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对 5 1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为期 6周的双盲对照研究 ,用HAMD评定疗效 ,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疗效相近 ,但西酞普兰起效较快 ,平均 (9.2± 2 .3)天。TESS评分低于阿米替林 (P <0 .0 1)。结论 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奥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奥氮平治疗,对照组仅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程为12周。治疗结束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性降低(P<0.05)。治疗后第8、12周末,研究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奥氮平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唾液酸(SA)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利培酮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3、6个月末采取血液标本进行血清SA含量测定,同时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并与32名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逐渐下降,到第6个月末最明显,且与PANSS总分的降低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期间血清SA含量增高,可能与精神病理学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奥氮平联合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60例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单独奥氮平治疗;B组给予奥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随访2个月,观察疗效及对Hcy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两组Hcy水平[(24.4±6.1) μmol/L、(25.8 ±7.7) μmol/L)]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例数(22例、23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1,x2=1.34,均P>0.05);治疗后2个月B组Hcy水平(11.6±8.6) μmol/L及HH例数(16例)明显低于A组[(16.3±3.8)μmol/L、8例](t=4.65,x2=4.32,均P<0.05).结论 奥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的疗效,在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状的同时可以更好的降低患者血清Hcy水平及HH例数.  相似文献   
5.
杜志广  杨鲁杰 《中外医疗》2012,31(23):13-14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40例,进行为期6周治疗观察。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结果治疗6周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5),各时点PANSS评分两组间减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末,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