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通过舒洛地特联合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减少眼底微动脉瘤、延缓DR进展速度有效性的观察,评价舒洛地特和替米沙坦联合应用对DR的疗效。方法162例DR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替米沙坦组、舒洛地特组和联合治疗组,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随访过程中定期检查眼底,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纤维蛋白原。结果三组患者眼底微动脉瘤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间患者眼底微动脉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替米沙坦组、舒洛地特组相比,可延缓DR增殖型进展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洛地特联合替米沙坦治疗DR能有效减少眼底微动脉瘤、延缓DR进展速度,疗效优于单一治疗组。  相似文献   
2.
34岁女性患者,临床表现为水肿、高血压、大量蛋白尿、镜下血尿、低蛋白血症、血清肌酐升高。肾活检病理光镜示大量新月体形成伴袢坏死,电镜示上皮下、基膜内及系膜区杂乱分布的纤维样结构(直径12~30 nm)沉积,肾小球免疫组化染色DNAJ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B9(DNAJB9)阳性,诊断为DNAJB9相关纤维性肾小球病、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给予利妥昔单抗、吗替麦考酚酯、糖皮质激素等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肾损伤分子1(KIM-1)与高糖环境下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自噬的关系,探讨KIM-1参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分五组:(1)对照组(D-葡萄糖5.6 mmol/L);(2)高渗组(D-葡萄糖5.6 mmol/L+D-甘露醇24.4 mmol/L);(3)高糖组(D-葡萄糖30 mmol/L);(4)高糖+KIM-1siRNA组;(5)高糖+siRNA对照组。分别于培养8h、16h、24h进行测定。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KIM-1、自噬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l轻链3Ⅱ型(LC3Ⅱ)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法(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KIM-1、LC3ⅡmRNA的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内自噬体的形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KIM-1、LC3Ⅱ蛋白及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加(P0.05),细胞内自噬体形成数量呈时间依赖性增多(P0.05)。与高糖组相比,KIM-1 siRNA转染组细胞KIM-1、LC3Ⅱ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5),自噬体形成数量减少(P0.05)。结论:下调KIM-1的表达能显著抑制高糖条件下肾小管上皮细胞LC3Ⅱ的表达和自噬体的形成,提示KIM-1可能通过调控高糖环境下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参与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102例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心力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根据射血分数(LVEF)将其分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FrEF组)(25例)、射血分数轻度降低性心力衰竭(HFmrEF)组(30例)和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5.
6.
糖尿病肾病(DN)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主要原因,也是一类以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RIF)为特征的疾病.研究表明在DN状态下,肾脏固有细胞如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均能发生表型转换而表现间充质细胞特性参与RIF[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其下游基因内皮素1 (ET-1)均能导致上皮细胞转分化(EMT)[2-3].但二者是否参与DN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TEMT)及其相互作用并不清楚.本研究观察高糖环境下HIF-1α、ET-1、α-SMA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以及HIF-1α siRNA转染和ET-1特异性A受体拮抗剂BQ123对其的影响,旨在探讨HIF-1α和ET-1在高糖诱导TEMT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用他克莫司治疗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并经肾活检明确为IMN的患者共51例。根据初始治疗方案分为他克莫司(TAC)组和环磷酰胺(CTX)组。其中TAC组34例,给予他克莫司起始剂量为0.05 mg·kg~(-1)·d~(-1),分2次间隔12 h口服,随访过程中根据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调整剂量。CTX组17例,给予口服环磷酰胺100 mg·d~(-1)(累积剂量为8~12 g),联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起始剂量为0.5 mg·kg~(-1)·d~(-1),8周后根据复查结果规律减量。收集所有患者12个月的随访资料,包括血清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等实验室指标,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随访12个月时,TAC组有27例患者(79.4%)获得缓解,CTX组有14例患者(82.4%)获得缓解,两组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下降,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均P<0.05)。TAC组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肢体震颤、感染和肌酐升高,经过他克莫司减量后部分不良反应可缓解。CTX组主要的不良反应有白细胞下降、转氨酶升高、感染和消化道症状。CTX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T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他克莫司方案治疗IMN的缓解率与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方案相比相当,且不良反应可耐受,是IMN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缬沙坦在防治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RIF)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4只大鼠随机被分为对照组(C组)、DN模型组(D组)和缬沙坦治疗组(T组).D组和T组大鼠分别给予链脲菌素( 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后T组给予缬沙坦混悬液40 mg· kg-1·d-1,分别于实验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末测血糖、血浆白蛋白、Scr、尿蛋白.Masson染色观察RIF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查肾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其mRNA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D组及T组大鼠24 h尿蛋白量、Scr均显著升高,肾组织RIF面积、HIF-1α、TIMP-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血清白蛋白及肾组织中MMP-9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时间点D组比较,T组在实验第8周末、第12周末24h尿蛋白、Scr均显著降低,肾组织中RIF面积、HIF-1α、TIMP-1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减少,血清白蛋白及肾组织中MMP-9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缬沙坦可能通过下调HIF-1α、TIMP-1表达,上调MMP-9表达,延缓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