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 构建人源pEGFP-C1-p38γ表达质粒,并观察其对乙醇刺激的L0-2肝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在人源L0-2肝细胞中提取RNA并且逆转录为cDNA,同时将引物稀释到10μmol/L,其余作为储液备用.采用PCR技术扩增p38γ并鉴定,使用AxyPrep DNA凝胶回收试剂盒进行PCR产物的纯化回收,再对PCR产物及载体进行酶切回收,酶切片段连接后,进行连接产物的转化、挑菌、摇菌、质粒小抽.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鉴定.将构建好的质粒转染至乙醇刺激的人源L0-2细胞中,通过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对其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L0-2肝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测序显示pEGFP-C1-p38γ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同时,MTT实验显示,乙醇刺激L0-2细胞24 h后p38γ过表达组细胞的增殖率为(0.42±0.08)%,低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组(0.60±0.03)%;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 显示,p38γ过表达组细胞的凋亡率为(17.46±1.52)%,高于转染空载体质粒的对照组(13.18±1.34)%;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38γ过表达组中的IL-6和TNF-α表达较对照组升高.结论 p38γ能够抑制乙醇刺激的L0-2肝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同时,p38γ能够促进乙醇刺激后的L0-2肝细胞中IL-6和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杨俊发  柴晓宇  许飞 《重庆医学》2013,42(18):2122-2124
目的探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一套可以快速、准确而且高通量检测肺部3种常见非典型感染病原体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AMP)对导致肺部非典型感染的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嗜肺军团菌3种常见病原体的特异性DNA片段进行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杂交技术鉴定这3种肺部非典型感染的病原体。结果采用LAMP技术对目的核酸进行扩增,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嗜肺军团菌3种致病菌特异性核苷酸片段同时布阵在一张芯片上,证明该鉴定系统可检测出的DNA浓度为104拷贝大小,特异性高,芯片质量稳定。结论 LAMP技术结合基因芯片杂交技术可发挥独特的检测优势,能为常见的肺部非典型感染病原体最终鉴定提供进一步佐证,可提高检验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合并感染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明确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合并感染的患者5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治疗7 d评价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7 d后肺功能指标、炎症因子、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差别,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 结果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炎症因子及ECP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量(FEV1)水平较治疗前上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IL-6、EC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IL-10、IFN-γ、FVC、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hs-CRP、IL-6、EC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总有效24例,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20例(71.43%),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孟鲁司特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合并感染有效改善肺功能,调节炎症因子、ECP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开发一种可以快速、准确检测肺炎衣原体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AMP)对肺炎衣原体的特异性DNA保守片段进行扩增,将扩增的DNA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观察是否可在芯片相应的区域出现杂交信号.结果 只有肺炎衣原体DNA经LAMP反应后出现特异性的扩增条带,经LAMP扩增后的产物与基因芯片杂交,仅肺炎衣原体区域出现杂交信号.结论 LAMP技术联合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度敏感性、高度特异性的特点,可快速准确地检测肺炎衣原体.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NRS-2002)评估120例COPD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对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存在差异的指标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CO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0.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营养不良组与营养良好组患者婚姻状况、居住地、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自理能力、抑郁状态、社会支持情况、疾病严重程度、慢性胃病、肺心病及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婚姻状况(独居)、居住地(农村)、月收入(<1000元)、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自费)、自理能力(下降)、社会支持(低、中等水平)是老年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抑郁状态(无)、疾病严重程度(I级或II级)、肺心病(无)、FEV1/FVC(>50%)是老年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处于中等水平,建议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并实施相应预防策略,改善老年COPD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