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2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10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β-内酰胺抗生素为一类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化合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近10多年来,又发展了一批单环β-内酰胺药物。此外,还有一些含β-内酰胺环的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如克拉维酸(Clavlanic acid)、碳青霉烷(Carbapenam)及Thienamycin等,它们结构间的关系见图1。β-内酰胺抗生素近10多年来发展很快,主要是因此类药物具有其他抗生素无法与之相比拟的优点:高效低毒。尤其是近年来头孢菌素类的迅速开发,第三代头孢菌素相继出现,又使其抗菌范围大为扩大。据统计,在目前的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同位数前体参入法及透射与扫描电镜研究了平阳霉素(博莱霉素A_5)对HeLa细胞大分子生物合成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平阳霉素能抑制HeLa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对DNA的抑制作用强,ID_(50DNA)为42.77μg/ml。表现为:染色质减少,核内电子密度低,核仁分离及“核仁帽”形成,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或变形,最终导致质膜破裂等。作者认为,细胞膜是否为此类药物作用的靶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成都市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的情况与机制.方法: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各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水解Nitrocefin法定性初筛β-内酰胺酶;K-B纸片法初筛ESBLs;三维试验检测高产AmpC酶的铜绿假单胞菌.结果:从成都市医院分离的6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45.16%、29.03%、27.42%、30.64%、58.06%、58.06%、67.64%.有24株产β-内酰胺酶,其中初筛有3株产ESBLs,其中有3株高产AmpC酶.结论:产生β-内酰胺酶是这62株从成都医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多抗甲素对人NK细胞活性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单细胞细胞毒试验及形态学观察,研究多抗甲素(PAA)对人体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AA能增强食道癌患者淋巴细胞(PBL)明显低下的结合率(B%)和杀伤率(K%),也可增强正常人PBL的K%,但对正常人PBL的B%无影响。形态学观察发现:与靶细胞结合的PBL除大颗粒PBL外,尚有普通的非颗粒PBL,结合的靶细胞损伤首先表现为线粒体肿胀、空泡变,然后核固缩,核膜损伤,细胞严重空泡变性等,偶见靶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结合部质膜破损的现象。经PAA预处理的靶效细胞结合的形态改变无明显差异,但食道癌组的杀伤作用出现较早,且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
抗肿瘤抗生素是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化疗药物中重要的一类。大多数抗肿瘤抗生素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其选择性低,因而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均有损害。是否这类化疗药物也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已为人们所重视。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在肿瘤监视和阻止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充分地证明,NK细胞具有快速的,非特异的,非抗体依赖性的杀伤原发肿瘤细胞和移植性肿瘤细胞的作用。实验表明在缺乏成熟T细胞的小鼠,如裸鼠和去除胸腺的新生小鼠,肿瘤的产生和生长并无明显增加。在这些小鼠NK细胞活性是正常的,所以成熟T细胞并非唯一而有效的免疫监视细胞群。在NK细胞活  相似文献   
6.
利福霉素是治疗结核、麻风等有效药物之一。近年来,随着新利福霉素衍生物的不断发展与临床滥用,又引起了新的问题——耐药性。国外研究证明,这类药物的耐药性与RNA多聚酶的突变有关,但耐药性与色膜屏障的关系至今尚无定论。本文采用国产利福平(RFP)、利福定(RFD)和利福喷丁霉素(DL-473)通过同位素示踪、电镜和电镜自显影对细菌形态、结构、药物分布以及包膜组份等进行了突变耐药机理初步研究,结果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7.
在头孢三嗪(Ceftriaxone,CTX)与妥布拉霉素(Tobramycin,TOB)协同抗菌作用机理的研究中,作者等曾报道~3H-二氨基庚二酸(~3H-DAP)和CTX、TOB单用、联用对大肠杆菌K12DP50SupF(DAP~-,THY~-,BIO~-)生长的影响及CTX对~3H-DAP向大杆菌掺入、CTX和TOB联用对~3H-亮氨酸向绿脓杆菌1018掺入的影响。本文系该研究工作的继续,采用大肠杆菌As1.1422二氨基庚二酸营养缺陷株,以相应的[~(14)C]二氨基庚二酸掺入细菌胞壁合成指标,测试CTX、Ceftazidime(CTZ)及TOB单用及联用时对细胞壁合成的影响,以探讨两类药物协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头孢噻肟钠 (CTX)与他唑巴坦钠 (TAZ)分别以 2∶1、3∶1、4∶1联用对临床分离 4 5 5株致病菌 (其中产ESBls 4 4株 ;产酶菌 30 0株 ,非产酶菌 1 1 1株 )的体外抗菌活性 ;并评价其对小鼠实验性细菌感染全身败血症模型的体内疗效 ,同类产品的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钠 ( 8∶1 ) ,作为阳性对照药进行比较。此外 ,还进行了头孢他啶 /他唑巴坦钠及其组方成分对标准产酶株的MICs及抑酶作用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 :大肠杆菌中 1 4株产ESBLs酶 ,占实验Ecoli菌株的 1 9.1 8% ( 1 4 / 73) ,CTX对其MIC50与MIC90 为 1 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苯美司对小鼠药物动力学及与实验性肿瘤转移治疗活性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在不同给药途径下的乌苯美司血清药物动力学及观察乌苯美司对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的治疗活性。结果:乌苯美司iv的T12较短,初始血药浓度较高。iv和im给药后的曲线下面积较大;po及ip则较小。不同给药途径对实验性肿瘤转移均有治疗作用。结论:乌苯美司的血清T12较短,其治疗活性取决于冲击和高剂量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等18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产酶株的抗菌作用及β-内酰胺酶稳定性.方法以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抗菌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较β-内酰胺酶对抗生素的相对水解率.结果 AMOX/SBT 2:1联合对质粒介导的标准产酶株作用优于各单药;对产TEM型β-内酰胺酶菌株的抗菌活性强于产SHV型酶菌株;且强于AMP/SBT 2:1,与PIP/TAZ 8:1相近.第三代头孢菌素对产ESBLs菌株作用明显减弱甚至不敏感,AMOX/SBT等合剂则对产ESBLs菌株有较强抗菌活性,但对产染色体介导的D31、K1等菌株MIC值降低不明显.MRP、IMP对酶高度稳定.结论将碳烯青霉素美罗培南或AMOX/SBT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酶抑制剂合剂用于产ESBLs菌株感染的治疗,可能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