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母乳性黄疸患儿γ-GT与AKP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世江  黄朝蓉  李永华 《广东医学》2001,22(11):1030-103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 ,而母乳性黄疸又是新生儿黄疸较常见的病因 ,尤其是延迟高胆以晚发性母乳性黄疸占第一位[1] 。母乳性黄疸的诊断尚无特异指标 ,主要靠排除性诊断。本研究对母乳性黄疸患儿进行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 (γ -GT)及碱性磷酶(AKP)活性的测定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依据临床表现、检查结果设立母乳性黄疸组 (黄疸组 )及对照组。黄疸组系我科 1997年 1月至 1999年12月所收治的母乳性黄疸患儿 ,共 76例 ;其中男 4 2例 ,女 3 4例 ;日龄 <7d 13例 ,~ 18d 3 6例 ,~ 4 5d 2 7例…  相似文献   
2.
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高压氧 (HBO)对提高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减少脑瘫、精神发育迟滞等后遗症的作用。方法 将 8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43例 (A组 )及对照组 43例 (B组 )。A组于病情稳定后 48h内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 近期疗效A组明显好于B组 (P <0 .0 5 ) ,2 4个月时A组及B组患儿智能发育指数 (MDI)分别为 94.3 5± 16.2 1和 85 .2 3± 2 0 .3 4,运动发育指数 (PDI)分别为 92 .18± 19.0 4和 80 .18± 2 0 .15。 2 4个月时两组患儿MDI、PDI异常及脑瘫发病例数分别为 2与 9、5与 12、1与 6。A组明显优于B组 (P <0 .0 5 )。结论 早期高压氧治疗新生儿HIE对提高近期疗效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治疗效应。方法MAS患儿35例经气管插管应用外源性PS(200mg/kg),随机分为A和B两组:A组18例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B组17例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转归,并监测24h内PaO2、氧合指数(O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肺的氧合功能均明显提高,但在时限和程度上B组均明显好于A组。结论外源性PS与保护性肺通气具有协同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疗效,且并发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便秘较理想的方法。方法:将86例便秘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改善饮食、补充水份和含纤维食物等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西沙必利和双歧杆菌。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联合使用西沙必利与双歧杆菌是治疗便秘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儿童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分析儿童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儿科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 对5所医院儿科3881例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进行培养,采用API及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分离菌株,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标准进行药敏试验,并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酶)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将试验阳性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1009株病原菌,革兰阴性(G~-)菌541株(53.6%),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多见、大肠埃希菌次之;革兰阳性(G~+)菌449株(44.5%),以肺炎链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假丝酵母菌属19株(1.9%);G~-菌对氨苄西林、第一代头孢类药耐药率最高(71.4%~88.2%).对亚胺培南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ESBLs与AmpC酶分别为57.8%、54.8%与19.0%、10.5%;G~-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耐药率最高(95.8%~100.0%),对万古霉素敏感;MRS分离率0~9.0%.结论 儿童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为主;因儿科多选用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两大类抗菌药物,致使病原菌产生ESBLs较高、产AmpC酶菌也占一定比例;霞视痰培养及药敏检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治疗效应。方法 MAS患儿35例经气管插管应用外源性PS(200mg/kg),随机分为A和B两组:A组18例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B组17例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转归,并监测24h内PaO2、氧合指数(OI)。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肺的氧合功能均明显提高,但在时限和程度上B组均明显好于A组。结论 外源性PS与保护性肺通气具有协同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疗效,且并发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丹参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肾受累的防治效果。方法 对所有过敏性紫癜病例随机分为丹参组和对照组;在对照组对症处理的基础上,丹参组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14天。定期检测尿常规、血压、肾功能,记录有关症状及体征。结果 丹参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其肾受累的发生率(13%)明显少于对照组(40.9%),且表现较轻。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可用于过敏性紫癜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广州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的流行特点和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及变迁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在广州地区7所医院就诊的4856例2d-14岁患儿分别进行多病原联合检测,采集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鼻咽拭子检测呼吸道病毒抗原;静脉血液检查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结果CAP患儿主要以1岁以下的居多,且发病季节亦主要以秋冬为主;共培养分离1131株病原菌(23.29%),其中,革兰氏阴性菌63l株(55.79%),阳性菌500株(44.21%);检出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氏菌(28.65%)、肺炎链球菌(25.29%)、大肠埃希氏菌(23.08%)、金黄色葡萄球菌(12.2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5l%);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达92.55%,而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最高,耐药率高达98.40%;1岁以上患儿除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均高于l岁以下,其余均显著低于1岁以下(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肺炎链球菌感染逐年下降,肺炎克雷伯菌发生率比较稳定,大肠埃希菌感染逐年增长。结论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等为广州地区儿童CAP的主要病原体,多数病原微生物在1岁以下患儿中感染率高于l岁以上。  相似文献   
9.
10.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内外研究证实氧自由基释放在围产新生儿窒息致多脏器损害的发病机理中占主导地位,为了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作为氧自由基清除剂在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疗效,我科在1995年12月至1997年1月间作了对照比较观察,现报告如下:对象及方法一、对象:凡入选观察患儿,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1分钟阿氏评分≤7分,生后72小时以内。②无心力衰竭症状及体征。③心电图示心律不齐或心动过缓(≤100次/分)。④血清CPK-MB高于正常值(参考值:<20IU/L)。二、方法:1.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46例,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支持、对症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