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0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3.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恶组),是组织学上类似于组织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进行性、系统性、肿瘤性增生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高.将我院近年来经尸检证实的6例及临床诊断的2例恶组患儿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4.
儿童癫痫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1].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合理、规范地服用抗癫痫药物(AED)是控制癫痫的主要治疗措施.本文对我院106例癫痫患儿服药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并对不依从现象探讨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儿红细胞膜Na 、K -ATP酶、Ca2 、Mg2 -ATP酶活性及血液黏度改变的意义.方法 对本院2004年11-12月坚持随访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儿进行红细胞膜Na 、K -ATP酶、Ca2 、Mg2 -ATP酶活性(比色法)及血液黏度测定,并与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t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患儿红细胞膜Na 、K -ATP酶、Ca2 、Mg2 -ATP酶活性[(6.12±1.30) μmolpi/(gHb·h)和(4.59±1.40) μmolpi/(gHb·h)]较健康对照组[(7.46±1.30) μmolpi/(gHb·h)和(5.81±1.20) μmolpi/(gHb·h)]显著降低(Pa<0.01);血液黏度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a<0.01).原发性高血压组Na 、K -ATP酶、Ca2 、Mg2 -ATP酶活性与血液黏度均呈负相关(P<0.05,0.01).结论 Na 、K -ATP酶、Ca2 、Mg2 -ATP酶活性降低及血液黏度升高可能在儿童高血压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耐青霉素的肺炎致病菌有所增加 ,使难治性肺炎的比例上升。笔者用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肺炎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诊断标准 :症状 :起病急骤 ,发热 ,咳嗽 ,咯白色泡沫样痰 ,可有剧烈或钝性胸痛 ,于呼吸或咳嗽时加重。体征 :呼吸音增粗或减低 ,闻中、细湿性罗音。X线胸片 :肺纹粗 ,双肺片状或斑片状影 ,单侧片状阴影响。凡具备以上条件者 ,均列为本文观察治疗范围。1 2一般资料 :40例中男性22例 ,女性18例 ;平均年龄7岁±3.5岁。根据中医辨证分为三型 :风寒束肺型10例 ;热邪闭肺型21例 ;正虚邪…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发现血浆内皮素(ET)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和靶器官损害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实验性高血压动物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浆ET水平明显升高,血压和ET呈明显正相关性。但报道多限于成人,罕有儿童高血压与ET关系的研究报道。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旨在探讨血浆内皮素在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发病过程中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成人时期的高血压与儿童时期密切相关。儿童高血压和成人高血压一样,也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高血压指原因未明且以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独立性疾病,发病机理与遗传和环境因素(肥胖、精神压力、不良饮食习惯)有关。继发性高血压主要由原发疾病引发,常见病因有:肾源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源性疾病、中毒及药物等。继发性高血压因原发疾病的存在易被发现,容易引起人们重视;原发性高血压因症状不明显不易引起重视导致漏诊,从而对患儿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9.
对19例轻度肥胖、19例中度肥胖、16例重度肥胖及30例正常体质量儿童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重度肥胖组除SV外,各心功能指标与其他三组均有显著差异,中度肥胖组与轻度肥胖组及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均〈0.05);所有参数均与BM I呈显著相关(P(0.01)。表明中、重度单纯性肥胖儿童已有亚临床心脏形态及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改变,且随肥胖程度增加,这种改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病情及治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第1次诊断为HSP的患儿50例为HSP组,以49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空腹采集两组儿童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根据25-(OH)D_3检测结果将HSP患儿进一步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20 ng/m L)(n=9)、不足组(15 ng/m L~20 ng/m L)(n=15)、缺乏组(≤15 ng/m L)(n=25)、严重缺乏组(≤5 ng/m L)(n=1)。收集HSP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激素治疗情况、入院前病程及住院天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HSP组患儿血清25-(OH)D_3水平(16±6 ng/m L)低于健康对照组(29±5 ng/m L)(P0.01)。与正常组+不足组患儿[25-(OH)D_315 ng/m L]相比,缺乏组+严重缺乏组患儿[25-(OH)D_3≤15 ng/m L]肾脏受累发生率、激素使用率均增高(P0.05),中位住院天数延长(P0.05),但入院前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患儿血清25-(OH)D_3水平低,低血清25-(OH)D_3水平HSP患儿肾脏受累风险及激素使用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但补充维生素D对HSP有无治疗作用,能否缩短HSP患儿病程,改善远期预后,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