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羧甲基壳聚糖银、锌、铈的合成及抑菌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羧甲基壳聚糖银、锌、铈的合成及其混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变形杆菌的抑菌作用 ,并与磺胺嘧啶银进行比较 ,结果发现 ,羧甲基壳聚糖银、锌、铈水溶液 (含量为 0 .6 95mg/ml,Ag、Zn、Ce含量分别为 0 .2 5 2× 10 6、5 .2 8× 10 6、2 .15 4× 10 6)对上述 5种细菌 (含量为10 4CFU/ml)杀菌率为 96 %以上 ,与 1.0mg/ml磺胺嘧啶银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金银花、厚朴提取物对不同血清型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为筛选具有防龋能力的中草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法、液体衡释法测定金银花提取物、厚朴酚粗结晶对变形链球菌a、c、e、g型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 金银花水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a、c、e、g菌株的抑菌圈分别为11 mm、16 mm、14 mm、和18 mm.MIC分别为600 mg/ml、400 mg/ml、400 mg/ml、400 mg/ml.MBC分别为600 mg/ml、600 mg/ml、600 mg/ml、400 mg/ml.厚朴酚粗结晶对变形链球菌a、c、e、g型菌株的MIC分别为100 ug/ml、50 ug/ml、100 ug/ml、50 ug/ml.MBC分别为100 ug/ml、50 ugml、100 ug/ml、50 ug/ml.结论 金银花、厚朴提取物对不同血清型的变形链球菌菌株均有抑菌或杀菌作用.厚朴提取物--厚朴酚粗结的抑菌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3.
肿瘤患者血清超微弱发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60年代初,苏联学者发现生物的细胞组织和体液中,普遍存在着与新陈代谢相关联的发光现象。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已经基本搞清了血清发光的本质,并发现许多疾病与血清发光有相依的关系1。我们采用了化学诱导法中的过氧化氢诱导的化学发光(H2O2 induced Chemiluminescence H2O2-ICL)法研究了肿瘤患者血清的自发化学发光(Spotaneous ChemiluminescenceSCL)和H2O2-ICL,并探讨了它们的变化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1.1.1 正常组 27例均为健康献血员。其中男性11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6.5±8.2岁。 …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白细胞介素 4 (IL 4 )水平。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18例轻、中度哮喘患者和 18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IL 2R、IL 4水平 ,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哮喘患者血清sIL 2R( 30 3.95± 5 1.82U/ml)及IL 4 ( 14 1.11± 133.93pg/m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2 10 .6 4± 4 8.6 0U/ml和 6 0 .0 6± 2 1.6 7pg/ml;P <0 .0 1和P <0 .0 5 ) ,两者呈正相关趋势 (r =0 .883)。 结论 sIL 2R ,IL 4升高是哮喘过敏性炎症的表现 ,T淋巴细胞激活及其释放的IL 4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方法 将1 716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例分为早期(出生≤7 d)和晚期(出生>7d)两组.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对两组患儿进行血培养,并以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 716份血液标本共分离培养病原菌99株,其中革兰氏阳性(G+)球菌39株(39.39%),革兰氏阴性(G-)杆菌59株(59.60%),白色念珠菌1株(1.01%).G+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64.10%).早期组的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36.36%)和肺炎克雷伯菌(25%),晚期组为肺炎克雷伯菌(52.73%)和大肠埃希菌(18.18%).MRCNS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唑啉、亚胺培南、红霉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CNS)(P均<0.05).两菌ESBLs阳性菌株对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菌株(P均<0.05).肺炎克雷伯菌ESBLs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棒酸、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高于ESBLs阴性菌株(P均<0.05).结论 G-杆菌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致病菌.MRCNS及G-杆菌耐药状况相当严重.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有助于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早在60年代初,苏联学者发现生物的细胞组织和体液中,普遍存在着与新陈代谢相关联的发光现象.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已经基本搞清了血清发光的本质,并发现许多疾病与血清发光有相依的关系[1].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其中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尤为显著。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呼吸道肿瘤之首。为了探讨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我们采用免疫酶标法中的即用型S-P-步色法对48例住院肺癌患者进行了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测定,并对其中12例化学药物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了比较。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对象1.1.1实验组:经CT及病理学确诊为肺癌的患者48例,年龄56±14岁。1.1.2正常对照组:健康成年人25人,年龄为48土12岁1.2T细胞亚群检测试剂盒(福建日通生命技术有限公司产品)1.…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抗癌中药莪术油、华蟾素、龙葵碱与肝癌细胞株SMMC7721、胃癌细胞株NKM45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生物发光法(BLA法)测定莪术油、华蟾素和龙葵碱与SMMC7721、NKM45作用后的ATP含量,并与5-氟脲嘧啶(5-FU)的作用进行比较,分析莪术油对NKM45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莪术油等三种中药与SMMC7721、NKM45作用后的ATP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与5-FL作用后的ATP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莪术油对NKM45的存活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莪术油等中药能够抑制SMMC7721、NKM45细胞的增殖活性BLA法可广泛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淋病奈瑟菌(淋球菌)对抗生素耐药状况的变化及其与β-内酰胺酶的关系。方法采用K-B琼脂扩散法.选择6种常用抗生素对2001年-2004年临床分离的381株淋球菌进行了抗菌活性分析,并应用头孢硝基噻吩显色法检测淋球菌的β-内酰胺酶。结果 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和壮观霉素对淋球菌的敏感性无明显变化(敏感率〉80%),青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显著上升,分别由2001年的35.7%、59.8%和66.1%上升到2004年的60.0%、86.2%和88.7%。PPNG菌株在4年内上升了7.3%。结论PPNG菌株在对青霉素高度耐药的同时,对喹诺酮类药物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因此,青霉素和喹诺酮类药物已不适宜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