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11例双黄连过敏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临床应用双黄连引致的过敏反应的规律。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3月中国期刊网中收录的111例双黄连过敏反应在性别、年龄、发生时间、给药途径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双黄连过敏与年龄、性别无关,与给药途径有关,注射剂易发生过敏反应。该药过敏的临床表现有:过敏性休克67例(60%),皮肤黏膜症状61例(55%),其他类型过敏反应14例(13%)31例同时出现多种过敏症状。过敏发生时间最短为开始用药1m in以内,最长为用药后72h,97例(87%)在用药过程中发生过敏症状。结论:双黄连的过敏反应以速发型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为主,应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笔者1965~1985年共收治117例肱骨外髁翻转移位骨折患者,通过中医闭合手法的复位治疗、夹板固定,治疗结果,95例解剖复位,12例功能对位,10例因各种原因失败。治愈为90%以上,治愈病例经过6个月~15年随访,外观及肘关节功能正常。本文重点介绍了肱骨外髁翻转移位骨折的中医复位手法和夹板固定,总结了个人对治疗该病中的五点治疗体会,文中还附有两则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3.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1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85年以来共收治骨筋膜间室综合症患者 16例 ,疗效较满意。一、资料及方法1.一般资料 :男 14例 ,女 2例 ;年龄16~ 63岁 ,平均 3 3岁。部位 :上肢前臂3例 ,手掌 1例 ,下肢小腿 12例。病因 :肢体挤压伤 4例 ,砸伤 3例 ,其中血管损伤 2例 ;胫腓骨闭合粉碎性骨折 8例 ,鹰嘴闭合粉碎性骨折 1例。时间 :最短 3h ,最长 2 7h ,平均 12h。2 .治疗手术方法 :8例胫腓骨骨折中 ,4例行加压钢板内固定并行切开减压 ,2例血管损伤 1例行切开取栓 ,1例行损伤段血管切除及吻合术 ,同时行切开减压 ;单纯切开减压者 10例。二、结果患肢功能完全恢复或基…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治疗胃石症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石症的临床特点、并发症、诊断及内镜下的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7年两年间我院消化内科内镜下成功碎石20例,18例并发消化性溃疡,其中15例单纯内镜下碎石.5例联用碳酸氢钠胃石内注射治疗。术后应用抑酸剂。结果:碎石成功率为100%。结论:内镜下机械性碎石并联合药物治疗胃石及其并发症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并且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康舒宁对大鼠胃癌前病变(PLGC)的治疗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维酶素组和胃康舒宁组),采用饮用N-甲基-N-亚硝基-N-硝基胍(MNNG)建立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用维酶素和胃康舒宁治疗12周后,观察各组实验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及Bcl-2/Bax比值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用药组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和Bax蛋白表达明显提高,而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胃康舒宁组明显优于维酶素组。结论:胃康舒宁通过调节病变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异常表达,改变Bcl-2/Bax比值,使细胞凋亡趋于正常,而对大鼠胃癌前病变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逆转作用,其疗效优于维酶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和胃-食管返流(GER)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有效的抗酸药的应用和便携式食管24h pH测定信的问世[1],人们逐渐认识到胃-食管返流可能是哮喘的一个诱发因素[2,3]。本研究通过食管24 h pH检测从3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检出合并GER 20例,应用抗酸返流药干预,观察用药前后酸返流指标及血清NO的变化,探讨支气管哮喘和GER之间的关系及合并GER的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年8月~2004年12月解放军第210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39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65岁,因反复上腹不适3~4年,黑便1周于2007年8月人院.该患于2005年8月,因上腹不适来我院住院,胃镜检查示:贲门黏膜下肿物,位于贲门大弯侧呈葫芦状,大小1.2 em x 0.8 cm,表面光滑,色泽正常,可滑动,质硬.  相似文献   
8.
9.
我院4年来共为18名肝硬变合并胆道疾病患者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14例,女4例,年龄40~74岁,平均60.2岁。急诊5例,平诊13例。1.2 临床表现 黄疸12例,疼痛5例,发热3例,休克1例,白细胞升高3例,ALT高于40赖氏单位11例,其中最高530赖氏单位。14名患者脾肿大,其中Ⅰ度肿大8例,Ⅱ度肿大5例,Ⅲ度肿大1例。外周血均减少3例。平诊患者13例,白细胞均在4.0×10~9/L以下。血清白蛋白≥35g/L10例,26~34g/L有8例,18例自球蛋白比值小于正常。18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均有延长,其中延长1~3秒16例,延长4~6秒2例。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对其诊断、良恶性的判定和治疗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07年9月我院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13例胃肠间质瘤病例,肿瘤直径〉10cm 2例均为恶性,5—10cm 5例(恶性4例,潜在恶性1例,),〈5cm 6例(潜在恶性2例,良性4例),核分裂≤5/50HPF 4例,〉5/50HPF 9例。结果免疫组化检测CD117阳性12例(92.3%),CD34阳性10例(76.9%),SMA阳性7例(53.8%),S-100阳性6例(46.2%)。结论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化结果,良恶性的判断同肿瘤的大小、核分裂密切相关,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