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次椎间孔注射臭氧在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脱髓鞘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对背根神经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e-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小鼠鞘内注射1 nmol LPA进行神经病理性疼痛造模,造模后24 h将小鼠随机分为:人造脑脊液[LPA+aCSF(artificial cerebralspinal fluid)]组和臭氧(LPA+O3)组。同节段椎间孔分别单次注射aCSF或臭氧。在注射LPA前(t0)、注射臭氧或aCSF前(t1)、注射臭氧或aCSF后24 h(t2)、3天(t3)、7天(t4)、14天(t5)时进行疼痛行为学检测(每组8只,共48只),并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在不同时间点(t0-t4)检测背根神经髓鞘蛋白MAG及TNF-α的表达变化(每组3只,共30只)。结果:①与人造脑脊液组对比,臭氧注射后24 h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显著上升,维持到第7天;②与人工脑脊液组对比,臭氧注射后24 h TNF-α表达显著下降,3天时最低,并维持到第7天;③与人工脑脊液组对比,臭氧组注射后24 h和3天MAG的蛋白定量表达稳定,无进一步降解,仅在第7天时稍下降。结论:在溶血磷脂酸脱髓鞘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单次椎间孔注射臭氧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以及维持MAG稳定性可以明显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口服普瑞巴林联合医用臭氧椎旁阻滞及疱疹区皮内注射治疗老年患者躯干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病程超过3个月的躯干部PHN老年患者49例,随机分为口服普瑞巴林组(A组,n=26)和口服普瑞巴林联合医用臭氧椎旁阻滞及疱疹区皮内注射组(B组,n=23)。治疗前,治疗后2、4 d,1、2、4、6、8周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评分,观察不良反应。通过VAS及患者满意度评定疗效,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VAS及睡眠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与A组比较,B组患者治疗后2、4 d,1周VAS降低更明显,治疗后2 d睡眠评分低于A组(P<0.05);B组显效率(69.6%)明显高于A组(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普瑞巴林联合医用臭氧椎旁阻滞及疱疹区皮内注射治疗PHN能缩短起效时间,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治疗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闭环靶控输注(CLTCI)静脉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地佐辛对瑞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LC的病人60例,经本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成地佐辛组和安慰剂组,每组30例。在诱导前30 min,地佐辛组静脉注射地佐辛10 mg,安慰剂组给予等量(2 mL)生理盐水。术中瑞芬太尼以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作为反馈指标进行CLTCI,其余麻醉药物使用相同。记录术中各时刻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MAP、HR、苏醒期躁动例数、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病人术中MAP、HR稳定,地佐辛组各时刻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地佐辛组苏醒期躁动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安慰剂组(P<0.05);地佐辛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CLTCI静脉全麻行LC时,术前使用地佐辛能明显降低术中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喉罩通气-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用于乳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麻醉期间观察入睡时间,注药时有无血管疼痛、肌颤、阵挛及荨麻疹等情况,术后随访苏醒时间、精神症状、病人咽喉部感觉状况、静脉炎及恶心呕吐情况.全部病例连续监测ECG、BP、HR、SpO2等,麻醉前、手术开始后15分钟、拔除喉罩后采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注射时无血管疼痛、肌颤、阵挛及荨麻疹等情况发生,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苏醒迅速、平稳、完全.结论 该法具有安全快捷、镇痛完全、诱导平稳、苏醒完全等优点,适于乳腺等体表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6.
周忠群  王喜连  陈素昌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3):1942-1943,1945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患者40例,采用口服普瑞巴林胶囊(150-300 mg/d)、三叉神经分支阻滞和皮损区皮内臭氧注射治疗4周,并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第1-4周与治疗前比较,VAS和QS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例患者治疗4周后显效31例(77.5%),好转9例(22.5%),总有效率为100.0%。服用普瑞巴林后出现嗜睡3例(7.5%),轻度头晕7例(17.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效果好,不良反应较轻,操作简单、安全,是临床上较为理想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7.
