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8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肌肌钙蛋白T对梗死后心绞痛病人预后的判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梗死后心绞痛(PA)病人预后的判断价值。②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10d后,连续20d检测126例PA病人血清cTnT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随访0.5年,观察心脏事件(再梗死、猝死或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③结果连续20d检测,cTnT均正常(cTnT≤0.2μg/L)者26例,随访期内只有1例发生心脏事件;cTnT升高≤10次者51例,随访期内发生心脏事件12例,其中非Q波心肌梗死4例,Q波心肌梗死8例;cTnT升高>10次者49例,随访期内发生心脏事件29例,其中非Q波心肌梗死20例,Q波心肌梗死9例。特别是非Q波心肌梗死后的PA病人,其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Q波心肌梗死(χ2=15.32,P<0.001)。CK-MB升高者13例,随访期内发生心脏事件5例。④结论血清cTnT监测可以判断PA病人的预后,cTnT持续升高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三腔起搏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D)功能,探索通过单左心室起搏实现心脏再同步(CRT)的效果,并评价该方式下右心室的收缩功能。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随机分成单左心室起搏组和双心室起搏组,各15例。植入起搏器后优化两组起搏参数,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房室间期(AVD)、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二尖瓣反流面积(MRA)、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左心室舒张充盈时间占心动周期的比例(LVFT/RR)、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前间隔与后壁收缩期轴向应变达峰时间差(SPWMD)的差异,评估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单左心室起搏与传统双心室起搏的疗效,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结果:与术前相比,单左心室起搏组与双心室起搏组患者术后12个月LVEF、TAPSE、LVFT/RR均增大,AVD、QRS时限、LVEDD、MRA、IVMD、SPWMD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双心室起搏组相比,术后单左心室起搏组AVD、TAPSE、LVFT/RR增大(P0.01);QRS时限、程控优化时间缩短(P0.01);起搏器电池预估寿命延长(P0.01);MRA减小(P0.05)。结论:RAAVD单左心室起搏与传统双心室起搏均可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前者在延长左心室舒张期充盈时间、缩短QRS间期及改善右心室收缩功能方面优于后者,且能缩短程控优化时间、延长起搏器电池寿命。  相似文献   
3.
晚期食管癌目前仍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我们自1995年10日至1998年9月,采用亚叶酸钙(CF)、氟尿嘧啶(5-FU)及卡铂(CBP)对27例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联合化疗,现将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并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例T2DM并UA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d; B组21例,给予罗格列酮 m/d.另取健康成年人2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时测定hs-CRP、IL-6、MMP-9和血脂等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治疗1月后MMP-9也明显下降(t=2.76,P<0.05),3个月后TC、T、hs-CRP、IL-6、MMP-9明显下降(t=2.30~5.1,P<0.05).B组治疗3个月时TC、hs-CRP、IL-6、MMP-9水平明显下降(t=1.75~.23,P<0.05).A组治疗3个月时T较B组显著下降(t=3.17,P<0.01), TC、hs-CRP、IL-6、MMP-9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0.22~1.33,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罗格列酮单用可降低T2DM并UA病人炎症因子水平,起到纠正脂代谢紊乱、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例1,女,40岁。反复发作心悸心跳间歇感2年,加重3d入院。有慢性扁桃体炎病史3年。查体:扁桃体Ⅲ°大,心率85次/min,律不齐,闻及频发早搏。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动态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Lown Ⅱ级。给慢心律、心律平、乙吗噻嗪等药物治疗,早搏一直未控制。后作扁桃体切除术,术后早搏基本消失。停用抗心律失常药后复查动态心电图示偶发室早,24h时早搏总数56次,随访6个月未反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抑制作用及对心房结构和功能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的阵发性AF患者9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螺内酯20 mg/d,对照组(48例)不予螺内酯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研究前后血浆醛固酮(Ald)浓度、AF发作情况、左房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应用螺内酯12个月后Ald水平较前明显降低(5.30 ng/dl vs 7.70 ng/dl,P<0.01),AF发作次数及AF负荷明显减少,左房内径、左房最大容积、左房最小容积及左房收缩期前容积均减小,左房射血分数增高(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亦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能够抑制阵发性AF患者心房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减少AF发生率及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1 资料与方法  选择了1996年3月至1998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06例,按Braunwald分级标准分为3级;入院后0~4小时及12~24小时静脉采血各1次,检测血清cTnT浓度;随访时间定为入院后6个月内。血清cTnT的测定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一步夹心法。血清cTnT的正常值:≤0.2μg/L。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用四格表χ2检…  相似文献   
8.
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①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效果。②方法采用经胸超声监测,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48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人。③结果46例病人成功实施封堵术,成功率为95.8%,其中1例出现短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失败。46例病人随访3~12个月,效果良好。④结论经导管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经食管电复律转复心房扑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及结果   1996年 6月~ 1998年 6月应用自行设计研制的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进行经食管电复律转复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共40例。 40例为随机选择 ,房扑发作 2 6± 13.8(3~ 6个月 )天 ,应用药物治疗 3天以上未能复律。各病例选择的药物及剂量均不同 ,多选用西地兰、普罗帕酮、胺碘酮等。其中男 2 2例、女 18例 ,年龄 42± 11.5 (15~ 72 )岁。器质性心脏病 2 8例 ,其中冠心病 11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 5例、风湿性心脏病 5例、先天性心脏病 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 2例、扩张性心肌病 1例 ;原因不明者 12例。  食管电极与设备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