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院前溶栓对肌钙蛋白T和肌红蛋白升高且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观察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院前肌钙蛋白T和肌红蛋白升高且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8例,治疗组24例,予院前尿激酶静脉溶栓,对照组24例,院前不予溶栓,其他抢救措施不受限制,追踪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冠脉再通情况及TIMI分级和短期内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治疗组冠脉再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短期心脏事件发生明显减少(P<0.05).结论:院前静脉溶栓可以提高肌钙蛋白T和肌红蛋白升高且ST段抬高的ACS的血管再通率,减少短期心脏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复苏方法对院前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初期疗效,寻找最佳的CPR方法。方法:对42例心搏骤停的患者进行CPR,根据采用复苏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组(ACD—CPR,21例)和标准心肺复苏组(STD-CPR,21例);比较两组患者CPR进行后1、5、10、15、30分钟的收缩期动脉血压(SBP)、血氧饱和度(SaO2)、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和住院率的差异。结果: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标准心肺复苏组。结论: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术初期效果优于标准心肺复苏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果糖预防干预治疗恶性肿瘤阿霉素类药物化疗引起的心脏毒性损伤的效果。方法对12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在化疗前和化疗的同时及化疗间隙期,静滴果糖每日1次,每次10g,7~14d1疗程,伴随化疗周期进行,与对照组60例比较,分析两组心功能、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化疗后心功能异常治疗组8例(13.33%),其中I一Ⅳ级心功能异常分别为4例(6.67%)、3例(5.00%)、1例(1.67%)、0例;而对照组共22例(36.67%),Ⅰ~Ⅳ级心功能分别为10例(16.67%)、6例(10.00%)、6例(10.00%)、0例,)(2检验P值为:0.003;心肌缺血治疗组共11例,Ⅰ~Ⅳ级分别为5例(7.33%)、4例(6.67%)、2例(3133%)、0例,对照组共33例(55.00%),Ⅰ~Ⅳ级分别为:13例(21.67%)、14例(23.33%)、6例(10.00%)、0例,P〈0.001。Kps评分治疗组平均高出对照组10分,P〈0.001。CTn1异常者治疗组6例(10.00%),对照组13例(21.67%),P值0.08。CK-bIB异常治疗组8例(13.33%),对照组18例(30.00010),P值0.027。结论果糖干预治疗能显著减少或降低阿霉素类肿瘤化疗引起的心脏损伤有显著疗效。同时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295例猝死患者院前现场急救措施,为提高猝死院前现场复苏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区急救中心2000年1月-2004年12月295例猝死患者院前现场抢救措施。结果所有患者经现场复苏无效死亡279例(94.6%),有效16例(5.4%),成功2例(0.7%)。结论(1)建立专业化的复苏小组,缩短呼救至到达现场问期;(2)早期启动生存链;(3)确保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等措施可提高猝死院前复苏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院前远程转诊危重病48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院前远程转诊危重病人的转送流程和应注意的问题,以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及安全性。方法:综合分析483例危重病人转诊过程的院前临床处理措施、方法。结果:483例危重病人安全成功转送到确定性专科重症监护病房,无一例途中死亡和发生医疗纠纷。结论:我们认为:做好(1)转运决定(2)病情评估、风险沟通(3)车载监护抢救设备(4)及早干预,途中严密监护(5)院前院内链式流程密切配合是保证危重病人院前远程转诊安全成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含紫杉醇药物化疗过程中,延长对患者的心电监护时间是否更安全和必要。方法:对120例执行含紫杉醇方案化疗的肿瘤患者,用药时进行24h心电监护(常规只监护3h),以每隔3h为一统计时段,分别观察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低血压发生率和临床症状情况。结果:心律失常(主要是心动过缓)发生率、心电图异常(主要是ST段改变)、低血压现象发生率均呈时间递减,前3h内心律失常26例(21.67%)、ST改变12例(10.00%)、出现低血压28例(23.33%),个别出现相应临床症状,满3h后至24h,心律失常共13例(10.83%)、ST改变10例(8.33%)、发生低血压20例(16.67%)。结论:延长对含紫杉醇药物化疗患者的心电监护具有临床意义,能及时发现24h内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及低血压等并发症,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7.
李荣杰  梁棕  吕博文 《当代医学》2011,17(22):66-67
目的探讨急诊科BIPAP呼吸机治疗急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BIPAP呼吸机强化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PaO(2t=5.369,P〈0.05),PaCO(2t=2.341,P〈0.05)和SaO2(t=2.876,P〈0.05)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实验组显效率(x2=4.038,P〈0.05)和总有效(x2=6.550,P〈0.0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BiPAP机强化治疗,对于提高抢救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值得广大临床工作者考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核素心肌显像 (SPECT)与电子束CT(EBCT)检测的冠状动脉钙化 (CAC)联合评价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并于同期行EBCT和SPECT检查的患者 72例 ,记算每例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CS) ,结合CS和SPECT评价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1)按年龄和性别给定的CS阈值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77%、81%、75 %和 83 % ;(2 )按SPECT阳性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1%、76%、71%和 84% ;(3 )结合CS阈值和SPECT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平行试验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达 97%和 96% ,系列试验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达 95 %和 91% ,均显著高于单项试验的相应指标 (P <0 0 5 )。结论 :合理应用BECT冠状动脉钙化与核素心肌显像联合评价有助于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的准确性 ,减少漏诊或误诊 ,是临床诊断冠心病较为理想的无创性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心包侵犯以心包积液为多见,如肺癌、食管癌和恶性胸腺瘤等,灌注化疗是重要一环[2-3],热灌注化疗临床上也较多报道[1-2],常在心电监护下进行[3].本组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探讨模拟体温的心包灌注化疗48例,与常规不加热的50例作比较,本文重点分析两组不同的心电生理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源性胸痛在恶性肿瘤并胸痛患者中的鉴别诊断及危险度分层处理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596例(门诊急诊230例,住院266例)在门诊急诊和住院治疗期间,出现胸痛爆发或原有胸痛加重的恶性肿瘤患者,经过心电图或心电监护、心肌酶学和(或)影像学检查等鉴别诊断,符合合并心源性胸痛的患者52例入组观察,在癌症三阶梯止痛的基础上,按心源性胸痛危险度分层诊疗处理,并作临床分析比较。结果:596例恶性肿瘤胸痛患者中,爆发性胸痛或加重者有52例(8.72%)合并心源性胸痛,发生比例为:门诊急诊230例恶性肿瘤胸痛患者并中心源性胸痛32例(13.91%),高于住院患者266例中并发心源性胸痛20例(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该部分患者按心源性胸痛危险度分层进行诊疗处理,疼痛明显缓解49例(94.23%)。结论:在恶性肿瘤并胸痛患者中,进行心源性胸痛的诊断鉴别,且该部分患者按心源性胸痛危险度分层诊疗处理,其疗效好,且能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