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无 Q 波型心肌梗塞(NQMI)有逐年明显增加趋势,虽然其急性期并发症少且急性预后较好,但梗塞后心绞痛和再梗塞发生率比 Q 波型心肌梗塞(QMI)高,又容易猝死。说明无 Q 波型心肌梗塞是不稳定的,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 (心衰 )与血浆内皮素 (ET)、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3 8例心衰患者血浆ET和血浆CGRP水平。结果 心衰组血浆ET水平 ( 12 0 .4 2± 8.18)ng/L明显高于对照组 ( 4 8 66± 6 4 8)ng/L ,P <0 0 0 1。而心衰组血浆CGPR水平 ( 16 70± 4 13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 ( 64 70± 11 76)ng/L ,P<0 0 0 1。心衰严重程度与血浆ET和CGRP水平相关。心衰患者血浆ET与GCRP水平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r =- 0 82 3 6,P <0 0 0 1)。结论 循环血中ET与CGRP可能参与心衰的发生和发展 ,CGRP可能拮抗ET的心肌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体外同步电击转复心律(简称电复律),已广泛用于治疗快速型异位心律。一般认为,这种疗法具有高效、速效、方法简便、比较安全等优点;但有时亦可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甚至造成死亡。我院1978年报道的45例次电击复律患者中,3例于电击后发生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纤颤,其中1例死亡。此后至1979年6月,又进行电击复律23例次,未再发生心律失常。现将此3例报告并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1927年Bourne首先报告了运动和室性早搏之间的关系,运动使冠心病患者室性早搏的频率增加,而对正常人或风心病患者则无明显影响。其后数十年间,文献中关于运动伴发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预后意义产生了混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IE)在病原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现综述如下: 一、患病情况由于抗菌素广泛应用及风心病减少,IE发病率下降;也有谓由于心脏外科进展,IE发病率并未下降、甚至有所增高,其中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占比例显著增高。本病平均患病年龄一致认为较前增高,由平均40岁以下增至50岁以上,60~80岁者已非少见。在性别上,多数认为男多于女仍未改变,但Sawae提出女性患病率上升。二、病原学及发病有关因素 1.病原学抗菌素前期,非溶血性链球菌感  相似文献   
6.
<正> 过去10年中,由于许多原因使抗心律失常治疗的概念经历了较大的变化。首先,电生理学的研究,已经从一种学术性的、着重于研究心律失常发生机理的工具,进展成为可提供有用的临床和治疗资料的方法。在实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国内有关急性心肌梗塞的报道日益增多,太原地区的发病数亦逐渐增高。目前,由于治疗方法的进展,死亡率虽已明显降低,但预后仍较严重。本文收集我院1963~1980年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患者188例,着重将其住院期间的预后予以分析和讨论,以期对本病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正> 自1978年以来,有关室安卡因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陆续报道。此药抗心律失常作用与利多卡因相似,可供口服,长期服用,安全有效,是一种防治室性心律失常很有前途的药物。我院内科自1980年4月至1981年8月,用大同制药厂试制的室安卡因治疗心律失常132例,  相似文献   
9.
我院1971年3月~1986年6月共收治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1522例,其中60岁以上71例,占4.77%。表明近年来老年人风心病相对发病率颇高,需临床重视。复习71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有如下临床特点,予以简要分析讨论,可望对其诊断和治疗有所助益。一、发病不典型文献报告老年人风心病有明确风湿病史者不足30%,多以高血压、冠心病或并发感染而就诊。本组有明确风湿性病史者占30.90%,不少老年患  相似文献   
10.
<正> 快速房颤(Af)合并心衰临床甚为常见。应用洋地黄仍不能控制、或因洋地黄中毒而不能应用洋地黄控制心室率者,也屡见不鲜。此时,若加用β—受体阻滞剂或异搏定(VR),虽能减慢心室率,但前者可产生心肌收缩力及房室传导的严重抑制而导致致命后果,后者也有加重心衰之虞。因而处理此类病人十分棘手,成为多年来临床常见的疑难课题。自1987年9月至1988年7月,我院使用钙拮抗剂硫氮(艹卓)酮(DiL)治疗此类病人17例,均获满意疗效,而无明显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