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炜莉  殷小成 《河北医药》2007,29(10):1132-1133
扩张型心肌病(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和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L-18水平在婴幼儿哮喘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0例哮喘患儿和20例健康对照组患儿血清中IL-18、IL-4和INF-γ的含量,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患儿血清中IL-18和INF-γ的含量明显增高(IL-18:202.61±72.30与154.49±48.50 ng/L,P〈0.01;INF-γ:64.36±25.72与43.29±22.24 ng/L,P〈0.01),IL-4的含量降低(206.20±88.66与228.38±81.79 ng/L),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婴幼儿中哮喘患儿血清IL-18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哮喘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三氧化二砷 (As2 O3)诱导慢粒细胞系K562细胞株凋亡是否与线粒体跨膜电位 (△Ψm)改变有关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联合应用As2 O3和巯基还原剂———二巯基苏糖醇 (DTT)、谷胱甘肽 (GSH)耗竭剂———丁硫堇 (BSO)处理K562细胞株 ,通过测定细胞内荧光染料碘化丙啶 (PI) /Rhodamine1 2 3(Rh1 2 3)的色强度分析线粒体跨膜电位 (△Ψm) ,通过测定细胞活力、亚G1期细胞含量及形态学观察等鉴定细胞凋亡。结果 As2 O3砷可明显诱导K562细胞线粒体△Ψm下降。BSO可加强As2 O3砷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和线粒体△Ψm下降 ,而DTT则有部分拮抗作用。在 2× 1 0 - 6 mol/LAs2 O3处理 72h的K562细胞 ,细胞膜完整但线粒体△Ψm下降的凋亡细胞 (PI- Rh1 2 3- )达 (2 6 .0± 2 .5) % ,当 1× 1 0 - 3mol/LBSO同时处理时 ,PI- Rh1 2 3- 细胞和凋亡细胞数上升达 (37.2± 5 .7) %和 (39.1± 4 .5) % ;而当 2× 1 0 - 4mol/LDTT同时处理时 ,PT- Rh1 2 3- 细胞和凋亡细胞数分别降至 (1 1 .5± 1 .3) %和 (1 5 .4± 3 .5) %。结论 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是As2 O3砷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关键环节 ,其机制可能与巯基氧化有关 ,巯基可能是As2 O3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分子靶子。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主要是由免疫细胞所产生、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近年研究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支气管哮喘(哮喘)炎症调控,如细胞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等在诱发、维持和加重哮喘的变应性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就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趋化因子与哮喘的关系及其在哮喘治疗中的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分离培养的方法及检测其所表达的多种细胞因子。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和单克隆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其生物学特性,RT-PCR方法检测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出大鼠骨髓MSC,CD44表达率为92.3%,CD45表达率为6.9%;RT-PCR分析示有干细胞因子(SCF)、血小板生成素(TPO)、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不表达白介素-3(IL-3)。结论:成功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出MSC,并分泌多种造血相关因子,这可能揭示了其促造血功能的部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6.
肖春香  殷小成  罗芳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7):1925-1927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浆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9例HIE患儿按病情轻重分为轻、中、重3组。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免疫浊度法测定其血浆GMP-140、D-二聚体、vWF的含量,并以2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3组HIE患儿GMP-140值分别为(26±7)、(32±9)、(50±16)μg/L,较对照组的(11±4)μg/L显著升高(P<0.001),vWF分别为(130±41)、(169±53)、(204±70)%,较对照组的(98±32)%显著升高(P<0.005或0.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329±96)、(455±122)、(622±206)μg/L,较对照组的(209±59)μg/L显著升高(P<0.001)。血浆GMP-140、vWF水平和D-二聚体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治疗后各指标有明显下降(P<0.001)。结论:新生儿HIE有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损伤及高凝状态,监测血浆GMP-140、D-二聚体和vWF的变化,可作为预测新生儿HIE病情严重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中NUDT15基因c.415>C位点多态性与化疗中6-巯基嘌呤(6-mercaptopurine,6-MP)毒性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  相似文献   
8.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R4相互作用传导特定信号,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效应.CXCR4在急性白血病中高表达,与疾病的预后、耐药、复发密切相关.采用生物学策略治疗肿瘤,为治疗急性白血病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中药黄芪甲甙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表达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和单克隆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其生物学特性,用MTT法检测黄芪甲甙对MSCs增殖的影响,RT-PCR方法检测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及黄芪甲甙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成功分离出大鼠MSCs,有干细胞因子(SCF)、血小板生成素(TPO)、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不表达白介素-3(IL-3);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芪甲甙与MSCs共培养24、48、72 h后,以200 mg/mL黄芪甲甙组72 h增殖作用最明显(P<0.05);RT-PCR分析示黄芪甲甙培养组MSCs分泌SCF mRNA高于未加黄芪甲甙的对照组(P<0.01),其余细胞因子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甲甙能促进MSCs体外增殖,并可以诱导和促进MSCs分泌SCF,这可能揭示了其促进MSCs增殖和分化的部分机制。[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4):290-292]  相似文献   
10.
苦参碱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苦参碱是苦参的主要成分 ,具有抗K5 6 2细胞、HL 6 0细胞增殖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苦参碱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细胞增殖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苦参碱对ALL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苦参碱对ALL细胞Bcl 2表达的影响。结果  0 .1mg/ml~ 1.0mg/ml浓度的苦参碱对ALL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培养 4 8h后 ,与未处理组相比 ,其OD值 (MTT法 )由 0 .84± 0 .2 7分别降低为 0 .1mg/ml时的 0 .73± 0 .16 ,0 .2mg/ml时的 0 .5 8± 0 .15 ,0 .5mg/ml时的 0 .32± 0 .16 ,1.0mg/ml时的 0 .2 4± 0 .14 ,差异有显著性。苦参碱可下调ALL细胞Bcl 2的表达 ,培养 4 8h后 ,Bcl 2阳性率由 (2 5 .0± 5 .8) %降低至0 .1mg/ml时的 (2 1.3± 6 .1) % ,0 .2mg/ml时的 (18.2± 3.7) % ,0 .5mg/ml时的 (14 .5± 4 .0 ) % ,1.0mg/ml 时的(10 .0± 3.2 )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苦参碱具有抗ALL细胞的增殖作用 ,其可能机制可能与其下调ALL细胞Bcl 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