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类癌(Gastric Carcinoid)是罕见肿瘤,本组从1347例胃癌中查到5例。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观察、研究。临床资料男4例,女1例,年龄58~72岁,平均年龄65岁。症状:上腹部疼痛3例,黑便3例,恶心呕吐1例,皮肤潮红伴类癌综合征及肝转移1例。病理检查大体:大小均为2~3cm,位于粘膜下,表面有溃疡4例,呈息肉状1例,切面均呈灰黄色,质硬,癌组织均浸润至浆膜层。光镜:5例胃类癌  相似文献   
2.
消化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化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与肿瘤恶性程度及治疗预后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3例原发性GIST患者的间质瘤细胞c kit蛋白(CD117)、CD3 4 、波形蛋白、结蛋白、S 10 0、Syn、NSE、αSMA、ACT、FN、GFAP表达。 结果 33例GIST中,良性者8例,交界性7例,恶性共18例。位于小肠者均为交界性及恶性,其恶性度与其它部位的肿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所有病例CD117、波形蛋白均阳性,2例CD3 4 阳性;而结蛋白、FN、GFAP均阴性。2 2例a SMA、ACT阳性,16例S 10 0阳性,其中3例Syn、NSE阳性。交界性及恶性肿瘤出血坏死明显与良性者有差异显著性(P <0 .0 1)。随访19例,良性及交界者治疗效果较好,恶性者则差。 结论 GIST好发于中老年人。几乎所有GIST均表达CD117及波形蛋白,大部分表达CD3 4 。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与其发生部位、大小、出血坏死、细胞异形性及核分裂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学特征及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51例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及抗体CD117、CD34、Vimentin、S-100、Syn、NSE、SMA、ACT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点,并对其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1例GIST中,梭形细胞型27例,上皮样细胞型9例,混合型15例.良性14例,交界性10例,恶性27例.瘤细胞CD117、CD34和Vimentin多为弥漫性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00.0%、72.5%和100.0%;部分病例SMA、ACT、S-100、SY-N、NSE呈局灶性阳性.结论本组病例组织形态变化多样,有些特征容易误诊为其他肿瘤.免疫组化CD117(c-kit蛋白)和CD34阳性表达是确诊GIST最有诊断价值的依据.诊断时主要是同消化道的其他梭形细胞肿瘤进行鉴别.依据肿瘤生长的大小、细胞核异形性及核分裂相活性来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恶性度高的肿瘤往往伴有明显的出血及坏死.  相似文献   
4.
皮肤圆柱瘤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罕见的良性皮肤附属器瘤,现将在我院因构成面部畸形就诊1例、家系中另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瓜菜类蛋白质在我国农村人民膳食蛋白质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故无论从人民正常生活或从备战备荒着眼,对瓜菜及某些山区食物如栗、榛子、核桃等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均具有一定意义。以往认为Mitchell的氮平衡法评定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比较精确,但所需时间、人力、物力都较多。Osborne和Mendel的蛋白质效价比值法(生长法)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6.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又称苗勒氏管恶性混合瘤,在临床及病理方面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我院自1958~1988年病理诊断12例,现将病理观察结果作一分析。材料和方法本组12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系我院1958~1988年68例子宫肉瘤的病理资料中检出,占17.6%。全部病例均经光镜复查观察,标本均经常规HE染色,  相似文献   
7.
<正> 有关副溶血性弧菌的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断深入,许多方面的问题已经得到阐明,但是发病机理和致病因子这个根本性的课题还存在有重大疑问,多数日本学者认为神奈川现象阳性菌株有致病性,耐热性溶血素起主要作用,近来确有些人提出神奈川现象阴性菌株引起食物中毒,迄今虽已用过多种动物(包括猴、狗、猫、鱼等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5岁,厦门人、工人,因全身出现大小不等肿块8月余,于1983年5月20日入院,住院号2190。患者入院前八月余开始面部、颈、躯干及四肢、双侧上下眼睑等部位的皮肤不明原因出现密集、色红斑疹,如蚊叮咬,拟诊为玫瑰糠疹。斑疹经一个多月后逐渐增大高出皮面,呈水疱状并互相融合成团,由水疱状逐渐变为粉红、暗红色,部分肿块破溃,病理活检诊断为皮肤恶性淋巴瘤,即在他院行不规则化疗二次后,病情恶化,肿块迅速增大,增多,遍布全身,由1,340颗增至2,240颗后转本院。肿瘤情况:全身皮肤密布大小不等红色半球形及椭圆形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儿前腹壁缺陷畸形的分类及其诊断。方法对2例产前B超发现胎儿前腹壁缺陷的胎儿进行脐血染色体分析和引产后胎儿胎盘病理解剖检查,结合文献,探讨胎儿前腹壁缺陷畸形的分类及其诊断。结果根据胎儿染色体和胎儿胎盘病理解剖检查结果,一例确诊为羊膜带综合征,另一例确诊为体蒂异常。结论胎儿胎盘病理解剖检查和胎儿染色体分析的结果是胎儿前腹壁缺陷畸形的分类及其诊断的最可靠的依据,不能仅靠产前B超检查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和癌周肝组织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6例肝癌及癌周肝组织进行甲胎蛋白,抗胰蛋白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核心抗原,抗-GBc,纤维连接蛋白,溶菌酶,组织细胞抗原,S-100蛋白免疫酶标记观察。结果发现在肝癌细胞及癌周非癌肝细胞都能检出表达HBsAg和HBcAg的阳性细胞,提示肝癌细胞和癌周肝细胞的HBsAg和HBcAg的表达形式相同,推测HBV感染和肝癌发病有直接或间接作用。本组研究尚提示HBcAg和肝癌发病也有关,肝癌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