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式功能牵伸对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活动障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20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康复治疗,如肌力训练、膝关节常规关节松动、中药熏洗活血化瘀,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进行改良式功能牵伸。在治疗前、治疗10周后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并采取Lysholm膝关节评分,且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10后其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Lysholm评分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周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106.62±15.71)°,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77.89±10.22)分,治疗10周后对照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93.21±17.72)°,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68.69±11.73)分,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行改良式功能牵伸,能够明显改善其膝关节活动度,提高其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76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常合并有周围韧带损伤.如果踝关节骨折未能达到解剖复位,下胫腓联合不稳定,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和迟发性踝关节不稳定.通信作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7例, 其中应用解剖型钢板62例,动力髋螺钉(DHS)65例,比较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4.2个月.无切口感染及死亡病例.按Merle Daubigne标准评估,解剖型钢板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79.03%(49/62),DHS组优良率78.46%(51/65).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解剖型钢板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低于DHS组(P<0.05).结论:使用解剖型钢板和DHS治疗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相似,但应用解剖型钢板治疗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和出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LISS钢板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LISS钢板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71例(试验组),以同期用DHS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与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间收治的114例胫骨骨折患者为治疗组,采用切开复位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设同期收的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63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骨愈合情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随访4~18mo,治疗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新鲜骨折疗效显著,临床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RI T2WI STIR序列在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中的价值.方法 对28例有头颈部外伤、X线或CT检查发现齿状突不居中患者应用MRI T2WI STIR序列对寰枢关节进行扫描,评价横韧带损伤情况,结合临床,对寰枢关节损伤情况进行评价,指导临床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寰枢关节骨质均未见骨折征象,脊髓均未见受压损伤征象;横韧带位于双侧侧块内侧和齿状突后方,显示清楚,T2WI STIR序列均呈均匀低信号影;均未见到齿状突断裂征象.结论 MRI T2WI STIR序列对寰枢关节横韧带显示良好,对齿状突不居中的头颈部外伤患者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肘后肱三头肌腱末端病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分析2007年7月~2009年7月我院76例肘后肱三头肌腱末端患者分别接受口服非甾体类药物+理疗、封闭治疗、肌腱末端剥离松解术治疗。结果 76例患者均首先接受口服非甾体类药物+理疗治疗,其中54例(71%)有效,剩余24例患者中20例(83%)通过封闭术治愈,剩下4例复发顽固性患者采用肌腱末端剥离松解术治疗100%治愈。结论肘后肱三头肌腱末端病大部分可以通过非手术治愈,末端剥离松解术对治疗顽固性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8.
肩胛骨骨折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卓锋  贝朝涌  杨志 《医学综述》2008,14(9):1363-1364
肩胛骨骨折较少见。随着对骨折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内固定材料的发展,目前的新观点认为采用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可以减少保守治疗所引起的肩关节外展疼痛及无力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前壁和前柱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髋臼前壁和前柱骨折患者26例为研究组,2008年1月—2009年收治的相同患者22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经髂腹股沟入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我院自己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复位效果、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复位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显露时间、切口关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血管神经损伤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前壁和前柱骨折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屈肌腱转位术治疗高位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屈肌腱转位术治疗高位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屈肌腱转位术治疗高位桡神经损伤22例,评价其治疗前后桡神经功能,并作手术前后比较。结果行屈肌腱转位代伸肌腱术后,22例患者伸腕、肌力、伸拇、伸指等功能均较术前有大幅度提高,各项功能评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总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为90.9%。结论屈肌腱转位术治疗高位桡神经损伤临床疗效确切,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