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研究复方利多卡因乳胶对双腔气管插管不良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需行双腔气管插管的胸科手术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全麻诱导前双腔气管导管套囊至头端涂抹无菌生理盐水;观察组,30例,全麻诱导前双腔气管导管套囊至头端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胶。记录麻醉诱导前( T1)、气管插入后3 min( T2)、拔管前1 min( T3)、拔管后3 min( T4)的平均动脉压( MAP)以及心率( HR)变化。记录患者术后呛咳、咽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T1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T2、T3、T4时间点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呛咳、咽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胶能有效减少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拔管时的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能减少术后呛咳和咽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采用单侧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 我院2009年至2011年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例130例,年龄在80~96岁,ASA Ⅱ~Ⅲ级。将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观察组于L3-L4穿刺采用单侧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于L2-L3穿刺采用硬膜外麻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观察两组麻醉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阻滞完善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快,(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麻醉后与术前比较波动较大(P<0.05)。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观察组麻醉效果好于对照组。 结论 单侧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镇痛和肌松效果好、麻醉平面可控性强、呼吸循环影响小等优点,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高龄患者的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微创连续动脉心排量监测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心脏外科和神经外科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危重、心功能差的心脏手术或颅脑等手术患者30例,分别行经桡动脉微创Flo Trac/Vigileo法和常规NICO法监测。比较二种方法判断心排出量(cardiac output,CO)、心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结果所有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本研究,平均麻醉时间为242分钟(153-423分钟),接受CO测定期间循环状态稳定,共得到56组同时测量的数据。Flo Trac法得到的CO、SV和CI结果均明显低于NICO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测量的CO值偏差为0.57L/min,精确度为0.60L/min,95%可信区间为(-0.60,1.73),5.36%(3/56)的测量点在误差的相关回归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测得的CO相关系数为0.695,回归方程为COFlo=1.28+0.61CONICO。结论经桡动脉微创连续动脉心排量监测技术测量的CO低于NICO法,但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均可为危重、心功能差的心脏手术或颅脑等手术患者提供可靠的CO测定手段。以Flo Trac测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为"目标"指导危重患者术中液体治疗,同时避免液体过负荷。从而决定进一步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常慢性嵌顿性支气管异物多采取开胸手术治疗.自1997年6月至2000年4月我们采用Nd∶YAG激光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慢性嵌顿性异物13例,均获成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价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下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时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脏气栓的重要性。方法拟定择期腹腔镜下右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38~73岁,体重40~90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0)对照组和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把中心静脉压控制在0~5mmHg的较低范围内,对照组把中心静脉压维持在正常范围。两组患者均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脏是否出现气泡,并记录出现气泡的维持时间,若出现气泡则提醒建议术者行夹闭血管漏口等相关处理。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术中出血量、术后是否送ICU治疗、术后神经并发症情况。结果与低中心静脉压组比较,对照组患者心腔内气泡发生以及术中出血量增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后进入ICU治疗的发生率及神经并发症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下行腹腔镜下右肝部分切除术可以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同时,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脏内的气泡,可以有效保证患者免受或减少气栓的威胁,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 ,38岁 ,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入院 ,拟行双瓣膜置换术。患者心功能Ⅱ级。入院后查患者除有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体征外 ,尚有消瘦、突眼、心慌、多汗的症候群。TT3 (三磺甲状原氨酸 )8 0 9nmol/L (参考值 1 4~ 3 4 )、TT4(总甲状腺素 )2 87 6 9nmol/L(73~ 15 5 )等六项指标均比正常值明显升高。诊断患者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由于家属强烈要求 ,手术在患者没有接受甲亢治疗的情况下进行。术前按常规用药。入室后患者呈紧张状态 ,心率较快。诱导用药为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28例胸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对照组(全麻),比较两组在术前30min、术中10min、术后10min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各指标监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拔管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以及镇痛效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及术后SBP、MAP、DB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给予面罩吸氧,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术前、术中、术后各指标都比较稳定,生命体征平稳。观察组患者在术后不良反应少,拔管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镇痛效果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90.62%)(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胸部手术中能保持循环、呼吸功能的稳定,在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中有显著效果,降低全麻的不良反应,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ANIH)方法节约用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年龄18~62岁、ASA Ⅰ-Ⅱ级行择期手术估计失血量>500 mL的患者3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平稳后经桡动脉采血10 mL·kg-1(10%血容量),采血后快速补充6%羟乙基淀粉15 mL·kg-1和乳酸林格氏液10 mL·kg-1.分别于术前、采血后、血液稀释后、术毕测定并观察Hb、Hct、MAP、CVP的变化,记录实际出血量同时计算理论出血量.结果 3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5±1.2)h.术前患者Hb(136.45±8.86)g·L-1,Hct 0.422±0.025;采血后患者Hb(112.38±8.42)g·L-1,Hct 0.352±0.021;血液稀释后患者Hb(95.78±7.12) g·L-1,Hct(0.280±0.016;术毕Hb(96.15±7.32) g·L-1,Hct 0.282±0.016.采血后、血液稀释后及术毕的HR及Hct均低于术前(P<0.05或P<0.01),MAP、HR、CVP无明显变化.麻醉后共采血11 550 mL,平均每例患者为385 mL.术中失血量共19 500 mL,平均每例患者失血(650±382)mL,经计算每例患者理论失血量为522 mL,血稀释后实际减少了患者的失血量128 mL,与术中失血量相比,血液稀释减少患者血液损失量的20%.结论 ANIH操作简便,能在容量负荷比较安全的范围内达到理想的稀释效果,节约用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