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正>病源微生物对抗生素耐药的加速发展给感染性疾病的控制和治疗带来了严重威胁。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最常用抗菌药物[1],对于传统抗生素,细菌的耐药机制主要是产生β-内酰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2岁。右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失明10年,眼球发白,胀感2个月入院。体检无明显异常。化验血胆固醇4.21mmol/L,甘油三酯2.24 mmol/L,β-脂蛋白515mg/L,血糖5.03mmol/L,血、尿常规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无光感,左0.3~10.00 DS=0.4.眼压:右2.74kPa,左0.95kPa。右眼球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上皮呈不规则片状粗糙改变,前房中、下方充满白色闪光结晶物,后部看不清。左眼前节无明显异常,眼底呈高度近视改变。诊断:右眼  相似文献   
3.
王正兰  于治玲 《山东医药》2001,41(15):65-65
我们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翼状胬肉患者 3 4例 ,效果较好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共 3 4例 ( 3 9眼 ) ,年龄 3 2~ 70岁。其中初发性胬肉 2 5只眼 ,复发性 14只眼 (伴睑粘连 2例 )。所有病例胬肉均侵及角膜组织 3~ 7mm,多数为肥厚进展期。治疗方法 :局麻下 ,常规分离翼状胬肉头部及体部 ,切除胬肉体部及上皮下增生的纤维血管 ,复发性胬肉局部有粘连者 ,注意避免损伤内直肌等其他组织。将胬肉切除后形成一个清楚的结膜缺损创面。取同眼颞上方角膜缘上皮连同部分结膜上皮组织 (宽 2~ 3 m m,长 6~ 8m m,不要连带…  相似文献   
4.
根据1987年我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青光眼已成为我国致盲的重要因素,而手术治疗已成为各种类型青光眼的有效治疗途径,如何掌握青光眼的手术时机。对抢救和保护青光眼病人的视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1988~1991年我们使用Syhcronoplikon二氧化碳冷冻器对70例晚期青光眼病人施行睫状体冷冻术,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男31例32只眼,女39例42只眼,年龄9~76岁。青光眼的类型:继发性青光眼36例37只眼(其中包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6例17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3例14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绝对期14  相似文献   
6.
蛇毒汁致角膜炎1例王正兰,许沛然,朱翠娥(山东省招远市人民医院)关键词角膜炎,蛇毒类病人,男,57岁。1d前因打蛇时不慎将蛇头汁溅入左眼内,左眼立即红肿疼痛、畏光、流泪、有异物刺激感。曾用自来水冲洗。查体:视力左眼为数指/10cm,右眼1.0,左眼睑...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 lactamases,ESBLs)及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特征.方法 选择49株阴沟肠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确证试验检测产ESBLs阳性菌株;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初步筛选产AmpC酶阳性菌株,采用PCR检测AmpC酶基因.结果 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西丁、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氨曲南的耐药率均达79.6%以上,对美罗培南敏感率较高,达91.8%.49株阴沟肠杆菌中对头孢西丁耐药的菌株46株(93.9%);产ESBLs菌株29株(59.2%),PCR 扩增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36株(73.5%),同时产两种酶的菌株为13株(26.5%).结论 产ESBLs 及AmpC酶阴沟肠杆菌普遍且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8.
病人,男,67岁,1991年10月17日,下棋时突感右眼视物不清,左侧头沉微痛,继则左眼黑朦感,休息约10h,左眼仍视物不清,来院急诊。BP16/10kPa,P43次/min,视力0.08,os 光感,双眼晶体混浊,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某院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院内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按照性别和年龄(±3岁)两因素1∶1配对,分析某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共计40例神经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998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40例,感染率4.0%,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日数(OR 95%CI:1.7321.908)、纯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OR 95%CI:3.8881.908)、纯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OR 95%CI:3.8884.144)、留置尿管(OR 95%CI:1.1454.144)、留置尿管(OR 95%CI:1.14518.891)、抗菌药物使用>2种(OR 95%CI:3.77518.891)、抗菌药物使用>2种(OR 95%CI:3.7755.786)、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OR 95%CI:0.9155.786)、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OR 95%CI:0.9152.871)是神经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用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有助于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某院住院患者感染及抗菌药物使用横断面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某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及社区感染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11年9月26日0∶00- 24∶00该院所有住院患者。结果应调查住院患者1 331例,实际调查1 309例,实查率为98.35%。发现感染患者237例,其中医院感染57例(4.35%),60例次(4. 58%);社区感染181例(13.83%),183例次(13.98%);同时存在医院和社区感染者1例。医院感染部位居前3位的是下呼吸道(48.33%)、器官腔隙(16.67%)和泌尿道(8.33%)。社区感染率居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呼吸科(84.44%)、儿科(71.43%)、重症监护室(50.0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45.36%)和皮肤软组织(15.30%)多见。共分离病原体65株,其中医院感染33株,社区感染32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合计分别占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72.73%(24/33)、78.13%(25/32)。抗菌药物日使用率为27.43%(359 例),其中预防用药占52.92%,治疗用药占43.45%,预防+治疗用药占3.62%;以单一用药为主,占88.02%,二联用药占11.98%。病原学送检率为61.54%(104/169)。结论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全面了解医院感染及社区感染现状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监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