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1991年3月至2002年6月,应用机械吻合治疗食管贲门癌127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82例,女45例。年龄36~74岁,平均56.6岁。病程1~15个月,平均8个月。食管癌42例,其中食管中段9例,食管下段33例,行左开胸,弓上吻合;贲门癌85例,行胸腹联合切口,弓下吻合。术后病理:食管鳞癌41例,食管类癌1例,贲门  相似文献   
2.
306例肺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可切除性肺癌的胸内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从l992年1月至2000年l2月,对306例肺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切除术和系统性胸内淋巴结清扫,分别记录各区淋巴结的数量、大小、颜色和质地,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全组共清扫胸内2456个区的46l4个淋巴结,平均每例15.1个。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521个区的954个淋巴结存在转移癌。胸内淋巴结的转移率高达61.8%,纵隔淋巴结的转移率高达43.5%。围绕肺门或肺根部的11、10、7、5和4区淋巴结的转移频度比远离肺根部的9、6、3、2、l区淋巴结高。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P<0.01)。淋巴结转移率与淋巴结的大小、颜色和质地均有密切关系(尸<0.00l,P<0.00l,P<0.001)。结论 多数肺癌的淋巴结转移遵循由近及远、自下而上、由肺内经肺门再向纵隔的顺序转移规律,少数纵隔淋巴结转移呈“跳跃式”。肺切除术时施行系统性胸内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隆凸切除、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治疗中央型肺癌10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1991年11月至2001年11月采用隆凸切除、支气管袖状切除、双袖状切除术治疗105例中央型肺癌的经验。方法 全组105例,其中施行隆凸切除气道重建术19例,左、右各式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81例,双袖状肺叶切除5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5%。术后1、3、5年生存率为89.9%、60.0%和47.2%。结论 支气管袖状/双袖状肺叶切除治疗中央型肺癌,既能最大限度地切除肺肿瘤,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肺组织。隆凸切除气道重建术能进一步扩大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10月~2005年7月我科手术治疗食管多原发癌17例。手术方式为左开胸食管胃弓下吻合术1例,二切口/三切口食管胃颈部吻合术16例(二切口11例、三切口5例)。结果:本组17例术后病理证实为食管多发性原发癌,且病理类型均为鳞癌。本组2个原发灶的12例,3个病灶的2例,5、13及15个病灶的各为1例;其中仅有1例术前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发现多个病灶,2例手术中发现多个病灶,其他14例均在术后病理检查时才发现为多原发癌。全组随访1、3、5年的生存率为100%(17/17)、38.5%(5/13)、22.2%(2/9)。结论:食管多发性原发癌不属于转移癌,治疗上仍首选外科治疗。由于食管癌可能存在多个病灶,术前或术中难以发现,手术方式宜采取三切口/二切口,食管大部分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颈部食管胃吻合术,必要时可行结肠代食管术。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狭窄扩张治疗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吻合口狭窄是食管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我院自1992年10月至2000年1月间采用金属导丝引导的扩张器治疗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狭窄45例,共扩张149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 一般资料:本组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8岁。术式均采用食管大部分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术后均经病理确诊为食管癌。术后出现吞咽困难三个月内行扩张术者29例,三个月以上行扩张术者16例。扩张前经食道吞钡及胃镜检查诊断为颈部吻合口疤痕性狭窄43例,吻合技术不当(胃壁包埋吻合口过紧)2例。按吻合口直径大小和Stooler狭窄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收集了452例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乳腺癌。对诊治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本组随访率为92.3%。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3.96%和53.65%。较一般报告稍低。主因本组中晚期病例占绝大多数(Ⅰ期9.07%,Ⅱ期40.48%,Ⅲ期43.14%和Ⅳ期7.31%)。我们意见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含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以及内分泌治疗等)是目前治疗可手术乳腺癌的有效措施且疗效显著。应该引起注意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312例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术后的长期生存与淋巴结的转移紧密相关。为了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寻求更合理的手术方式,自1996年1月~2000年12月我们对312例胸段食管癌切除时,按区域进行淋巴结清扫,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手术为主综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33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报告1986年3月至1995年12月对337例食管癌的治疗。其中手术175例(51.9%),切除癌肿165例,手术切除率94.3%。手术死亡率1.8%(3/165)。术后发生胸部吻合口瘘3例,颈部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瘘发生率4.2%(7/165)。本组随访率为91.2%。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3.6%、42.5%、31.9%。本组中晚期食管癌较多,采取以手术为主辅以术前放疗和术后化疗以及免疫治疗等措施,减少了复发或转移,确实能延长生存期,从而提高了生存率。作者认为,对于中上段食管癌应行全胸段食管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胃前壁单层吻合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价值.方法 常规经二切口或三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后,将胃经食管床上提至颈部.于胃底作一长约3~4cm切口(略大于食管切缘),分别距食管断缘及胃底切口缘约1cm处行食管后壁肌层和胃后壁浆肌层固定3针,然后行食管后壁断缘和霄底切口后壁缘间断全层吻合,针距约0.3~0.5cm,边距(针距切缘)约为0.5cm.再用褥氏内翻吻合食管前壁断缘和胃底切口前壁缘.边距(针距切缘)约为0.5cm,褥氏内针距为0.5~1.0cm,褥氏外针距为0.3~0.5cm.食管胃前壁不做包埋加固.为防吻合口掉入胸腔,可将胃前壁固定2针于颈前肌群上.最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后,缝闭颈部切口及关胸,关腹.结果 本组167例,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发生丰1.8%(3/167),经保守治疗愈,无吻合口出血,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与传统吻合方式相比无差别.术后3个月随访吻合口狭窄发生卒3.0%(5/167),经扩张治疗后均能进软食,术后6个月167例随访均能进软食.有胸骨后烧灼感或返酸等返流症状者11例(发生率6.6%).结论 该方法有效降低了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而且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未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