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妊娠梅毒1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临床特点及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 173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妊娠梅毒孕产妇,依据妊娠期是否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141例)及未治疗组(32例)。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足月产发生率和未治疗组足月产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而死胎死产及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未治疗组显著高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有效规范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以及降低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梅毒孕妇产后血清固定者的细胞免疫水平。方法 60例梅毒产妇规范治疗后血清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持续低滴度阳性(滴度≤1∶4,时间>2年)且排除HIV感染和神经梅毒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61例治疗后TRUST转阴的女性梅毒患者和63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结果病例组外周血CD3和CD4淋巴细胞亚群均低于2个对照组(P<0.001),而CD8则高于2个对照组(P<0.05);3组的Th17淋巴细胞亚群、血IL-17和IL-23的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孕妇产后血清固定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异常。  相似文献   
3.
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在2003年8月~2004年7月,对8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中44例使用抗抑郁药氟西汀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本院消化内科门诊,均符合FD诊断标准:(1)年龄18~75岁;(2)持续或反复发作上腹痛、腹胀,反酸、嗳气,胃灼热、  相似文献   
4.
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可寄居于人的生殖道,是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可引起盆腔炎、急性肾盂肾炎、前庭大腺炎、产后热等.1近几年,MH感染率有上升趋势,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了解其流行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与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重症伪膜性肠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膜性肠炎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及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性炎症,并在坏死的黏膜上有伪膜形成。起病急,病情发展较快,处理不当,则病死率较高。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对该病特别是重症者极为重要。本文结合我院于1996年至2002年间确诊的16例伪膜性肠炎的救治。浅谈其早期诊断与治疗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女性梅毒血清固定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梅毒孕妇产后血清固定者60例、治疗后TRUST转阴的梅毒妇女63例,用SCL-90对两组进行评估比较。将60例梅毒孕妇产后血清固定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梅毒知识宣传和相应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除对照组的处理措施外,还给予梅毒血清固定知识的相关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治疗;两组治疗及心理干预前后用SCL-90进行评估。结果60例梅毒血清固定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其他等8个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TRUST转阴者(P<0.05),且总分高于160分。治疗后梅毒血清固定者观察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其他症状及总分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分降低至160分以下。结论梅毒孕妇产后血清固定者存在心理状况异常,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后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蓝光联合药物治疗Ⅰ期和Ⅱ 期酒渣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皮肤科门诊确诊的120例Ⅰ期和Ⅱ 期酒渣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红蓝光联合口服及外用药物治疗、红蓝光治疗、口服及外用药物治疗16周,在8周末和16周末观察三组的疗效,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皮疹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其他两组治疗,且复发率低、副作用小.结论:红蓝光联合药物治疗Ⅰ期和Ⅱ 期酒渣鼻疗效较好、副作用小,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