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直方图与计数的关系。方法:对134例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的标本用手工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随机抽取血小板直方图正常人50例标本对照分析。应用CD-1700型血细胞分析仪及采用许汝和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操作。结果:分析表明,血小板直方图正常人,仪器计数血小板结果与手工计数结果非常接近。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的计数结果与手工计数结果相差悬殊。结论:凡血小板直方图异常者,不能仅凭仪器计数结果发出报告,必须经手工方法复检计数,以确保血小板计数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高空缺氧对人体机能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巳做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主要涉及呼吸,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人为造成小白鼠反复急性缺氧,观察了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了沙参煎剂对小鼠吞噬百分率、胸腺、脾脏及末梢血中淋巴细胞和T细胞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参可提高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且可抑制体液免疫,具有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细菌药敏试验中的L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敏试验发现有此抑菌圈内还着一些细小的个别菌落或有一层浅薄稍透明的菌膜,进一步观察发现抑菌圈内有细菌L型变现象。这种现象对疾病归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豨莶草对小白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豨莶草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地上部分,味苦,性寒,有小毒。中医临床常用其治疗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无力。急性肝炎等症。近年研究报道豨莶草的水、醇浸剂有抗炎降压作用。我们做了豨莶草对小白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锰、硒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系统研究锰、硒对小鼠免疫系统的生物效应,我们对60只昆明小鼠分别经腹腔注射91μmol/L的二氯化锰和51μmol/L亚硒酸钠(均为0.5ml/日×4周),并以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组作对照,从不同水平观察了用药2周和4周后的各种变化。结果如下: 给锰和给硒组小鼠胸腺重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正> 豨莶草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地上部分,味苦,性寒,有小毒。中医临床常用其治疗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无力。急性肝炎等症。近年研究报道豨莶草的水、醇浸剂有抗炎降压作用。我们做了豨莶草对小白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我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的85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临床主要分布于神经外科与呼吸内科,对铜绿假单胞菌保持抗菌活性较强同时耐药率<30%的抗生素有亚胺培南(IPM)、阿米卡星(AMK)、头孢他啶(CAZ)等,但庆大霉素(GEN)、氧氟沙星(OFX)耐药率分别高达68.8%、70.6%,原来被认为抗铜绿假单胞菌较为有效的环丙沙星(CIP)耐药率也升至43.1%。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建议根据药敏结果,采用有效药物单一或联合疗法,以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将食用蚂蚁作为延年益寿之法已有3000余年历史。现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不仅将蚂蚁作为美味佳肴,而且还当作强身健体,治疗疾病的良药。据报道,蚂蚁对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普通血液培养中变异无细胞壁细菌 (L型细菌 )的生长现象 ,以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方法 对在普通血液培养过程中瓶底出现轻微暗紫红、上清液微混或瓶壁有少量颗粒状物生长时 ,分别用血浆分离针抽取可疑培养物同时转种于普通血液琼脂培养基、L型增菌培养基及L型琼脂培养基中培养 ,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 从 2 0 0例普通血液培养瓶中分离出各种普通细菌 31例 (15 .5 % ) ,将可疑培养物再用血浆分离针转种于L型细菌液体培养基上又分离出 2 3例L型细菌 ,使原来一般血培养阳性率提高到2 7.0 %。结论 普通血培养过程中L型细菌生长时应及时、仔细观察和转种 ,才能提高L型细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