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先锋  席娟 《医药导报》2006,25(12):1287-1288
目的 探讨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意义。方法NSCLC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NP[异长春花(NVB)25 mg·kg-1·(m2)-1,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DDP)40 mg·kg-1·(m2)-1,适当水化后,第1~3天静脉滴注]方案化疗,联合华蟾素15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qd,21 d为1个疗程;对照组30例为单纯化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36.7%,对照组为23.3%,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控制疼痛及Karnofsky评分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可提高化疗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中的一组疾病,其直接致病原因目前仍不清楚。而肺癌则是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认为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多步骤、多中心、区域性的癌变过程,要经历从癌前病变(包括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癌的浸润和转移等多个步骤。而单个细胞癌变则主要有以下两阶段:①在初次发生致癌物暴露后,细胞内出现基因与分子异常并不断积累;②最终出现细胞的生长增殖失控,发生转移。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工作中不时见到肺间质纤维化与肺癌同时或者先后发生在同一患者。  相似文献   
3.
杨先锋 《现代保健》2011,(8):188-189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35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控制高血糖、扩张血管抗凝、改善血粘度、营养神经、控制感染、局部换药等治疗.结果经过上述综合治疗,痊愈出院10例(28.6%),好转出院17例(48.6%),无效4例(11.4%),放弃治疗自动出院3例(8.6%),死亡1例(2.8%).结论加强糖尿病足相关知识教育,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危险因素,争取早期诊断,糖尿病足如果预防和治疗得当,大部分的糖尿病足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而愈合.  相似文献   
4.
2000-2008年我院经外环途径行小儿斜疝手术5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0例中男46例,女4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6岁,其中1~3岁35例(70.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VPAP)呼吸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抗感染、祛痰、解痉平喘等治疗,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VPAP呼吸机应作为AECOPD患者治疗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来自深静脉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1]。PT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危害大。现将本院近8年来收治的313例PTE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深入认识PTE的临床表现,提高早期正确的诊断率及生存率,降低误诊和病死率。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发生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3年在我院呼吸科就诊的50例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多导睡眠图(PSG)确诊,符合治疗条件的OSAHS患者,用CPAP治疗,对比治疗3个月前后PSG结果,并观察临床症状变化。结果50例OSAHS患者经CPAP治疗呼吸紊乱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鼾声指数明显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5)。且日间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CPAP作为内科治疗OSAHS的一种有效手段,安全且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吸入变应原引起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过敏性气道炎症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方法BALB/c小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50只)和空白对照组(10只),实验组小鼠先给予腹腔注射卵清白蛋白(OVA)1mg,每周1次,共3周。雾化吸入OVA每天1h(含OVA80μg),连续10d。依据吸入OVA时间分为A、B、C、D、E5组,每组10只。A组雾化吸入10d后处死。B、D组继续每天1次,每次1h,每周5次,分别吸入OVA4周及8周,然后每天1h,连续10d吸入OVA后处死。C组停止吸入OVA4周后再次吸入OVA,每天1h,连续10d后处死。E组每天1次,每次1h,每周5次,吸入OVA4周,停止雾化吸入OVA4周,然后每天1h,连续10d吸入OVA后处死。测定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CD4+、CD8+、CD4+IL-10+分类及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IL-10的含量。测定血清中IL-4、IFN-γ、IL-10、OVA、IgE、IgG1、IgG2a水平,并对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进行分析。结果空白对照组BALF中嗜酸粒细胞、B淋巴细胞、CD4+IL-10+细胞分别为0.010±0.000、2.1±1.9、4.9±1.5,A组分别为0.480±0.110、5.1±2.6、5.1±2.3,B组分别为0.120±0.020、8.9±3.6、10.4±3.6,C组分别为0.560±0.050、4.7±1.7、6.3±3.1,D组分别为0.070±0.030、10.1±2.9、12.7±4.5,E组分别为0.680±0.030、5.6±3.2、6.1±3.4,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46、31.89、167.89,P均<0.01)。B、D组BALF中CD4+IL-10+细胞数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8、6.4,P均<0.05);空白对照组BALF中IL-4、IL-10水平分别为(21±3)pg/ml、(44±12)pg/ml,A组分别为(128±23)pg/ml、(68±18)pg/ml,B组分别为(54±12)pg/ml、(127±27)pg/ml,C组分别为(133±21)pg/ml、(78±17)pg/ml,D组分别为(8±18)pg/ml、(135±34)pg/ml,E组分别为(143±26)pg/ml、(76±15)p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7.20、143.78,P均<0.01)。B、D两组BALF中IL-10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分别为7.8、9.6,P均<0.05)。结论持续吸入变应原可使小鼠气道炎症减轻,产生免疫耐受,调节T淋巴细胞产生的IL-10参与了耐受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M基因重排对病毒致病性和免疫保护性的影响,从而为狂犬病疫苗的开发提供更适合的候选株。方法 将病毒rHEP-Flury和M基因重排株颅内接种1~3 d龄的乳鼠,测定病毒在乳鼠上的半数致死量(LD50)。将rHEP-Flury和M基因重排株以103、104和105 FFU免疫接种6~8周龄的成鼠,然后用标准攻毒株CVS-24进行颅内感染小鼠,测定小鼠的存活率。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水平。结果 狂犬病病毒HEP-Flury的M基因重排后,病毒对乳鼠的毒力随着M基因位置远离病毒启动子位置增强,即M24和105FFU时,M基因重排对病毒在成鼠上的保护性没有统计学意义影响;当接种剂量为103FFU时,M基因重排病毒对小鼠的保护性明显高于rHEP-Flury。结论 狂犬病病毒HEP-Flury的M基因重排能够降低病毒对乳鼠的毒力,提高对小鼠的保护性,为狂犬病疫苗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杨先锋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0):595-596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分布及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胸部x线、肺功能、痰液嗜酸细胞计数、耳鼻喉镜、鼻窭部X线、胸部CT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24h食管pH值测定等检查,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结果90例慢性咳嗽病因分析为:PNDS33例(36.67%),CVA26例(28.89%),GER.C12例(13.33%),EB12例(1333%),心因性咳嗽3例(3.33%),ACEI类药物诱导的药物性咳嗽2例(2.22%),不明原因2例(2.22%),PNDS、CAV、GERC、EB为4种最常见的病因,占总病因数的92.2%。针对病因特异性治疗后,患者咳嗽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慢性咳嗽病因主要为PNDS、CAV、GERC、EB,占总病因的92.2%;对慢性咳嗽的病因采用分步诊断程序及时明确诊断,对症治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