王喜连  周忠群  陈素昌  何平平 《海南医学》2013,24(12):1764-1766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0.2%罗哌卡因配伍0.1%喷他佐辛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A)用于经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的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120例择期经腹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成P1、P2、P3组(n=40),均采用0.2%罗哌卡因配伍0.1%喷他佐辛的配药方式,镇痛泵模式为负荷剂量(LD)+持续输注剂量(CI)+PCA追加剂量(Bolus)模式(LCP模式)行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P1、P2组负荷剂量为生理盐水5ml,P3组为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0.5μg/kg共5ml,P1组及P3组采用持续剂量(1ml)+PCA追加剂量(3ml),P2组采用持续剂量(2ml)+PCA追加剂量(2ml),分别记录患者运动阻滞功能恢复至0级时间及各组患者硬膜外用药量,以及开启PCA泵后1h、2h、4h、8h、16h、24h各时点的VAS评分,记录患者对PCA的综合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与P1组比较,P3组患者运动阻滞时间延长、硬膜外药物用量减少、寒颤的发生率降低(P〈0.05);各时段VAS评分P2、P3组低于P1组(P〈0.05),P2、P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单次注射右旋美托咪啶0.5ug/kg能增强罗哌卡因配伍喷他佐辛的硬膜外镇痛效应,降低硬膜外用药量及降低寒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右旋美托咪啶对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时患者呼吸抑制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 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9例,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25例和对照组(C组)24例,分别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0.4μg/kg或生理盐水5ml,10min后开启丙泊酚TCI泵。分别于麻醉前(T1)、输注右旋美托咪啶或生理盐水后1min(T2)、5min(T3)和10min(T4)及丙泊酚TCI启动后1min(T5)、5min(T6)、结束时(T7)记录VT、分钟通气量(MV)、PETCO2、RR、SBP、DBP、ECG、HR、Sp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警觉/镇静(OAA/S)评分,计算并比较D、C组丙泊酚TCI所致患者呼吸抑制的EC50及镇静程度。结果 D、C组丙泊酚TCI呼吸抑制的EC50分别为2.35μg/ml(95%可信区间为2.31~2.39μg/ml)和2.62μg/ml(95%可信区间为2.52~2.72μg/ml),D组低于C组(P0.05);T3~T7时D组患者的BIS值及T5~T7时OA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丙泊酚TCI前单次静脉注射0.4μg/kg的右旋美托咪啶能降低丙泊酚TCI患者呼吸抑制的EC50,患者的镇静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测定异丙酚靶控输注(TCI)时患者呼吸抑制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观察患者镇静状态的变化.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50例(ASA Ⅰ~Ⅱ),按不同异丙酚血浆靶控浓度分为5组(n=10):Ⅰ组,1.5 mg/L;Ⅱ组,2.0 mg/L;Ⅲ组,2.5 mg/L;Ⅳ组,3.0 mg/L;Ⅴ组,3.5 mg/L.采用Datex-Ultima呼吸力学监测仪旁气流而罩法(FiO2:1.0)测定呼吸功能指标,同时观察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警觉-镇静(OAA/S)评分.记录患者各观察指标的基础值(T0),及异丙酚TCI启动后1(T1)、3(T3)、5(T5)、7(T7)、10 min(T10)等时段的潮气量(VT)、每分通气量(MV)、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BIS,并进行OAA/S评分.应用Probit法分析异丙酚TCI时患者呼吸抑制的EC50.结果 与Ⅰ组相比,Ⅱ~Ⅴ组患者输注异丙酚后VT下降(P<0.05),呼吸抑制的持续时间明显延长;RR增加(P<0.05);Ⅱ组1例、Ⅲ组2例、Ⅳ组8例,Ⅴ组10例患者VT下降达到呼吸抑制标准;其中Ⅳ组8例,Ⅴ组10例患者出现呼吸暂停.所有患者SpO2维持在95%以上;BIS值及OA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出现呼吸抑制及呼吸暂停时BIS值分别为60.2±4.0、52.1±3.6,OAA/S评分均为0.异丙酚TCI时呼吸抑制的EC50为2.65 mg/L(95%可信区间:2.41~2.90 mg/L).结论 采用2.0~2.5 mg/L血浆浓度异丙酚TCI能产生适度的清醒镇静或催眠作用,且对患者的呼吸抑制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