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了解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 ,为保障其工作者的健康和改进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职业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 ,按照广东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规范要求 ,对 2 0 0 2年广东省999例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工龄增加 ,放射工作人员眼科检查的异常率增加。血液常规检查和细胞遗传学指标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 )及眼晶状体混浊率 ,部分组间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微核率的异常率 >15年组是 <5年组的 5 2倍 ,是 5~ 15年组的 1 4倍 ,女性微核率异常率 >15年组是 <5年组的 3 3倍 ,是 5~15年组的 2 5倍。结论 加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 ,重点保护暴露工龄较长的放射工作人员 ,以减低放射对该人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氢酯(HQ)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DNA及细胞核的损伤作用,探讨其遗传毒性。方法 分别用0、10、20、40和80μmol/L的HQ染毒HLF细胞3h,用慧星试验检测DNA损伤。再用相同剂量组HQ染毒HLF细胞1h,继续培养24h后进行微核试验。结果 慧星试验结果表明,各剂量组细胞DNA拖尾率分别为12%、19%、42%、79%和95%,慧星尾长分别为7.87、9.35、11.03、19.28和23.32μm,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20、40和80μmol/L剂量组的拖尾率和慧星尾长明显增加;且随着HQ剂量的升高,高度、重度DNA损伤的比例也逐渐增加。HQ也可致微核、核异常形成,各剂量组的微核率分别为2%、3%、10%、9%和15%,核异常率分别为6%、7%、16%、27%和28%,剂量效应关系显著,其中20、40和80μmol/L剂量组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显著增加。结论 HQ可致LF细胞DNA和细胞核损伤,产生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pol-β高表达对细胞应对DNA损伤反应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DNA聚合酶beta(pol-β)高表达对细胞应对遗传损伤反应的影响。方法转染筛选人pol-β稳定高表达的细胞株HLFβ,以甲基甲磺酸(MMS)染毒,从DNA损伤、细胞周期及诱发突变等方面,研究pol-β在细胞应对DNA损伤时的作用。结果经过筛选获得人pol-β稳定高表达的细胞HLFβ,在MMS中、高剂量组(0.5~0.8 mmol/L),MMS对HLFβ细胞的DNA损伤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MMS染毒后2种细胞在G2期均有阻滞现象。而在HLFβ组,当MMS剂量增加到0.5 mmol/L时,除G2期阻滞外,49.0%的细胞被阻滞在G1期,而相同剂量下对照组只有20.1%阻滞于G1期。此外,在MMS 0.5 mmol/L组,HLFβ与HLFC相比,诱发突变率从4.5×10-6增加到8.2×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l-β的高表达对细胞应对MMS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效应与HLFβ细胞周期G1期的阻滞有一定关系。但由于pol-β合成DNA的保真度较低,高表达的pol-β也增加了细胞突变的概率,可能产生远期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量新化学物的合成,以及各种工业废物的排放,人类接触环境化学致突变物的机会越来越多。化学致突变物可在人体内诱导各种基因突变,包括无义突变[1]。在人类所有致病基因的突变类型中,30%的突变属于无义突变[2]。无义突变可使mRNA形成提前终止密码子(Premature stop codon,PTC),从而导致mRNA翻译在突变位置提前终止,生成无功能或功能不完全的蛋白质,甚至造成编码蛋白缺失,导致疾病  相似文献   
5.
双链断裂修复蛋白hKu70缺陷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并鉴定DNA双链断裂(DSB)修复蛋白hKu70缺陷细胞株,并观察该缺陷细胞的某些生物学效应,用于AKu70基因功能及职业有害因素对DNA双链断裂修复影响的研究。方法 用构建的AKu70基因反义RNA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CI—K)转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用蛋白兔疫印迹法鉴定转染细胞中AKu70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观察转染细胞生长形态,绘制生长曲线,软琼脂培养法鉴定恶性程度。结果 pEGFP—CI—K载体在转染细胞内可较稳定表达,hKu70蛋白缺陷细胞株AKu70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了42%,转染后hKu70蛋白缺陷细胞生长形态、生长速度无明显变化,软琼脂培养未见细胞集落。结论 成功建立和鉴定了hKu70蛋白缺陷细胞株,该缺陷不足以单独引起可观察的某些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6.
氟乐灵对大鼠肝和肾微粒体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乐灵对大鼠肝和肾微粒体酶的影响杜柳涛邬惠琼柴莲花(同济医科大学环境毒理学研究室,武汉430030)氟乐灵是一种高效低毒的除草剂,化学名为4-三氟甲基-2,6-二硝基-N,N-二正丁基苯胺,主要用于防治大多数禾本科杂草和许多一年生阔叶杂草,在许多国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镉对豚鼠肾上腺皮质细胞形态与功能影响的毒作用特点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豚鼠以45 μg/kg 和90 μg/kg 氯化镉腹腔注射染毒,测定血皮质醇、醛固酮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放免法) 、血清胆固醇( 酶联法) 、血和组织镉含量( 原子吸收法) 和一氧化氮( 硝酸还原酶法) 。结果 两个染镉组豚鼠血及肾上腺镉含量增加,ACTH 降低,呈剂量效应关系,高剂量组皮质醇略呈增高,其余波动在正常范围。肾上腺组织NO 水平降低,亦呈剂量依赖方式。结论 镉直接作用于垂体的同时可能引发肾上腺皮质应激反应,且肾上腺皮质NO 合成减低,提示其在镉肾上腺皮质毒性过程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并鉴定DNA错配修复酶hMSH2缺陷细胞株。用于研究hMSH2基因的作用机制及其缺陷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运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hMSH2 cDNA片段,并反向克隆到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上,随后将构建好的hMSH2反义RNA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入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使之在HLF中表达,用蛋白免疫印迹法鉴定转染细胞中hMSH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构建了hMSH2反义RNA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成功表达;hMSH2酶缺陷细胞株hMSH2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了44%。结论 hMSH2缺陷细胞株的成功建立和鉴定为hMSH2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热点的形成是否与该点DNA修复速率慢有关 .BRL 3A细胞暴露于 5 0mmol·L- 1过氧化氢 (H2 O2 ) 30min后 ,分别于 0 ,1,4及 2 4h收获细胞 ,应用连接介导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热点的修复百分率并与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的总修复百分率比较 ,通过狭缝印迹法 ,比较了各时间点细胞内p5 3/线粒体DNA比率来验证其修复的可靠性 .结果表明 :在 4及2 4h ,热点的修复速率分别为 5 .2 %和 4 2 .1% .而线粒体DNA的总修复百分率分别为 76 .9%和 84 .1% ,后者与前者相比 ,其修复速率快 1~ 14倍左右 .应用狭缝印迹发现各时间点细胞内p5 3/线粒体DNA比率无明显变化 .因此 ,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热点的形成与其修复速率较慢有关 .狭缝印迹结果表明所观测的线粒体DNA的修复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浓度锌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分别以12、120、240mg/kg三个剂量的硫酸锌,给大鼠灌胃染毒60天,观察大鼠生殖系统的变化。结果:各剂量组锌对雄性大鼠的生殖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低、中、高各剂量组大鼠精子数目和活动度分别为(93.35±23.62)×10~9/L、(61.92±10.01)%;(75.20±20.26)×10~9/L、(56.62±11.46)%和(46.45±18.84)×10~9/L、(42.85±10.49)%,与阴性对照组(72.60±22.72)×10~9/L、(58.85±8.85)%比较,低剂量组精子活动数目和活动度显著提高,高剂量组显著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大鼠睾丸有较明显的病理学损伤。结论:高浓度锌对雄性大鼠生殖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