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脑外伤所致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50例脑外伤所致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5例/组,属于2014年11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和恢复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85.19±2.35)分,恢复概率为88.00%,两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佳(p<0.05).结论:手术治疗脑外伤所致硬膜下血肿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
卓志平  王诚  周焜  梁郸 《贵州医药》2006,30(6):541-542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分为脑内型和脑外型,相对于脑内型,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较为少见。我们于1996年7月至2005年7月收治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10例,现将其影像学(CT和MRI)的表现分析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28~46岁,平均32.5岁。临床出现癫痫症状1例,提睑无力1例,头痛2例;其余6例无症状。病程1个月至3年。1.2影像资料10例病人均行CT扫描、MRI和增强MRI检查。CT所用设备为以色列HeliCAT,均为轴位平扫,层厚10mm;MRI采用以色列P-seige,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2结果10…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36例听神经瘤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听神经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8例。术后出现听力丧失31例,面神经功能障碍18例,后组颅神经损伤4例,脑脊液漏3例,出现脑积水或原有脑积水加重2例,颅内感染1例,颅内出血1例,死亡1例。结论:听神经瘤术后听力丧失和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肿瘤的大小、囊性变及术者显微手术熟练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王诚  卓志平  周焜  梁郸  乔志立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20-1122
特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病死率和伤残率高,是严重危害人们生命的急性创伤。现将我科2008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75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46例,女29例,年龄4~62岁,平均35.5岁,受伤到入院时间0.5~14h,平均4.5h。  相似文献   
5.
脊髓空洞症是脊髓的慢性病变,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出现肢体的感觉症状和运动症状。以往主要依靠椎管造影X线或椎管造影CT检查,诊断较为困难。自从磁共振(MRI)出现以后,临床上对脊髓空洞症的诊断就变得更加容易和直接。在临床治疗上,脊髓空洞症的处理一直是外科医生  相似文献   
6.
ARDS是一种以急性起病为特征,持续低氧血症的综合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时有见到,特别是在合并有肺部损伤的患者.我科自2001年以来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梁郸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534-535
目的研究小骨窗开颅术和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收入的13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小骨窗开颅术组(A组)和骨瓣开颅术组(B组)两组,各67例,分别施行小骨窗开颅术和骨瓣开颅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致残率、致死率等。结果 A组效果良好46例,效果不佳21例,治疗有效率68.7%,残疾15例,致残率22.4%,死亡6例,致死率8.9%;B组效果良好55例,效果不佳12例,治疗有效率82.1%,残疾9例,致残率13.4%,死亡3例,致死率4.5%。B组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合理选用骨瓣开颅术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预后及动脉瘤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8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及随访至2019年10月18日前的随访资料,分析各因素对预后及复发的影响.结果 82例中预后良好者65例(79.27%);82例中复发6例(7.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人年龄、Hunt-Hess分级、高血压病、动脉瘤位置、手术离发病时间、多发性动脉瘤及CT Fisher分级、栓塞程度的不同,颅内破裂动脉瘤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年龄、Hunt-Hess分级、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瘤直径、瘤颈宽度、动脉瘤位置、手术离发病时间、多发性动脉瘤、CT Fisher分级、手术方式及栓塞程度的不同,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Hunt-Hess分级≥Ⅲ级、高血压病、手术离发病时间≥4d、多发性动脉瘤、单纯弹簧圈栓塞或单纯支架治疗为颅内破裂动脉瘤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与不全栓塞相比,完全栓塞或瘤颈残留为保护因素.年龄≥60岁、Hunt-Hess分级≥Ⅲ级、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瘤直径≥4 mm、瘤颈宽度≥5 mm、手术离发病时间≥4 d、多发性动脉瘤、CT Fisher分级≥Ⅱ级、单纯弹簧圈栓塞或单纯支架治疗为颅内破裂动脉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相对于不全栓塞,完全栓塞或瘤颈残留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预后与年龄、Hunt-Hess分级、高血压病、手术离发病时间、多发性动脉瘤、CT Fisher分级及栓塞程度有关.动脉瘤复发与年龄、Hunt-Hess分级、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瘤直径、瘤颈宽度、手术离发病时间、多发性动脉瘤、CT Fisher分级、手术方式及栓塞程度有关,临床上应注意上述因素的影响,尽量完全栓塞以降低复发率,术后积极干预影响动脉瘤复发的影响因素,改善预后及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出血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4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09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Log-rank法进行生存率显著性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作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GOS评分、GCS评分、高血压、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肺部感染及血糖与预后有关联.多因素分析显示GCS评分、出血量和血糖是自发性基底节区出血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发病时GCS评分、出血量和血糖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