治疗3例。按主动脉根部术式,分为单纯升主动脉置换术6例,Bentall术10例,Wheat+升主动脉置换术11例,David+升主动脉置换术6例,涉及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并选择性脑灌注。结果住院死亡5例(16.7%),手术组死亡3例(9.1%),未手术组死亡率(66.7%),围手术期并发肾功能衰竭2例,胸腔积液2例,精神症状3例,呼吸功能不全5例,二次开胸止血2例。生存出院者随防1~50个月,期间失防6例,晚期死亡1例,余生活质量良好。结论StandfordA型主动脉夹层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积极手术治疗,术中采用最佳术式及合适的脑保护,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月行18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完成旁路血管563支,平均(3.1±0.8)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手术结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行二次开胸止血外,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心绞痛缓解,心功能改善,均顺利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手术技巧、围手术期处理,保证吻合口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等一系列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源性磷酸肌酸(CP)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下(CPB)开胸术中心肌保护及术后心肌恢复的作用。方法将6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A、B和C组3组,每组21例,心肌灌注液均采用等量含血STH2液,B、C组术中心肌灌注液中加入外源性CP,术后均采用常规极化液治疗,C组术后静脉加用CP。监测术后即刻至术后5 d心肌酶的变化趋势。结果手术结束时血中心肌酶水平明显升高,B、C组间无差异,均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C组心肌酶水平恢复最快,A组最慢,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围术期应用CP具有保护心肌和加快损伤心肌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