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包虫病的CT表现特征,评价CT检查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包虫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脑包虫囊肿3例,CT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圆形、椭圆形囊性低密度影.1例囊内见到子囊,1例囊壁呈较厚的弧形钙化.脑泡状棘球蚴病1例,表现为脑内蜂房状混杂密度肿块.结论:CT检查能明确病变的存在和形态特点,是诊断脑包虫病安全可靠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开心胶囊对气滞血瘀型高脂动物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复制气滞血瘀高脂大鼠模型,制作相应血清,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观察其MCP-1 mRNA的表达。结果开心胶囊高剂量含药血清对MCP-1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与立普妥相当。结论开心胶囊保护此类内皮损伤的机制可能与降低MCP-1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3月行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32例患者设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行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32例患者设立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32例开腹溃疡穿孔修补术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32例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出血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热打击对培养人骨骼肌细胞(HSKMC)通透性、细胞骨架及细胞周期影响.方法 流式细胞仪钙离子内流检测热打击对HSKMC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法检测热打击对HSKMC细胞骨架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热打击对HSKMC细胞周期改变.结果 给予培养人HSKMC细胞不同温度梯度热打击1h后,43℃热打击组钙离子流式检测的中位数为91.63,37℃对照组中位数为22.98.同对照组相比,随着热打击程度加强,显微镜高倍镜下可见骨骼肌细胞骨架逐渐出现变粗、变短、出现明显的应力纤维.骨骼肌细胞在热打击情况下,各组G0/G1期DNA含量在44.13~62.98之间,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当细胞离开热打击环境后培养18 h前G0/G1期DN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培养第18小时恢复才同对照组基本相同.结论 热打击的情况下造成细胞钙离子内流效应,导致细胞内钙超载.可改变HSKMC骨架结构,使骨架失去正常的网状有序排列结构,间隙增大.细胞周期出现阻滞,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梯度热打击对体外培养骨骼肌细胞的损伤和表达IL-6、TNF-α的影响.方法:利用CCK-8法对比各组不同时相细胞存活率和24 h增殖率.采用ELISA法对比梯度热打击量对骨骼肌细胞释放IL-6和TNF-α的影响.结果:对比37℃对照组,热打击组各个时相细胞活力均下降(P<0.001),并呈时间及温度依赖关系.对比37℃对照组,39℃组7h时段及41℃和43℃组各时相增殖率显著下降(P<0.001),并呈时间及温度依赖关系.ELISA检查显示,热打击组IL-6和TNF-α的表达量较37℃对照组显著上升(P<0.001),41℃和43℃组较39℃组显著上升(P<0.01).结论:热打击对骨骼肌细胞具有细胞毒效应,抑制骨骼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释放.  相似文献   
6.
7.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X线与CT检查已广泛用于食管癌的诊断。本文通过对20例食管钡餐造影与CT检查资料的分析比较,旨在提高对食管癌综合影像检查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包虫病的CT表现特征,评价CT检查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包虫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脑包虫囊肿3例,CT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圆形、椭圆形囊性低密度影。1例囊内见到子囊,1例囊壁呈较厚的弧形钙化。脑泡状棘球蚴痛1例,表现为脑内蜂房状混杂密度肿块。结论:CT检查能明确病变的存在和形态特点,是诊断脑包虫病安全可靠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食管癌的X线与CT表现,提高时食管癌综合影像检查作用的认识。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20例食管癌,时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部位为胸上段2例,胸中段9例.胸下段2例,病变长度2.5~13cm。钡餐造影显示为髓质型11例。蕈伞型2例,缩窄型3例,混合型4例。CT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腔内肿块,并可显示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情况。按照改良的MOSS食管癌CT分期标准Ⅰ期4例.Ⅱ期9例,Ⅲ期6例,Ⅳ期1例。结论:两种检查手段的结合对早期食道癌的发现,术前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