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沈炳香  聂松柳 《医药导报》2005,24(11):1086-1087
随着医院药学工作模式的转变,培养合格的临床药师队伍是当务之急,该文探讨了将医学和药学工作者配对组合,定向培养临床药师的初步实践,为基层医院培养临床药师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4—2017年六安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调取2014—2017年六安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的相关用药信息,并从多个角度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AUD)、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2014—2017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和AUD均下降,但各类品种选择结构有明显变化。总体上β-内酰胺类药物选用比例有所下降,但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中β-内酰胺类药物仍然DDDs及占比最高。第1、3、4代头孢的DDDs总体呈波动式下滑的趋势,只有第2代头孢的DDDs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由于第3、4代头孢DDDs占比较少,第2代头孢取代第1代头孢的趋势比较明显,第2代头孢中头孢呋辛有取代头孢替安的趋势。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大幅增长,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大幅下降。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出现明显增长。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的DDDs出现大幅下降。氟喹诺酮类药物中的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大环内酯类中的阿奇霉素干混悬剂逐年增长较为迅速,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国产)、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DDDs均显著增加。结论 2014—2017年六安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的管理是有效的,但应注意品种结构选择的变化及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的增长,尤其关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钠、莫西沙星、比阿培南、伏立康唑、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不合理用药问题。  相似文献   
3.
全肠外营养支持1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炳香 《医药导报》2007,26(7):780-781
目的 通过分析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支持的实施情况,对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对2001年6月~2006年4月期间实施TPN支持的145例住院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PN能提高危重患者的治愈率及手术成功率,能够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结论 TPN液可有效保护与支持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维护细胞的正常代谢,参与机体的生理功能、免疫功能的调控与修复。TPN液配方应以个体化调整为基础,才能起到更安全、更有效的营养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4.
山核桃外蒲壳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山核桃外蒲壳中总皂苷的含量,为山核桃外蒲壳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在12.36~61.82μg·L^-1内吸收度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回归方程:Y=0.0272X-0.1128,平均回收率为104.90%,RSD=2.14%。结论该方法可靠、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山核桃外蒲壳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HPLC法同时测定萘普生钠伪麻黄碱缓释片中两组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炳香  李德刚  聂松柳 《安徽医药》2007,11(11):1002-100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萘普生钠伪麻黄碱缓释片中两组分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 C18柱(150 mm×4.6 mm),以甲醇-0.05 mol.L-1磷酸二氢钾-十二烷基硫酸钠(700∶300∶0.3,用磷酸调pH至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流速为1.0 ml.min-1。结果萘普生钠与盐酸伪麻黄碱分别在质量浓度5.5~176.0 mg.L-1与3.0~96.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和1。方法精密度RSD分别为0.60%和0.35%(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2%和99.45%,RSD分别为0.61%和0.52%(n=9)。结论本法可对萘普生钠和盐酸伪麻黄碱进行同时测定,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高辛血药浓度超出安全限值(2.0 ng·mL-1)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风险预测模型,为地高辛的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服用地高辛进行治疗并接受血药浓度监测的15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纳入患者按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值分为达标组(0.5 ng·mL-1≤血药浓度值≤2.0 ng·mL-1)和超限组(血药浓度值>2.0 ng·mL-1),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肾损害情况、日均服药剂量,合并用药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地高辛血药浓度超出安全限值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筛选出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估。结果:患者的性别(OR=0.379,95% CI:0.244~0.589)、肾损害情况(OR=0.252,95% CI:0.162~0.391)、日均服药剂量(OR=0.438,95% CI:0.279~0.689)、合用促胃动力药(OR=1.975,95% CI:1.294~3.013)、合用抗菌药物(OR=0.471,95% CI:0.299~0.741),合用β受体阻滞剂(OR=0.454,95% CI:0.277~0.642)以及合用芪苈强心胶囊(OR=0.096,95% CI:0.026~0.353)是地高辛血药浓度超出安全限值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所筛选出的7项独立影响因素,建立了地高辛血药浓度超出安全限值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的C-index指数为0.742,表明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后发现预测值和观察值基本一致,表明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通过筛选出地高辛血药浓度超出安全限值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了能够预测其相关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该列线图有着良好的区分度及一致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甄别洋地黄中毒高风险人群,提前准备应对方案有着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连花清瘟颗粒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截至2020年3月24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50例住院期间应用连花清瘟颗粒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治疗的COVID-19患者资料,总结和分析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经连花清瘟颗粒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平均改善时间为(10.83±5.91)d。经7 d治疗后,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及C反应蛋白等)正常患者数均较治疗前增加,其中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善情况最为明显。5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24例,多为轻症,对症治疗后均缓解。结论:在COVID-19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连花清瘟颗粒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方案可供临床治疗经验性选择,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关注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可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发生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on,HTPR)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PCI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建模集(n=223)和验证集(n=61),分析建模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生氯吡格雷HTPR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 15 μmol·L-1、超敏C反应蛋白≥ 3.0 mg·L-1、多支血管病变和携带CYP2C19*2是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发生HTP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预测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发生HTPR的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建模集和验证集的C-index分别为0.814(95% CI:0.732~0.846)和0.778(95% CI:0.741~0.802),校正曲线均与标准曲线拟合较好,ROC曲线AUC分别为0.845和0.774,表明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导致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发生HTPR的危险因素较多,本研究基于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为临床筛查高风险患者和优化抗栓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2012~2013年收集上报至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的301例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涉及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注射剂导致ADR占首位,有181例(占60.1%),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占第一位有86例(占28.6%),中药注射剂、调节水电解质及营养药占第二、三位;ADR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有93例(占30.9%),其次为消化系统症状,有61例(占20.3%)。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亳菊总黄酮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丹参滴丸组(140mg/kg),亳菊总黄酮小、中、大剂量组(分别为75、150、300mg/kg)。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0、0.5、1.0、2.0h测定各组大鼠心电图ST段变化;冠状动脉结扎后24h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含量;观察各组大鼠心肌梗死率及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亳菊总黄酮可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各时点心电图ST段抬高值,降低血清AST、LDH、CK含量,降低心肌梗死率,改善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呈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结论亳菊总黄酮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